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结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30 例疗效观察
2021-09-27程世宏游海洋
程世宏,游海洋
1.上饶市立医院,江西 上饶 334000;2.上饶市广信区人民医院,江西 上饶 334100
急性脑梗死是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种病症,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目前临床治疗以溶栓治疗和卒中单元治疗为主[1]。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常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氯吡格雷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预防、治疗由血小板高聚集诱发的心脑疾病,但联合治疗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2-3]。丁苯酞注射液是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可阻断脑梗死中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可抗脑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缺损[4]。本研究旨在探讨丁苯酞注射液结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饶市立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9 年1月至2020 年4 月收治的60 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72.51±6.09)岁,年龄范围61~86 岁;发病时间(20.25±2.12)h,发病时间范围3~46 h。观察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73.11±6.14)岁,年龄范围59~87 岁;发病时间(20.79±2.84)h,发病时间范围1~45 h。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患者或其近亲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原则要求。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根据临床表现以及头颅CT检查、头颅磁共振扫描确诊为急性脑梗死者;②急性发病,且未接受过其他抗凝等药物治疗者;③发病时间不足48 h 者。(2)排除标准:①可疑心源性脑梗死者;②脑梗死后昏迷不醒者;③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方式治疗,方法是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Bayer S.p.A.,国药准字J20160684,规格:100 mg)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Sanofi-aventis groupe,注册证号H20171238,规格:75 mg),其中阿司匹林剂量为100 mg/次,1 次/d,氯吡格雷剂量为75 mg/次,1 次/d,首日剂量用负荷量,持续治疗14 d。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静脉滴注丁苯酞注射液(石药集团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丁苯酞25 mg 与氯化钠0.9 g)25 mg,每次滴注至少50 min,2 次滴注需间隔6 h 左右,2 次/d,持续治疗14 d。
1.4 评价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 d 后,(1)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NIHSS 评分量表具体项目: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共11 项项目,总分42分,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5]。(2)采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两组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评分具体项目:大便、小便、个人卫生、用厕、进食、转移、平地步行、穿着、上下楼梯、洗澡共10 项项目,每项最高10 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能力越好[6]。(3)对两组患者采集静脉血5 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观察组NIHS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分,)
2.2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分,)
2.3 血清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清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后,观察组NSE 和MMP-9指标均比对照组低,SOD 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血清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a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脑组织急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会导致患者的病灶局部神经细胞缺血,促使细胞变性、凋亡或坏死,对脑组织、神经功能产生损害,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7]。
SOD 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体内氧化自由基对细胞组织的损伤程度,其活性与梗死灶面积有关;NSE水平可反映神经阻滞的损伤程度,脑神经组织损伤越严重,NSE 含量则越高;MMP-9 的含量与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对应,其含量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8-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 指数大于对照组,NSE 和MMP-9 低于对照组,SOD 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结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可减轻脑神经组织损伤,抑制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伤,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氯吡格雷具有改善血液胶原浓度,抗血小板,避免血栓形成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既能发挥阿司匹林抑制血栓素形成的功效,又能发挥氯吡格雷促使血小板活化的功效[10]。值得注意的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在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出血风险,例如脑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等[11]。丁苯酞注射液是从芹菜籽中提取的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消旋丁苯酞,其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脑组织微血管的数量,进而增加缺血期脑血流量,改善缺血期微循环及能量代谢[12];还能提高线粒体膜流动性,减轻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保护线粒体结构及功能,进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线粒体功能损伤[13];还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灶周边缺血半暗带区的神经元凋亡因子,进而抑制细胞凋亡[14];另外,还能抑制代谢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过程,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的面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脑水肿和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保护内皮细胞[15]。
综上所述,采用丁苯酞注射液结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脑缺血半暗带损伤,增加脑部供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