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早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2021-09-27王冰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17期
关键词:延续性月龄早产儿

王冰

济南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50022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足周,出生体重不足2 500 g,身长在47 cm以下的活产婴儿。据有关数据统计〔1〕,我国每年出生约2 000万新生儿,早产儿约为150万,早产儿发生率为7.8%,围生儿死亡中与早产有关患儿占75%。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多易出现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呼吸浅表频率快;动脉导管关闭常常延迟,导致心肺负荷增加,可能引起充血性心衰、肾功能损害以及NEC等症状,严重地威胁着患儿的生命健康。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可以得到良好的救治,早产儿成活率也正逐年攀升〔2〕。但由于早产儿各个身体机能系统发育不完全,免疫功能薄弱,如护理不当易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智力水平落后于正常婴儿等后遗症,再者早产儿出院后父母的家庭照顾对其今后的生长发育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3〕。因此采取何种有效护理手段应用于早期早产儿的临床护理是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4〕。延续性护理是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用以确保患儿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都能得到科学系统地看护,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也是住院护理的一种延伸,使出院患儿能在恢复期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患儿康复,减少因各种机能发育不良等因素而再入院〔5〕。本研究探讨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对早期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期早产患儿8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早产儿的诊断标准且胎龄≤36周,出生体质量≤1 600 g;②早期早产患儿的主要监护人为母亲,精神正常,无意识障碍,可以进行正常沟通交流;③临床资料较完整,可以进行随访;④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畸形或患有遗传性疾病;②早期早产儿系多胞胎;③患有颅内出血Ⅳ级早产儿;④患儿家属不愿意参与本次研究。采用信封奇偶数字排列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儿孕周28~32周,平均(28.12±0.14)周;男22例,女21例;出生体质量1 000~1 500 g,平均(1 006±23.41)g;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18例。对照组患儿孕周27~33周,平均(29.16±0.23)周;男26例,女15例;出生体质量1 100~1 550 g,平均(1 100±20.42)g;分娩方式: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23例。两组患儿在孕周、性别、出生体质量以及分娩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与足月儿分开,配备保温箱、蓝光箱、氧气设备等。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55%~65%,体重小于2 000 g的患儿需入温箱。②有缺氧症的患儿给予氧气吸入,浓度以30%~40%为宜,持续吸氧不能超过3 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时给予拍打足底、托背、吸氧处理,必要时给予呼吸兴奋剂或机械正压通气。③合理喂养:早期足量喂养,最好以母乳喂养,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早产儿以早产儿配方乳为宜。喂乳量根据早产儿的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以及呕吐为原则。吸吮能力差的早产儿用滴管、胃管喂养以及补充静脉高营养液。详细记录出入量、准确称体重,以便分析和调整补充营养。④保护性隔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观察脐部、眼部、口腔、皮肤、大小便等症状。⑤密切观察患儿体征:监测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哺乳时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等情况。如需输液治疗,液量和药量要绝对精准,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⑥健康教育:指导患儿家属学习早产儿护理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观察组患儿在常规组患儿护理基础上进行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实施如下。

1.2.1成立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 选取1名主管医师、1名护士长以及6名责任护士组成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组长。由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方案的制定实施。小组所有成员均需要掌握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实施的目的、具体内容以及流程情况,并进行考核。小组长全程对长期的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实施进行监督指导和管理,确保每一项措施可以实施到位,每周每月都进行一次小组总结,通过小组讨论,对护理方案进行完善。

1.2.2建立患儿独立完整临床档案 对每位入院早产患儿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临床资料以及患儿主要监护人信息,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等,方便以后进行家庭随访等延续性护理需要。为每位患儿建立单独的档案资料。收集患儿家长所急需关注的问题和护理内容。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护化延续性护理方案,并进行一一实施。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

1.2.3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 ①早产儿生长发育指导:定期进行门诊随访,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康复锻炼开展情况进行评估,指导患儿早期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以及怎样进行视力保健,常规检测患儿是否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等眼部疾病,注意患儿眼部卫生;对患儿进行听力筛查与观察保护,根据患儿进行听力和语言功能的锻炼,促进患儿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根据患儿的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情况,对患儿进行抬头、听视觉等训练指导以及爬坐控制(上肢肌力、下肢肌力)锻炼等。②早产儿心理护理指导:鼓励患儿家长多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0月龄的患儿多进行抚触,进行追视、听力及视听结合训练,还可以进行袋鼠式陪伴;1~3月龄进行踏步、仰卧拉起、握握手、挠挠痒、碰触玩具等训练;3~6个月患儿进行照镜子、躲猫猫、看绘本彩图、扶着跳动、玩球等训练。通过一系列的亲子训练,增强患儿的安全感以及身体各机能的生长发育。③早产儿家长健康宣教指导:对患儿家长进行育儿知识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育儿知识相关薄弱内容进行宣教,并手把手进行指导操作练习。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合理喂养、辅食添加、饮食行为习惯养成、预防接种疫苗、小儿睡眠保健等知识以及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怎样进行急救等。告知家长记录好医院以及相关服务电话,家庭护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都可以进行电话咨询,尽快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案,鼓励家长多与患儿进行亲子沟通。④患儿家长心理社会支持指导:多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倾听患儿家长的顾虑和心理负担等负性情绪,与患儿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患儿家长进行鼓励和疏导情绪,纠正其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错误的认知知识和行为,协助其完成家长角色,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⑤延续性随访护理指导:由已经进行了延续性规范化培训并合格的小组成员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主要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访视、互联网平台互动等模式。其中0~3个月电话随访每周一次,家庭访视每季一次;3~6个月每月一次电话随访。根据患儿创建的方案信息,创建微信短信公共平台,为患儿家长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分享经验的平台,也有助于学习各种育儿知识。指导患儿定期预约复诊,对突发出现的情况要及时就诊。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2个月龄和6个月龄阶段的智能发育状况进行评分比较,该量表包含大运动(GM)、精细运动(FM)、社会行为(PS)、适应能力(AD)四个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智能发育越好。②观察并统计两组患儿干预后2个月龄和6个月龄阶段的身体发育状况进行记录比较,主要包括身高以及体质量两个指标。③根据早期早产儿家长延续性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以及早产儿家长延续性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的健康教育评价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比较,分值越高表明该指标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干预后2个月龄和6个月龄阶段的智能发育状况

实施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智能发育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后2个月龄和6个月龄阶段的智能发育状况(分,

2.2 两组患儿干预后2个月龄和6个月龄阶段的身体发育状况

实施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身体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后2个月龄和6个月龄阶段的身体发育状况(分,

2.3 两组患儿健康教育评价以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

实施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长育儿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健康教育评价以及护理满意度变化情况(分,

3 讨论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 500 g以下,头围在33 cm以下〔6〕。早产儿各种生理机能都不成熟,因此病死率高,其中影响早产儿存活因素主要有出生时体重、胎龄、医护质量等〔7〕。早产儿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等较足月婴儿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8〕。因早产儿存在体重低、胎龄短等特点,短期的住院医疗护理不能满足早产儿持续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出院后仍需精心地、专业地护理照顾〔9〕。相关研究表明〔10〕,早产儿出院后的家庭环境和早期监护人的护理和照顾各行为都会对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表明〔11〕,对不同月龄早产儿实施合理有效地护理,能够全面提升早产儿的各项身体生长发育。因此,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医院住院时,还应延续到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中。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预后结局,促使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率升高,满足患儿的护理服务需求〔12〕。

根据早期早产儿护理需求,对患儿家长进行营养指导、康复护理、日常保健、智能开发等宣教,可以大幅度提高早产儿家长对出院后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13〕。但临床中常规延续性护理模式多采用出院前健康指导、出院后电话等网络随访、不定期家庭访视等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并未向患儿家长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也没有很好地了解患儿家长对早产儿护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关注的需求是什么,在具体护理技能仅仅局限于口头宣教,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故在早产儿家长对育儿知识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14〕。研究表明〔15〕,家长迫切需求的延续性护理内容主要有黄疸情况、心理护理、抚触以及各种用药指导等。因此,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对患儿出院后的家庭护理具有指导性意义〔16〕。

本研究将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早期早产儿的临床护理当中,通过成立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小组,收集并整理早产儿临床资料档案,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符合早产儿需求的延续性护理方案并实施,提高患儿智能发育和身体发育水平等。结果显示,实施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智能发育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身体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育儿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以看出,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早期早产患儿的智能发育水平,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增强患儿家属对育儿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以家长需求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早期早产患儿的智能发育水平,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身体发育状况,增强患儿家属对育儿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儿获取优质预后以及降低再次住院率都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延续性月龄早产儿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