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 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与政策建议
2021-09-27孙德升齐亚芬
孙德升 齐亚芬
摘 要: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根据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本文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分为“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向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型”、“利用新发展格局的支持政策,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而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三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外贸制造业;新发展格局;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利用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大循环,逐步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外贸制造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缩、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新冠疫情肆虐”等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这种传统的外贸制造业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挑战,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的重大战略调整,提出要从被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转向主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调整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适应这一重大的环境变化,改变传统发展模式,探索新的更适合我国外贸制造业的新发展路径,从而实现转型升级,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为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最新变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其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所提供的历史性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国内大循环的构建将有助于增强外贸制造业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外贸制造企业专注于海外市场,对国内市场并不是很重视,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风险一直存在,尤其是在近年来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下,这一弊端越来越严重,一些外贸制造业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海外市场需求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出现了大幅亏损,乃至经营停滞。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则为解决这一风险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我国拥有14亿人口,市场需求非常巨大,这一庞大的内需市场能够帮助外贸制造业在外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补充。我国外贸制造业要牢牢把握住国内大循环构建的机会,把国内需求作为外贸制造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部分产能和产品转向国内市场,专门研发针对国内消费者的产品,打造国内品牌,为国内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我国外贸制造业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实现国内国际两条腿走路,将大幅降低其对海外市场的依赖,极大地增强其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从而帮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
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则为这一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支持。一方面, 我国拥有超大的内部市场需求,国内大循环的构建为我国外贸制造业提供了稳定的国内市场,同时能够进一步降低人工、物流、资金等成本, 从而为转型升级提供了稳定的大后方。另一方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不是闭关锁国,放弃国外市场,相反是要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系列的机遇:一是我国外贸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一些关键技术目前还不能够完全实现国内的自给自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从海外市场获取一些先进技术提供了可能;二是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国外的融资成本相对国内而言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能够帮助我国制造业更便利地获取海外资金,从而缓解转型升级所造成的资金压力;三是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熟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高层次人才,这些仅仅依靠国内是难以满足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则能够帮助企业更方便地获得这类人才。
(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外贸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
我国外贸制造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其实现转型升级就是要沿着全球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然而,全球价值链多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掌控,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把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让渡出来,反而不断想方设法设置转型升级障碍,致使我国外贸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转型升级之路步履维艰,长期被锁定在低端环节,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则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突破这一困局,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中高端攀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新发展格局要建设制造强国,推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使产业链自主可控,这为我国外贸制造业摆脱外国跨国公司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提供了机遇,能够帮助外贸制造业利用各种支持政策进军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彻底改变在价值链低端长期锁定的不利局面。二是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的作用,要依靠自主创新,突破一系列的“卡脖子”技术,而我国外贸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比较弱,要实现转型升级就能依靠支持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举措,来突破各项卡脖子的关键技術,从而打破国外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封锁,获取技术创新收益。
二、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为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所提供的历史性机遇,根据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包括在抵御国际市场波动的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新市场开拓能力、人力资源状况等),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路径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路径一: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向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型
对于某些受海外市场影响程度较高,尤其是因欧美发达国家贸易保护而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急剧萎缩,甚至处于停滞状态的,并在短时期内看不到根本改善的外贸制造企业而言,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国内大循环构建的历史性机遇,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由“两头在外、大出大进”的发展模式转型为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对于选择这一转型升级实施路径的外贸制造企业而言,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潜心研究国内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推出针对性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致力于建立国内品牌,因为毕竟长期注重国外市场,对国内市场的需求、竞争对手等情况可能了解不够,必须要在这方面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改变传统上不重视自主创新,以规模经济争胜的运营模式,加大创新的投入力度,为满足国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局面;三是利用国内大循环构建的历史性机遇,致力于建立我国外贸制造业企业掌控核心价值环节的、全链条的、自主可控的国内价值链。当然,选择这一转型升级路径并不是完全放弃国际市场,毕竟我国的这些外贸制造企业已经深耕国际市场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一批国际化人才。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大循环构建所提供的各种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等国际市场形势一旦发生有利的变化,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抢占国际市场,并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不利局面。
路径二:利用新发展格局的支持政策,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
对于那些受海外市场影响程度相对较低,加之自身抵御国际市场波动能力较强的外贸制造企业而言,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歷史性机遇,努力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攀升是其可供选择的另一种转型升级路径。选择这一转型升级路径的外贸制造企业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内大循环构建,尤其是在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产业链等方面的重点支持政策,针对本企业和本产业内的核心技术瓶颈进行攻关,力争突破。另一方面,我国外贸制造业也要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机遇,从国际市场积极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从而更好更快地实现转型升级。同时,还要用充分利用新一代工业革命下生产制造环节可能发展成为价值链高端环节的机会,利用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改造生产制造环节,提升制造环节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率,甚至颠覆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掌控者。然而,这一条转型升级道路无疑是最艰难的,技术瓶颈的突破需要时间,而且不可控,还容易受到国外跨国公司所设置的种种障碍,但这一转型升级的路径是我国外贸制造业的最终选择。
路径三: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而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
对于部分受海外市场影响程度中等,但是自身抵御国际市场波动能力较强,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开拓实力较强,而且尽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利润上没有优势,但相对于一些新兴国家而言,则具有一定的相对竞争优势。这一类的外贸制造企业可以选择第三种转型升级路径,即依据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在国内,而通过对外投资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选择这一转型升级路径的外贸制造业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项支持政策,由传统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转向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同时,可以通过对外投资将价值链上一些不重要的环节从国内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从而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更快地占领当地市场。但是,选择这一转型升级路径的外贸制造业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需求与欧美发达国家不同,要开发针对性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国政策差异很大,要根据不同的国家制定不同的销售和投资策略;三是区域价值链的建立是权宜之计,最终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还需要在积累必要的经验和实力的基础上,构建真正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三、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我国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专项规划
为加快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国家及各部委将会出台一系列的支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将可能过于宏观,对于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针对性并不强。鉴于外贸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我国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专项规划。一是针对当前外贸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供应链存在中断风险、国内外市场畅通不足等突出问题,着力构建一整套有利于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政策体系,具体包括产业选择与培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行业准入、营商环境等诸多方面。二是积极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打造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样板企业,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给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多举措支持外贸制造业开拓内销市场
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建设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外贸制造业无论选择哪种转型升级路径,都会重视内销市场的建设,但鉴于外贸制造业过去长期关注外销市场,开发国内市场经验不足,存在很多的困难,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多方举措来支持它们开拓国内市场。一是在市场准入、生产线“三同”(即同线同标同质)、知识产权保护(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等方面着力解决内外销产品标准不统一、出口产品怎样快速进入国内市场、怎样快速建立国内品牌等问题;二是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设立转内销企业专项支持资金,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针对外贸制造业在内销融资方面的痛点难点,创新服务方式,做好融资服务、信贷支持及相关业务培训,大力降低外贸制造业的转内销成本;三是积极搭建电商平台、知名展会、各类商超等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组织大型商业企业开展订单直采,大力推动外贸制造业产品内销;四是积极引导外贸制造业针对国内目标客户研发适销对路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将外贸优质产品转销国内市场,满足和引领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三)利用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升外贸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无论是选择哪种转型升级路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突破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一是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國际先进水平的跨学科创新基础平台和设施,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为外贸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二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成立由高校、科研院所和外贸制造业的优秀科技人员共同组建的协同创新团队,对外贸制造业各细分子行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力争早日实现突破;三是充分发挥外贸制造业在产业链关键技术瓶颈攻关中的创新主体作用,赋予其充分的自主权,鼓励支持其建立研发机构和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在生产制造、研发设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科研投入,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攀升,甚至通过自主创新颠覆整个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价值链新的掌控者。
(四)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助推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
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助推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不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继续缩减负面清单,放宽外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开一般制造业,稳步扩大金融开放,降低外贸制造业引进海外资金、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的转型升级成本,提高其创新能力。二是继续深化双边合作,完善多边合作机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深化我国与相邻国家或沿线国家合作的领域,提供完善的支持政策,切实帮助我国外贸制造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实施产能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共同参与国际竞争。三是继续推进与发达国家经济联系,强化多层次沟通对话,以创新的视角和方式挖掘合作共赢潜力,拓展利益契合点,争取同更多的发达国家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矛盾冲突最小化,加快吸引全球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帮助外贸制造业以新的创新优势抢占全球高端市场。
参考文献:
[1]叶嫦.“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J].中国市场,2016(38):37-38.
[2]蔡丽娟.“移动互联网+”下传统外贸制造业发展跨境电商贸易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140-143.
[3]黄群慧.“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刻内涵、时代背景与形成建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9-16.
[4]刘勇,李丽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转型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政策建议[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21(1):41-50.
[5]魏龙,王磊.从嵌入全球价值链到主导区域价值链[J].国际贸易问题,2016(5):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