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大赛中“发挥失常”比较及其应对

2021-09-27艾倩夷

关键词:许昕张继科开局

艾倩夷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0 前言

乒乓球一直是中国的“国球”,从2012年开始包揽所有单项的奥运金牌,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近两年来日本急起直追,对2021年东京奥运会提出了“断代工程”的备战策略,使用对上一代运动员断然放弃的策略,全力培养参加2021年东京奥运的适龄青年运动员[1].日本的乒乓球运动员开始在各大国际比赛上崭露头角,而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两国比赛的输赢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运动员身上背负着国家与民族的荣誉,以及乒乓球项目金牌的继承责任,在比赛当中背负了太多,心理压力倍增,频频出现比赛发挥失常的情况[2].特别是在关键时刻输掉了不该输的比赛.这种比赛的发挥失常,在心理学上被称为“Choking”现象[3-4].王进[5]通过系统分析和干扰理论以及自动执行理论的诠释下提出了“Choking”的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运动员的个性和环境因素具有交互作用,比赛时由于心理与环境因素,运动员熟练执行技术的流畅性在比赛中被破坏而造成“Choking”[6-7].另一方面,心智游移理论也对“Choking”提出解释,理论表示,任务性质是心智游移的调节变量,运动员对比赛结果和回报的过度关注引起的心智游移现象,是造成Choking的原因之一[8].研究通过台湾博硕士论文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查阅了国内外乒乓球、Choking、窒息效应等相关文献后发现,有关“Choking”的研究大多是理论研究以及实验研究,少有乒乓球项目的实证以及对策研究[9].

高水平运动员在重要比赛中发生“Choking”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比赛的关键阶段,一分球能够影响整个局势的改变,这使运动员非常容易出现无谓失误,如接发球失误,或是半高球失误等现象.这些现象即使是在乒乓球最高级别的三大赛事上也屡见不鲜.基于现象观察不禁提出疑问,中外优秀运动员在乒乓比赛中的关键节点发生 “Choking”情况是否存在差异?哪些压力节点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多?哪些节点外国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多?本文通过对乒乓球重要赛事的录像观察,试图寻求答案.

关于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与参赛的各种研究中,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参赛过程中的技术、战术等研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针对乒乓球优秀运动员在参加竞赛中出现的特殊变异现象,尤其是“Choking”现象,国内外学者却少有研究,仅有的少数研究也多从实验模拟和理论的角度,缺乏实证的比较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乒乓球项目,探索中外优秀运动员在哪些压力节点容易发生“Choking”现象,并对中外优秀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Choking”情况进行比较.乒乓球采取的11分赛制的特点是比赛节奏快,偶然性强.随着比分的变换,运动员的心理也会产生细微的变化.围绕着乒乓球比赛的关键节点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开放性访谈,内容主要询问在乒乓球比赛中有哪些节点能够明显感觉到压力,让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比赛体验写出具体的比赛节点.对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出运动员在开局、领先、落后、竞胜这4个节点最容易感受到压力,是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的“高压”阶段.因此本研究将开局、领先、落后、竞胜这4个阶段作为自变量,运动员在这4个阶段的“Choking”表现作为因变量,对中外优秀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的“Choking”情况进行比较.

1 “Choking”的相关定义

“Choking”表现为在竞赛压力下运动员的成绩低于平时成绩或未达到期望的成绩,主要指重大的比赛或是比赛的关键时刻,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压力下习惯的运动技术执行发生衰变的现象”[10].基于“Choking”的理论定义,通过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开放性访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类和整理,认为从赛制的角度考虑,乒乓球的比赛采取每局11分的赛制,3分接近于一局比赛的三分之一,在实力相当的两个运动员之间3分代表着双方拉开了比较大的差距同时又保证运动员在积极努力的竞技状态.从技战术的角度来讲,乒乓球比赛中每2分球双方交换发球权,在自己发球的阶段是主要的得分阶段,3分球中既包含自己的发球权也包含了对方的发球权.综上,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基于赛制因素和技战术因素,运动员和实力相当对手在比赛中连输3分,即认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了明显的“断电”情况.因此,本研究 “Choking” 的操作定义为一方运动员连输3分.

此外,开放性访谈的第二个内容是询问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比赛中哪些节点能够明显感觉到压力.教练员和运动员认为开局、领先、落后、竞胜这4个节点最容易感受到压力,也是比赛的“高压”阶段.访谈中运动员表示一个好的开局能够提升整场比赛的信心和气势,在开局阶段好的表现能够让自己占据上风,并且有助于后面阶段打的更加自如,是赢得比赛的重要因素.在领先阶段运动员感受到注意力不集中,怕对手比分追上的心境,容易去想象比赛结果等,容易被比赛无关的想法干扰.在落后阶段,运动员会感到不知所措,脑海中会出现曾经失误的画面,有想做的动作不敢去做等感受.在竞胜阶段,一两球定胜负时运动员感觉头脑很热,不能正常的思考,特别想要表现好,拿下一局或一场比赛.

鉴于此,本文界定开局、领先、落后、竞胜这4个节点是压力的操作性概念.开局阶段是指双方得分之和≤6分;领先阶段:是指一方的得分比另一方的得分多出3分或者3分以上;落后阶段:一方的得分比另一方的得分少出3分或者3分以上;竞胜阶段:从双方的得分之和≥14分时,并且双方各自的得分都≥7分时开始算起.

通过与专业乒乓球教练员与运动员进行的开放性访谈整理出的“Choking”和开局、领先、落后、竞胜的操作性定义,本研究的自变量是比赛4个关键节点的压力,因变量是中外优秀运动员在这4个关键节点的“Choking”次数和得失分情况.基于此来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通过观察中外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的关键节点发生 “Choking”情况,比较中外优秀运动员在开局、领先、落后和竞胜阶段的“Choking”频次和技术表现是否存在差异.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张继科、马龙、许昕、波尔、奥恰洛夫、水谷隼为例,分析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各公开赛共24场比赛中“Choking”现象发生的时机与特征.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查阅与乒乓球和“Choking”相关文献.

2.2.2 录像观察法

选定中外运动成绩和技术打法最具代表性的乒乓球运动员进行比较.张继科、马龙、许昕是近年来中国乒乓球男队成绩非常突出的运动员,在运动成绩上张继科和马龙是大满贯得主,许昕获得过奥运会、世锦赛团体冠军,世界杯的团体和单打的冠军.在打法上3名中国运动员兼顾了左手、右手、直板、横版等特征.德国和日本是对中国男队非常有威胁的国家.波尔、奥恰洛夫和水谷隼3名外国运动员都有在重要比赛中战胜中国运动员的战绩.在打法上3名运动员兼顾了左手、右手、力量、旋转等特征.由于很多运动员的竞技状态都存在起伏,因此本研究选取了运动员在竞技状态巅峰时期的24场比赛进行分析.使用系统观察法、三段指标分析法对视频分析,通过两位乒乓球教练观看比赛录像,每项观察的数据需得到两位教练的确认后记录.

表1 比赛情况Tab.1 Game situation

续表1

2.2.3 三段指标分析法

本文采用吴焕群的三段指标分析法进行技术统计,对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抢段(发球、第三板)、接抢段(接发球、第四板)、相持段(5板以后)的得失分次数进行统计.首先,对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开局和竞胜阶段的得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而后分别计算他们的得分率.同时在领先和落后阶段的失分情况进行分类统计,而后分别计算他们的失分率.

开局与竞胜阶段的得分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发抢段得分率=(发球+第三拍的得分次数)/(发球+第三拍的使用次数)

接抢段得分率=(接发球+第四拍的得分次数)/(接发球+第四拍的使用次数)

相持段得分率=(四拍以后(不包括第四拍)的得分次数)/(四拍以后的使用次数)

领先和落后的失分率计算公式如下:

发抢段失分率=(发球+第三拍的失分次数)/(发球+第三拍的使用次数)

接抢段失分率=(接发球+第四拍的失分次数)/(接发球+第四拍的使用次数)

相持段失分率=(四拍以后(不包括第四拍)的失分次数)/(四拍以后的使用次数)

2.2.4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24场比赛进行梳理.

3 结果

本研究分析的比赛结果如下,表2是开局阶段与竞胜压力下“Choking”现象的统计,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次数明显低于外国运动员,在开局阶段中国运动员情绪调动积极,进入状态更快.并且充分发挥了前三板的优势,发抢、接发抢的得分率明显高于外国运动员.

在竞胜阶段,中外优秀运动员在“Choking”次数上没有显著差异.中国运动员在发抢、接发抢阶段的得分率均高于外国运动员.但在相持阶段双方差距并不明显,波尔在相持的得分率高于张继科.在竞胜的压力下大家都会对最后几个球仔细斟酌.双方都在自己优势技术上得分率有所增加.

表2 开局阶段与竞胜阶段压力下“Choking”次数与得分率

表3的统计结果表示,中国运动员在领先阶段“Choking”次数显著高于外国运动员.与开局、落后和竞胜阶段技战术相比,张继科在领先阶段想通过提高各项技术质量,尽快得分赢得比赛,造成击球命中率下降.马龙和许昕这一阶段思想保守,想赢求稳,技术失去威胁导致对方频频得分,尤其体现在相持阶段.

在落后阶段的“Choking”分析,中国运动员在发抢、接发抢和相持阶段中的失分率都低于外国运动员,其中发抢和接发抢阶段差距显著.在落后阶段中,外国运动员表现不够沉着冷静、患得患失,在发球和接发球阶段想法不够周密,发球质量不高,接发球回球出台,节奏上不断变快,在相持中仓促击球,命中率较低,处理各项技术不妥当导致出现频频“Choking”现象.

表3 领先阶段与落后阶段压力下“Choking”次数与失分率

4 讨论

4.1 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竞赛压力下的 “Choking”表现比较

关于乒乓球的技战术已有学者做了大量的分析探讨,但是比赛的胜负中,技战术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如果缺乏对于心理的探讨,则难以解释一些比赛中的现象.乒乓球比分的变化是观察运动员心理变化重要因素,心理状态的起伏与运动员的技战术发挥密切相关.同时,比分的起落也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11].过往由于缺乏对运动员心理数据分析手段和难以量化等原因,教练员很难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过多的把成败归结于技战术的原因,以至于忽视了在比赛中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

4.1.1 开局压力下的“Choking”表现比较

在开局的压力点,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要明显低于外国运动员.张继科与波尔8场比赛的开局下,张继科“Choking”的频次为4,波尔的“Choking”频次为10,马龙“Choking”的频次8,奥恰洛夫 “Choking”频次为17,许昕“Choking”的频次为5,水谷隼 “Choking”频次为16次.数据表明,在开局的压力下,中国运动员技术发动更快,情绪调动更快.例如:张继科对波尔的开局阶段,在发抢、接发抢的落点和旋转上变化较多,主动对对手的优缺点进行试探.张继科在发抢、接发抢阶段都积极主动进攻,并且在相持阶段主动加力,赢球的时候后会绕场跑动和为自己叫喊,在情绪上张继科比波尔表现的更为有激情更加兴奋一些,从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张继科在积极调动自己的竞技状态,有助于快速找到比赛感觉.此外,在开局阶段,双方刚刚经过暂停时教练的技术指导,往往是技战术改变的节点,在这个阶段需要运动员能更多处理好对手发球和接发球的变化,前3板的处理要比4板以后的相持阶段更加重要,而中国运动员的前3板要比外国运动员更加细腻.马龙在开局阶段发抢的得分率是63.9%,接发抢的得分率是69.6%,奥恰洛夫在开局阶段发抢的得分率是32.4%,接发抢的得分率是36.1%.许昕在开局阶段发抢的得分率是56.3%,接发抢的得分率是72.5%,奥恰洛夫在开局阶段发抢的得分率是29.5%,接发抢的得分率是43.7%.从数据中可以发现,在发抢、接发抢阶段马龙得分率接近于奥恰洛夫的2倍.在许昕与水谷隼的比赛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4.1.2 领先压力下的“Choking”表现比较

在领先的压力点上,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显著高于外国运动员.张继科与波尔8场比赛的开局阶段中,张继科“Choking”的频次为10,波尔“Choking”次数为7,马龙“Choking”的频次13,奥恰洛夫 “Choking”频数为3,许昕“Choking”的频次为13,水谷隼“Choking”频次为4.数据表明,马龙和许昕在领先压力下的“Choking”频次接近于奥前洛夫和水谷隼的4倍.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这种情况非常符合“Choking”的定义.“Choking”现象在心理学上被定义为“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中发生衰变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是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先赢后输的形式,有人也称之为“反胜为败”现象[10].统计结果显示,张继科和波尔在发抢、接发抢阶段两者失分率接近,而相持阶段张继科的失分率为67.9%,高出波尔的32.4%有2倍之多(表1).从录像中观察到,在领先情况阶段张继科想通过提高各项技术质量,过分追求回球质量导致击球命中率下降,失误后张继科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想通过提高自己的回球质量快速拿下比赛.然而,这种有意识地控制运动过程引起技能自动化执行受阻,使运动过程的流畅性被破坏.根据过程理论,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有不同的“Choking”途径,初、中水平的的运动员“Choking”可能是由于注意力受到干扰,高水平的运动“Choking”可能是由于技术执行受阻[12].运动员在此阶段,会注意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此时运动员试图付出更大的努力来确保运动执行过程的正确性[13].

根据过程理论,不同的任务类型有不同的“Choking”路径,当运动员执行认知型任务更容易因为干扰而发挥失常,执行技术型任务时倾向于自动执行受阻导致“Choking”[5].而乒乓球运动属于开放认知性运动,包含了两种任务,也就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既有可能在因为被干扰发生“Choking”,也有可能因为技术执行受阻发生“Choking”.领先阶段,是运动员一种流畅的体验,这时运动员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将技战术的思考转移到与比赛无关的因素上[13].马龙在与奥恰洛夫比赛的领先阶段中,在发抢、接发抢和相持阶段的失分率都明显高于奥恰洛夫.与开局、落后和竞胜阶段相比,马龙在领先阶段思想保守,技术发挥求稳定,想通过奥恰洛夫的失误来赢得比赛.许昕与水谷隼比赛的领先阶段中,在发抢、接发抢和相持阶段的失分率均高于水谷隼,分别为18.8%、15.4%和40.6%.与开局、落后和竞胜阶段相比,许昕在领先阶段同样表现为想赢求稳,正手的质量和命中率全面下降,没有对水谷隼形成威胁,尤其体现在相持段,许昕打法保守,退台次数较多,出现抽空现象,导致失分率增加.过程理论认为,发生“Choking”是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从认知到执行的动态过程[5].在认知阶段,主要由内部因素自我意识、特质焦虑等稳定性因素和非稳定性因素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认知的压力[14].而中国运动员在参赛中既有来源于主观内部压力,如自我价值实现、奖金等动机,但更主要的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来源于客观外部原因的动机,如与他国竞争、为国争光等,虽然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在每个运动员身上所占的比重因人而异[15],举国体制的影响下,外部动机对中国运动员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巨大的[16].在众多理论对“Choking”做出解释时,都会强调比赛承受的压力会给运动员带来更多的信息,这更符合过程理论所强调运动员在比赛压力下稳定因素和非稳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Choking”的发生观点一致.

4.1.3 落后压力下的“Choking”表现比较

在落后压力点上,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要低于外国运动员.张继科与波尔在比赛落后阶段中,张继科“Choking”频次为4,波尔“Choking”频次为12,马龙“Choking”频次2,奥恰洛夫 “Choking”频数为10,许昕“Choking”频次为5,水谷隼 “Choking”频次为8.在落后阶段张继科与波尔8场比赛中的发抢、接发抢和相持阶段,张继科的失分率都低于波尔的失分率,其中发抢和接发抢阶段差距显著,分别为50.8%、54.2%,相持阶段差距较小.马龙与奥恰洛夫8场比赛的落后阶段,在发抢、接发抢和相持阶段马龙的失分率明显低于奥恰洛夫.奥恰洛夫在落后阶段表现急躁、不够冷静、患得患失,在发球和接发球阶段不够周密,发球质量不高,接发球回球出台,相持中仓促击球,命中率较低.许昕与水谷隼8场比赛的落后阶段中,许昕在发抢、接发抢和相持3个阶段的失分率都低于水谷隼,在落后阶段水谷隼打得并不沉稳,由于害怕比分被对手拉开,思想上较为着急,节奏上不断变快,对战术的考虑十分粗糙,在各项技术的运用上也并不妥当.外国运动员的比赛动机则以内部动机为主,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身上背负的外部压力无疑比中国运动员要小.外国运动员的培养、训练模式则与中国不同,国外的竞技体育以俱乐部的模式运作,目的有两点,一为获得经济利益,二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在运动员培养方面,俱乐部对运动员的培养较为个性化,运动员一般在高中甚至大学结束后才会选择成为职业运动员.相比中国,外国运动员缺少一个强大的团队.团队不仅给予运动员技战术方面的指导,还训练运动员如何进行抗压,如何在逆境中锻炼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外国运动员在落后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抗压能力及坚韧精神就不如中国运动员.在落后阶段,外国运动员心态易于着急,既没有进行合理的战术分析,也没有对对方来球的质量进行分析,选择在对方回球质量较高或事先没有充分准备的球上草率发力,这种不合理的搏杀,都加快了他们失分的速度.在搏杀失败之后,比分的劣势就更加使得局势一边倒,信心上受到打击,进而影响整场球的发挥,频频出现“Choking”现象.

4.1.4 竞胜压力下的“Choking”表现比较

在竞胜的压力点上,中外运动员“Choking”的频次没有明显的差异.张继科与波尔比赛的竞胜阶段,张继科“Choking”频次为4,波尔“Choking”频次为4,马龙“Choking”频次3,奥恰洛夫 “Choking”频数为6,许昕“Choking”频次为5,水谷隼 “Choking”频次为6.高水平运动员能在主动控制和自动执行之间快速转换[17],亦能在执行技能类运动时进行一些额外的思考,并且动作表现水平不会降低[18],因此自我呈现理论认为,高水平运动员的高级技术表现并非是造成“Choking”的主要因素[19].张继科在发抢、接发抢阶段的得分率均高于波尔,在相持阶段的得分率低于波尔.因为张继科发球旋转较强,而且第三板中无论在短球、半出台、长球都能进行高质量的抢攻,所以波尔在发抢和接发抢阶段不敌张继科.但在竞胜阶段的相持段时,张继科对波尔的节奏和旋转估计不足,击球时有用力跺脚的情况,说明张继科的心态有些着急,导致正反手的稳定性有所下降、失误率增加,总体而言,双方发挥较为平稳.马龙与奥恰洛夫8场比赛的竞胜阶段,马龙在发抢、接发抢和相持阶段的得分率均高于奥恰洛夫.在竞胜的压力下双方都在自己优势技术上得分率有所增加.发抢阶段,马龙的发球质量较高,能对对方回球的落点有很好的预判,第三板的抢攻衔接较快,在前三板就能占据主动.在相持阶段马龙的得分率与奥恰洛夫差距较小.在相持阶段奥恰洛夫发挥出自己反手的旋转与力量,给马龙造成较大心理压力,所以在相持前几板马龙急于压制住对方,导致失误增加.许昕与水谷隼8场比赛的竞胜阶段中,双方都非常紧张,关键比分大家都会对着最后几个球仔细斟酌.既要考虑打出质量,又要考虑到稳定性.因为许昕在发抢接发抢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技术,在前几板就能占据主动,出手时较为心定.水谷隼前几板处于被动,畏惧许昕正手的杀伤力,出手时心理比较慌,导致质量下降,在竞胜压力的相持当中被动转攻难度较大,所以在竞胜的压力下失误略见增多.

4.1.5 不同压力值比赛的 “Choking”表现比较

王进[5]重新审视了“Choking”现象发生的重要条件,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关于压力的研究普遍是实验室研究,但是“Choking”的实验研究却被认为缺少可参考的生态效度.研究发现,除了自我意识的压力操作,其他压力操作的总效应量只能预测12 % 的“Choking”行为,采用实验室模拟情景的方法与实际情况仍有许多差异.本文通过开局、领先、落后、竞胜4个高压阶段阶对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进行观察,比较中外优秀运动员在4个“高压”下的“Choking”现象的特征.此外,根据比赛的压力程度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Choking”情况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发现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次数和比赛的重要程度并没有显著的关系(图1).但是研究表明,不同的压力源与对个体的压力感知是不同的[5].在张继科的8场比赛中第五场和第七场的“Choking”频次最多,第二场比赛的比分是4∶3和3∶2,可以看出是比分非常接近的两场比赛.研究表明,比分交错上升是最容易引起运动员“Choking”的因素之一[13].在马龙的8场比赛中第五场和第一场的“Choking”频次最多,这两场比赛分别是单打的第一轮和单打决赛,说明马龙在单打比赛中更容易出现“Choking”,而且在比赛的开场和决赛容易产生压力,出现发挥失常.在许昕和水谷隼的8场比赛中出现了非常规现象,有一场比赛“Choking”次数极高,在世界经典四强战中国对日本的比赛中,许昕一共出现了6次“Choking”.中国乒协刘国梁认为:“国乒队外战失利的很大原因是日本运动员水平的提高”.从日本队2001—2016年乒乓球3大赛事成绩来看,近年来日本大赛成绩记录不断刷新,已经成为我国乒乓球队最具威胁的对手[1].中日对战时,中国运动员会更加渴望赢得比赛,但这种对胜利的渴望也能成为比赛中无关的干扰因素.

注:横轴为比赛压力值,1表示压力最低,8表示压力最高

4.2 压力下的“Choking”应对办法

运动技能操作过程是运动员对运动信息输入、中枢加工、信息输出的认知活动[20].对运动员而言,压力下的“Choking”是一种不幸的经历,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一次失误即有可能影响其整个运动生涯.例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男单决赛,王皓输给柳承敏,在2008的北京奥运会上他仍然不能突破自己心理障碍,再次输给马林,只夺得亚军,最后只能抱着遗憾退役,在运动生涯中未能实现大满贯.

以下分析应对“Chocking”的几种策略.

4.2.1 注意转移策略

根据过程理论,“Choking”的路径与任务类型相关.认知型任务和技术型任务有着不同的“Choking”路径[4].乒乓球是要求精细肌肉的综合技巧性项目,属于认知和技术相结合的体育项目.本研究发现,中国优秀运动员领先阶段比外国优秀运动员容易出现“Choking”情况,有的运动员是由于自动执行受阻导致“Choking”,而另一些运动员是由于干扰导致的“Choking”.针对自动执行受阻导致“Choking”的运动员,可以用注意转移的方法来避免这种情况.研究发现,当运动员在压力下运用第二任务,有助于减少“Choking”发生,第二任务占用了工作记忆,使注意不能转向运动执行,如此能避免出现 “Choking”现象[22].第二任务可以是教练员对运动员或是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对自己提出的任务目标,如在领先阶段,要求重新对自己之前制定的战术进行梳理,然后坚决地执行战术,或是要求每一个球都能打到自己的优势阶段,避免在自己的劣势阶段失分.这样运动员不会把注意力放在技术执行上,因为第二任务转移了运动员一部分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减少“Choking”的效果.

4.2.2 回避策略

压力的情境特征可以决定个体是否能专注于正确的执行技能,或者在执行知觉运动任务时容易被无关的刺激分散注意力[23].运动员应付压力的策略可分为两类:积极型应付策略与回避型应付策略,针对于干扰导致“Choking”的运动员,可以以回避型策略为主[4].当认知压力增加时,回避型应付策略要求运动员应避免思考与压力有关的情景和运动中出现的错误,尽量保持原有的比赛节奏;积极型应对策略反映运动员分析比赛中出现的问题,找出最佳办法来减少压力或解决问题.虽然积极型应付压力的策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但由于比赛中时间的限制,不允许运动员多想,此方法极易改变注意的朝向,破坏运动的节奏性.而回避型应对方式没有使运动员感受到特别高的状态焦虑,他们的注意力也未因此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能按照自己的动作节奏,轻松流畅地完成动作任务.而适当的注意力、流畅的动作过程是运动员发挥成绩的最佳状态.

4.2.3 正念训练和模拟压力场景结合策略

乒乓球比赛中,比分的变化与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有着紧密的关系[11].针对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比分胶着阶段、比赛的首场和决赛和面对实力较强的对手容易产生“Choking”的情况,应根据运动员高敏感的压力环境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式.也许正念训练结合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Schmader和Johns[23]的研究表明,应激和焦虑会减少工作记忆容量.Furley和Memmert[24]对于需要技战术决策的开放性运动技能来说,注意控制能力下降是工作记忆能力下降主要表现.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预防高压力导致的工作记忆容量下降[25],提高注意控制能力,提高视觉空间加工效能.正念训练认为培养集中在当下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主张对观念、情绪的接纳,不建议对行为和控制和改变.

中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与中国国家乒乓球队的训练模式直接相关,体系成熟的训练模式是中国乒乓球队几十年长盛不衰的重要保障[1].中国队在备战时可以采用特定的压力情景模拟训练,营造逼真的赛场环境,模仿主要对手的技战术打法.此训练模式与具身认知理论所采用的非线性建构训练法相似,通过对压力拟定应对策略,训练中不刻意强调单个动作精确性,以操控情境的训练方式,让运动员在压力下进行训练,以应对压力下的“Choking”现象[26].

5 结论

1.在开局的压力节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Choking”频次显著低于外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

2.在领先的压力节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显著高于外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

3.在落后的压力节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显著低于外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

4.在竞胜阶段的压力节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和外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无显著差异;

5.中国运动员的“Choking”频次和比赛的重要程度并没有显著的关系,中国乒乓球在比分胶着阶段,比赛的首场和决赛以及面对实力强劲的对手时容易出现“Choking”;

6.建议自动执行受阻导致“Choking”的运动员采用第二任务的应对策略,干扰导致“Choking”的中国运动员采用回避型应对策略.针对中国运动员个性化的问题导致“Choking”,建议采用正念训练和压力场景模拟训练,来提高运动压力的适应性,增加工作记忆,对“Choking”的发生进行预防.

猜你喜欢

许昕张继科开局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大蟒』许昕是个『喜剧人』
乒乓“喜剧人”许昕:球场上不仅追求快且强,动作也要又帅又夸张
开局之年,我们这样走过
2021年迈好“十四五”开局第一步
开局“十四五”
朗盛对2021财年开局充满信心
对许昕2016-2017年部分单打比赛的技战术分析
“网瘾少年”张继科看房看到打哈欠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