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用药分析
2021-09-27官玲花吴艺燕
官玲花,吴艺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抗菌药物是儿科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随着临床大量应用,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也出现多种因不合理用药情况而致的不良后果,如超适应证、剂量、药物搭配不当等,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甚至加重病情[1]。此外,儿童多处于发育时期,体内多个器官功能、免疫中枢系统等均未发育成熟,药物排泄及代谢能力较为低下,相较于成人更易发生不良结果,威胁生命健康[2]。故本研究旨在分析我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重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我院儿科处方1435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942张,统计抗菌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等,分析其合理性。
1.2 判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临床抗菌药物监测网制定的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判断标准,结合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合理:适应证适宜,配伍有协同作用,对细菌敏感,疗程3~7d,用法合适,剂量合适,无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基本合理:相对适应证,药敏结果显示中度,疗程3~10d,用法恰当,剂量适宜,无配伍禁忌,有轻度不良反应;不合理:非适应证,细菌有较高耐药性,疗程、用法、剂量不当,存在配伍禁忌,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合理性;②统计抗菌药物种类及占比;③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对抗菌药物种类、使用率、合理用药等存在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用药状况
本次选取共1435张处方,抗菌药物处方942张,使用率65.64%(942/1435);合理与基本合理用药处方838张,占88.96%(838/942)。
2.2 抗菌药物种类及占比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占比最高为44.06%,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占33.12%,见表1。
2.3 不合理用药状况
存在共104张不合理用药处方,用法用量不当占比最高为49.04%,重复给药占14.42%,超适应证占25.00%,存在相互作用占5.77%,毒性相加占0.96%,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不相符占4.81%,见表2。
表2 不合理用药状况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可有效灭杀肺炎杆菌、化脓性链球菌等病菌[3],本研究抗菌药物使用率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高,占44.06%。而大量使用会增加细菌对其耐药性,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会给临床治疗增加难度。本研究共942张抗菌药物处方,存在104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其中用法用量不当占比最高,可能由于部分抗菌药物时间依赖性高,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浓度。通常药物需整片服用时,医生将其调整为半片用药,可能破坏药物特殊结构,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另有部分处方大剂量用药,易增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重复给药主要指同类药物重复使用,药物机制相似,仅需1种便有治疗效果,而部分药物商品名、剂型等差异较大,因此临床医师易出现混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利于减少耐药菌株出现,降低耐药性,并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故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临床用药尤为重要。应当加强临床医师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充分掌握药物动力学相关知识,完善考核制度。严格把控各种抗菌药物适应症,并根据多因素选择合适剂量。联合用药时,应存在明确指征,选用作用机制相同药物时,作用环节或靶点应存在差异,可从多途径达到治愈效果。作用机制不同时,应具有协同作用,如头孢菌素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易穿过受损细胞壁,直接于菌体内发生作用,两者联合可增强药效[4]。药房配药时加强处方审核,存疑处方要及时沟通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配药。另外,医院需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及时发现日常处方问题并解决。
综上所述,我院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且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处方点评工作,避免抗菌药物滥用,从而规范用药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