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语感之门从“朗读”开始

2021-09-27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吴远娜

家长 2021年27期
关键词:红头语气朗读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实验小学 吴远娜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朗读,是语感训练中最常见,也是十分方便有效的手段。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感知并理解作品的语言,品味作品蕴含的情感,逐步提高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朗读,来开启学生的语感之门。

一、范读引路,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不仅能让学生快速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段、难读的长句子进行范读,能很快突破朗读的难点,这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例如教学《坐井观天》,要重点范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在第一次对话中,教师可以把“哪儿”读得稍重些,句末语调上扬,读出青蛙疑问的语气。“天上”和“一百多里”重读,强调小鸟从哪儿来和它飞得远。“朋友,别说大话了! ”要读出青蛙嘲笑、不相信的语气。“别”字可以拖得长些,读出青蛙的自大,它自以为正确,听不进小鸟的话。“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也要重读,读出小鸟赞叹的语气,读出天的广阔。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根据教师的示范,读好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自然而然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形成了语感。语文教师平时要多听多练,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让自己的朗读更具表现力,富有感染力,才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

二、启发想象,诱导朗读

古诗语言凝练,要想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读出诗句的美感和韵味,需要教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启发他们想象,获得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村居》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江南明媚醉人的春光,后两句展现了一群孩子放学后早早地回来,趁着春风放风筝的欢乐场景。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想象诗中儿童是怎么放风筝的,可以想象他们放风筝的动作,如,孩子一手高高举起风筝,一手紧紧抓住线轴,迎着春风,快速奔跑,风筝慢慢飞上了天;还可以想象儿童的神态和语言,如,孩子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激动地大喊:“加油!再飞高点儿!”除了想象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之外,还可以从诗中描写的“小草、黄莺、堤岸、杨柳”等想开去,想象一下周围还有什么样的景物,使眼前的画面更加生机勃勃,丰富多彩。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诗句时,自然就能读得欢快活泼,读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抓提示语,引导朗读

要读好人物的语言,需学会抓住句子中的提示语和关键词,揣摩人物的心理,想想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红头不小心被卷进牛肚子后, 大声呼救。提示语“拼命地叫起来”写出了它的紧张和害怕,读红头呼救的话可以提高音量,加快语速,读出红头的恐惧。又如“‘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悲哀”一词写出了红头的伤心和绝望,读这句话时声音要低沉,语速要稍慢,读出红头的难过。再如,抓住“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在红头被牛吞进肚子的危急时刻,青头顾不上疼,想尽办法帮助好朋友脱离危险。描写青头动作的部分可以读得快些,突出当时情况的危急。青头的话要读得大声、镇定,读出它关心朋友,临危不乱。在抓提示语和关键词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感受到它们之间的深厚友谊,理解了内容,形成了语感。

四、变换方式,丰富朗读

在教学中,根据文本特点,变换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训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朗读的乐趣。如轮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个人读、小组读、男女生读、全班读等。经过丰富多样的朗读训练,学生的思想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用富有韵味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把大自然中的风声、水声、动物的叫声描写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文中描写了“微风拂过”的温柔和“狂风吹起”的雄壮,对比鲜明,朗读起来极具音乐感和节奏感。指导朗读时,笔者让女生读描写“微风”的部分,男生读“狂风”的部分,利用男女生不同的音色对比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种不同风声的特点。指导读“当小雨滴汇聚起来……”这个描写水声的句子时,笔者安排一位学生读“小溪”的部分,一组学生读“小河”的部分,再全班齐读“大海”的部分,语势从轻快活泼到雄壮有力,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孩子读得兴致盎然,十分投入,在朗读中感受到水的声音美妙多变的特点,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的意思。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琅琅读书声中掌握了朗读的方法,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增强了语感。

五、读评结合,完善朗读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评价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评价,指导学生改进朗读方法,提高朗读水平。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时,要避免使用批判性的语言,应该尊重学生的每一次尝试,敏锐地发现学生朗读的优点,毫不吝惜地肯定他们的优点,用温和的语气委婉地指出他们的缺点。例如“你读出了对小女孩的同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棒了。”“你的朗读节奏把握得很准,但要注意人物的特点,再读一遍,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这样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易于接受,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教师点评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评价的方法,让他们知道评价朗读要从读得是否正确、流利,语气、语调、重音是否恰当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评价。《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笔者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练读,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上读自己喜欢的一节,再全班评议。一位学生读完“冬”这一小节后,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他读出了雪人调皮的语气;有的说他能加上动作读,让人好像看见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雪人;有的说他读得很好,要是能再大声一点就更好了。在这样读一读、评一评的过程中,学生专心聆听,认真思考,大胆表达,逐步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当然,朗读教学的方法因课而异,也因人而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的工程。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并抓好朗读训练,让学生多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才能获得语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此,我们要把“朗读”当作开启学生语感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

猜你喜欢

红头语气朗读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红头的牛肚子之旅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语气不对
注意说话的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海边“水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