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9-27罗立成
罗立成
(台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江门 5292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1]。针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可开展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有严格的适应证限制,大部分患者或是医院无法开展溶栓治疗,导致治疗脑梗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极少[2]。大部分患者在神经内科完成治疗,由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3]。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丁苯酞+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以探究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接诊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按照治疗用药差异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6~72岁,平均(64.92±3.02)岁;病程3~27h,平均(12.38±4.26)h;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5.21±3.15)岁;病程3~28h,平均(13.25±4.36)h。比较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资料(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2)未出现严重昏迷、意识障碍;(3)患者家属知情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2)系统性重大疾病;(3)精神疾病患者;(4)有脑梗史患者。
1.2 治疗方法
收治入院后,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予以吸氧、降糖、降压、降颅内压,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针对感染、发热、血栓等进行预防。
1.2.1对照组
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患者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口服治疗,剂量100mg/d。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治疗,剂量100mL,静脉滴注,2次/d。
两组患者持续治疗14d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各组患者治疗疗效差异,参考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制定疗效判定。其中显效:治疗后无病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及以上;有效:治疗后病残1~3级,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30%~89%;无效:下降未达上述目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对比各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中神经功能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为严重;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判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在如厕、步行、运动等日常生活中能力越好。在治疗前、治疗14d后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疗效对比
如表1所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患者疗效对比[n(%)]
2.2 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如表2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疾病,住院治疗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占比约为70%,因此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及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4]。当前在治疗中以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并予以患者营养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脑细胞凋亡的治疗,使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能够恢复到较好水平。
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中阿司匹林应用于脑梗死的治疗中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继而减少血栓形成,其效用经多年使用被广泛认可。而丁苯酞注射液是经人工合成的消旋正丁基苯酞,相关研究显示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治疗有独到之处[5]。丁苯酞的药效主要表现在缩小脑缺血面积,尽可能使脑梗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恢复,同时改善脑水肿。在陈聪[6]的研究中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理想的治疗疗效,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有效改善。本次研究应用观察组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4.29%,明显高于单纯应用阿司匹林的对照组;并且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更理想的治疗疗效。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疗效确切,神经功能改善较好,因此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