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风止痒颗粒、止痒液穴位离子导入联合常规治疗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9-27胡必梅江桂林霍长亮

中成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消风尿毒症复发率

胡必梅,江桂林,孟 梓,霍长亮

[1.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系,江苏 连云港222000; 2.连云港市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连云港附属医院) 肾病科,江苏 连云港222004]

皮肤瘙痒是尿毒症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30%左右,单纯透析治疗时可增至60%,严重时患者烦躁不安,用力抓绕,从而影响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需引起重视[1⁃2]。目前,临床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尚无特效药物,主要采取西医常规疗法,如纠正患者酸碱、电解质失衡、利尿等,但部分患者疗效欠佳[3];中医对尿毒症皮肤瘙痒具有积极影响,临床大量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疗效[4⁃6]。因此,本研究探讨消风止痒颗粒、止痒液穴位离子导入联合常规治疗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 年1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于连云港市中医院的60 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随机数字表法[7]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3.34±5.23)岁;病程1~10 年,平均病程(4.45±1.14)年;合并糖尿病肾病5例,慢性肾炎13 例,高血压肾病6 例,梗阻性肾病4 例,其他肾病2 例,而观察组男性20 例,女性10 例;年龄36~71 岁,平均年龄(53.38±5.28)岁;病程1~11 年,平均病程(4.48±1.12)年;合并糖尿病肾病4 例,慢性肾炎14 例,高血压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4 例,其他肾病3 例,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8]尿毒症皮肤瘙痒诊断标准,患者符合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其他肾病诊断标准,并伴随皮肤瘙痒,即可确诊。

1.3 纳入、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尿毒症皮肤瘙痒诊断标准;(2)有自我认知及沟通能力,可独立完成问卷调查;(3)生命体征稳定,临床资料完整,生存期2 年以上;(4)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合并精神疾病;(2)中途退出;(3)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

1.4 治疗手段

1.4.1 对照组 严格控制饮食,纠正酸碱、电解质紊乱,给予抗炎、利尿、常规血透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物、维生素D,并进行紫外线照射,每周3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 个月。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风止痒颗粒、止痒液穴位离子导入,其中消风止痒颗粒(南京同仁堂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32020068,15 g×8 袋/盒)口服,每天6 袋,分2~3 次服药;止痒液为医院自制中成药,由当归、蝉蜕、蜈蚣、生大黄组成,使用时加热至40 ℃,取穴外关、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均为双侧),酒精消毒皮肤,纱布浸透止痒液于以上穴位,上方安置正负电极,盖上无菌纱布并固定,电极片连接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以5~15 mA 直流电导入,每次40 min,连续治疗1 个月。

1.5 疗效评价 参考文献[9] 报道,(1)治愈,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健康;(2)有效,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3)无效,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6 指标检测

1.6.1 皮肤瘙痒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10] 报道,瘙痒症状持续时间1 min 内计1 分,10 min 以上计5 分;无需抓挠计1 分,瘙痒严重、烦躁不安计5 分;瘙痒每时发作4 次,每次低于10 min 或长时间发作1 次,每次10 min 以上计1 分,最高5 分。

1.6.2 IL⁃2、IL⁃6、hs⁃CRP 水平 参考文献[11]报道,采集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

1.6.3 血清尿素氮、肌酐、PTH、β2⁃MG 水平参考文献[12⁃13] 报道的方法测定。

1.6.4 生活质量量表GQOL⁃74 评分 参考文献[14] 报道,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佳。

1.6.5 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 记录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1 年,观察治疗6 个月、1 年后瘙痒复发情况。

1.7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 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n=30]Tab.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30]

2.2 皮肤瘙痒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2 组患者皮肤瘙痒持续时间评分、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评分、皮肤瘙痒发作频率评分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 组皮肤瘙痒评分比较(, n=30)Tab.2 Comparison of skin pruritu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2 2 组皮肤瘙痒评分比较(, n=30)Tab.2 Comparison of skin pruritu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血清IL⁃2、IL⁃6、hs⁃CRP 水平 治疗后,2组血清IL⁃2、IL⁃6、hs⁃CRP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2 组血清IL⁃2、IL⁃6、hs⁃CRP 水平比较(, n=30)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IL⁃2,IL⁃6 and hs⁃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3 2 组血清IL⁃2、IL⁃6、hs⁃CRP 水平比较(, n=30)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IL⁃2,IL⁃6 and hs⁃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 治疗后,2 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2 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 n=30)Tab.4 Comparison of serum urea nitrogen and creatini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4 2 组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比较(, n=30)Tab.4 Comparison of serum urea nitrogen and creatinin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5 PTH、β2⁃MG 水平 治疗后,2 组PTH、β2⁃MG 水平降低(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5。

表5 2 组PTH、β2⁃MG 水平比较(, n=30)Tab.5 Comparison of PTH and β2⁃MG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表5 2 组PTH、β2⁃MG 水平比较(, n=30)Tab.5 Comparison of PTH and β2⁃MG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6 GQOL⁃74 评分 治疗后,2 组GQOL⁃74 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见表6。

表6 2 组GQOL⁃74 评分比较(分,, n=30)Tab.6 Comparison of GQOL⁃74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n=30)

表6 2 组GQOL⁃74 评分比较(分,, n=30)Tab.6 Comparison of GQOL⁃74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 n=30)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7 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 例腹泻,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2 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个月后,2 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年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比较[例(%), n=30]Tab.7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recurrence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ase(%), n=30]

3 讨论

中医将尿毒症皮肤瘙痒归属于“血风疮”“风瘙痒”“逸风痒”“诸痒”“痒风”“隐疹”等范畴[15⁃16],其病机复杂,与虚、瘀、毒、风相关,认为尿毒症皮肤瘙痒由外感热毒风邪、血虚生风引起,患者气血俱虚、血虚生风,进而皮肤失养而出现干燥、瘙痒、脱屑病症,治疗当以祛风润燥止痒、活血化瘀为原则。消风止痒颗粒中防风可疏风清热解表,止泻止血;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蝉蜕疏散风热,息风止痉;炒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当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亚麻子养血祛风;地骨皮凉血除蒸,清肺降火,止血;木通清热解毒,活血通痹;黄芪补气止汗,利尿消肿;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共行祛风解毒、清热凉血、除湿止痒、活血等功效。患者在口服消风止痒颗粒治疗额同时,联合止痒液穴位离子导入,组方药材当归、蝉蜕、蜈蚣、生大黄,同时颗粒也有当归、蝉蜕,可使活血、祛风效果更佳,同时加入生大黄加强凉血解毒功效,蜈蚣清热燥湿、祛风止痛,并且穴位离子导入可避免了口服给药利用度降低的不足,有利于药效发挥,直达病处,同时直流电对患者皮肤角度层产生去极化,可改变神经传导,调节神经体液,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皮肤瘙痒持续时间评分、皮肤瘙痒严重程度评分、皮肤瘙痒发作频率评分、IL⁃2、IL⁃6、hs⁃CRP、PTH、β2⁃MG、GQOL⁃74 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可见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更好。尿毒症患者血液中肌酐、尿素氮等代谢物无法排除体外,导致体内大量潴留,随着汗液排除体表导致皮肤瘙痒,而观察组两者水平显著降低。另外,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 例腹泻,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并且观察组1年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消风止痒颗粒、止痒液穴位离子导入联合常规治疗对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但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今后将进一步提升数量。

猜你喜欢

消风尿毒症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人物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分析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