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振兴注活力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打造乡村振兴样本

2021-09-27沙洲

今日民族 2021年4期
关键词:江城瑶族民族

文/沙洲

快乐的胶工

近年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云南省委、普洱市委工作安排,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建乡村振兴的新局面,统筹全县资源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着力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上下功夫,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机制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绘就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江城新画卷。

易地搬迁 搬出群众新生活

绿油油的茶园环绕四周,一条平坦的公路蜿蜒而过,群山环绕、三江环抱的江城县康平镇瑶家山村干田团墩小组易地扶贫搬迁点(以下简称干田团墩),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眼前。

走进村中,只见一排排青瓦白墙、明净整洁的小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我们就是从那里搬过来的,离现在的寨子很远。”指着远处的山背后,干田团墩小组组长邓庆文介绍,他们这个山村共有4 个村民小组、72 户319 人,之前生活在数十公里开外的大山里,房屋简陋、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加之生产生活用地不足、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大大影响了瑶族村民的发展和脱贫之路。

让大家欣慰的是,搬迁过来后,在政府的帮助下,路通了、新房盖好了,家家户户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用邓庆文的话说就是,大家能想象到的生活都变成了现实,常常恍若在梦中。

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迁点只是江城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2019 年末,江城县累计脱贫人口9700 户3787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5%,全县42 个贫困村实现全部出列;2020 年5 月16 日,云南省政府宣布江城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现在老百姓的思想有非常大的转变。通过这一轮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干部和群众的接触多了以后,只要是我们到寨子里面,他们都会喊到他家去喝水、吃饭,……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群众从过去的‘要我发展’变成了‘我要发展’,精神层面的改变十分巨大。”江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感慨地说。

雪茄烟种植

作为江城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干田团墩通过易地搬迁帮助当地各民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事例极具代表性。据了解,到2019 年底,江城县瑶族聚居区811 户3580 人顺利脱贫,瑶族村民年均纯收入提高到9378.5 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6%。全县辖区内1122户4856 位瑶族群众实现定居、定耕、定心,确保了边境线上“直过民族”的高质量脱贫,也兑现了党和政府“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

产业赋能 鼓起村民钱袋子

在江城县曲水镇高山村委会土卡河村民小组,已经77 岁的陶文兴仍动作麻利地在新房子前整理着渔网,儿媳正忙着打整从江里打捞上来的约两公斤的大鱼。陶文兴边干活边介绍说,如果鱼多的话,可以烤成小鱼干,卖到稍远的镇上或更远的城里。运气好打到大鱼的话,意味着下一次江就可以有两三千块的收入,“舍不得闲,也闲不下来”。

土卡河村民小组共有102 户345 人,2019 年底脱贫出列后,如何实现脱贫的可持续性,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一道考题。就在不久前,村民用最“土卡河”的方式接待了一群来自思茅的自驾游客:乘船饱览李仙江两岸风光,在17 号界碑附近的沙滩上露营,在竹篾编的烤架上烤生态土鸡,竹碗装山里各色各样的野菜,竹杯盛最醇的自烤酒。

“游客特别喜欢这种旅游方式,希望以后能以网购的方式购买到土卡河的小鱼干。下一步,村里准备动员条件成熟的农户开客栈,同时打算成立合作社或旅游接待公司。”一位村民高兴地说,随着江城至曲水公路建设的逐步推进,土卡河村的旅游业一定会有大发展。

据介绍,针对土卡河的旅游潜力,曲水镇目前已邀请了来自上海、昆明的专业设计规划团队对土卡河及李仙江沿岸进行了细致的考察,未来将引入专业的旅游开发公司,结合土卡河独特的地理位置,搭上旅游开发这趟快车,积极融入“中老越边境旅游区”旅游环线建设中去,为土卡河村民增收创造条件。

曲水镇在规划中,还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项目为主导,把土卡河、十层大山、龙富口岸等纳入其中,整合项目投入建设,使得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保护的同时,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旅游业发展打牢了基础。

“因地制宜,一地一策,一切为了群众增收致富。”当地干部介绍,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就拿干田团墩来说,搬迁只是第一步,在帮助瑶族群众走出大山后,当地党委和政府开始思考谋划如何才能让搬迁群众“留得住”并且“能致富”。

其间,江城县依托大过岭茶厂和瑶岭茶园建设扶贫工厂,为干田团墩易地扶贫搬迁点开发采茶岗位45 个,解决了45 户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的问题。与此同时,协调上海帮扶资金,将安置点附近的215 亩优质茶地流转为村集体资产,按照户均3 亩分包到贫困户手中,实现户均年增收12000 元。江城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当地依托特色茶产业,引进龙头企业,打造茶叶公共品牌,推进“江城号”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建设,有效推进了全县的脱贫攻坚事业。

除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转变观念也是关键。当地镇、村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大会,向村民宣传相关政策、做好思想工作,积极为村民发展旅游业、脱贫之后稳增收出谋划策。

目前,江城县的不少镇村,就像上述这些地方一样,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位于曲水镇的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江城有限公司先后在曲水、嘉禾两个乡镇以租赁土地的形式开发种植橡胶12.31 万亩,带动各民族群众种植个体橡胶50 余万亩,橡胶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充分带动当地各民族群众共同发展。

据统计,江城县橡胶、茶叶、沃柑、牛油果等高原特色作物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20 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5 家。澳洲坚果加工厂建成投产,江城白糖厂、勐康产业园区等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达14 户。先后建成龙马金鸡景区、南麓山景区、塔展洪瀑布景区,传统服务业健康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加快。勐康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准,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边民互市加快发展。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进一步夯实了江城县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各民族手拉手、心连心推动乡村振兴,建设幸福家园。

文化搭台 唱响民族致富曲

作为干田团墩小组长,邓庆文2011 年曾被评为普洱市市级非遗项目民族(瑶族)文化代表性传承人,一时成了当地的“名人”。在他的带动下,干田团墩江城瑶族文化新村展示馆俨然成了周边村寨的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邻近整董镇的不少村党支部经常来干田团墩,就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学习。邓庆文主动作为,积极组织文艺队26 人,带着承载民族文化的歌舞到处表演。2020 年,干田团墩成功举办了首届“盘王节”,通过传统节日的举办,谱出了民族团结曲,唱响了民族团结歌,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幸福新生活。

目前,干田团墩已建成江城瑶族文化新村展示馆、瑶族新村广场、传统特色民居、旅游服务中心、茶园观光体验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来观光,村庄实现了宜居、宜游、宜业的目标。

在因马帮而繁盛的江城县整董镇,同样有着靠民族文化走上富裕道路的精彩案例。在镇中心,有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城子三寨”(曼贺、曼贺井、曼景寨)。这里有古朴的傣族民居,千年的参天古榕;被誉为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压舱石”“定海神针”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老州长召存信,也出生于此。

2018 年6 月,《想想办法吧!爸爸》剧组走进“城子三寨”,让这个历史积淀深厚的村寨火出了“圈外”。因为朱茵等明星悉数到场,三天的拍摄过程中,把江城近年来有国际影响的丢包节文化融入其间,全方位展示了民族传统文化别样的美,让整董镇成了“网红打卡地”,当地不少民宿因此受益。

走进拉祜族妇女罗琴芳位于曼景寨的民俗客栈,木柱子上挂着她与香港明星朱茵的合影照片。“当时剧组看着我的客栈比较清爽,也很有特色,就向我租下了整幢客栈,所以也就有了这一张珍贵的合影。”虽然经历了疫情影响的客栈还在逐渐恢复,但罗琴芳并不着急,她觉得,黑夜终将过去,明天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随着当地曼贺、曼贺井、曼景寨共142 栋连片的傣族传统民居建筑群被列为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15 年经过大规模改造,原来低矮、人畜杂居的民居,以及各种杂乱的围栏和布局得到了彻底改观,旧貌换新颜,文明卫生的新型乡村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过程中全部得以实现。

在焕发出生机的老村,有一位傣锦省级非遗传承人,名叫咪宰金。她10 多岁就开始学习傣锦纺织,今年已经93 岁高龄了。老人家耳聪目明,每天风雨无阻地坐在竹楼下的织机前织傣锦,每当有人和她谈起傣锦,她总是会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为来客介绍着关于傣锦的一切。在她的带动下,女儿依留香也一直跟母亲学习傣锦的制作,现在也已成为了一名熟练的傣锦手工艺人。

为了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使之成为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支撑,整董镇先后争取省、市、县有关资金600 余万元,倾力打造了像民族文化传习所、勐桑洛广场等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设施,同时还大力扶持民族文学艺术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积极开展民族风情浓郁的节庆活动。

在召存信的故居,同样的文化传承也在有序推进。作为召存信的后人,33 岁的李丹靠做普洱茶为生,她的妹妹李亚2016 年开始做傣装,姐妹俩目前已是整董回乡创业新青年的代表。

从易地搬迁到产业扶贫,从挖掘民族传统文化到结合当地特色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江城县通过精准施策,抓实“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劳动力转移就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政企共扶,上下联动,通过“产业+搬迁+就业”形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确保“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群众如期与全县各族群众一道顺利实现脱贫,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

猜你喜欢

江城瑶族民族
施江城 黔阳古城
粤北瑶族学生文化传承观的调查与研究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江城
MINORITY REPORT
江城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