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国安边固村丽宜居团结奋进
——德宏州陇川县陇把镇汉一村民小组换新颜
2021-09-27
水是甜的,山是绿的。
如何做好文旅产业带动民族团结、群众增收?龙安村汉一村民小组这个离中缅边境直线距离不到1 公里的小村寨,交出了完满答卷。
陇川县陇把镇龙安村是一个汉族、景颇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滇缅边境村寨,边境线长10.8 公里,以南洼河为界,与缅甸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互联互通,是边疆党建长廊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边民沟通交流、促进边境和谐稳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汉一村民小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汉一村民小组展开了“文旅融合型”边境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征程,先后被授予“云南省美丽乡村”“德宏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德宏州文明村”“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村”等称号。
文旅项目助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国家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扎根边疆,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1974 年从瑞丽搬迁到龙安村汉一村民小组的瞿忠余,是村寨蝶变的亲历者之一。“我是1974 年从瑞丽搬迁到这来的,当时这里全是荒地,只有些景颇族住的茅草房(三角房)。水、电不通,泥巴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如今,在党和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帮扶下,村寨搞起旅游产业,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我种上了沙糖橘、农家菜,游客来买的特别多,赚到了钱,生活也越来越好。”瞿忠余把老房子进行了翻修,住上了四合院。而村寨近年来也铺上了青石板大路,许多村民也和瞿忠余一样,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房子。
房屋改造,环境美化,配套设施建设……小康示范村建设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推进,这背后是一整套改善边境地区配套设施、提升村民生产生活水平的“顶层设计”。
龙安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寨,由四个景颇村寨和四个汉族寨子组成。文旅项目从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等方面出发,结合已建成的龙安美丽乡村、新马温泉度假村、土砖民宿区,吸取以往乡村规划的经验和教训,采取“以点带面”带动其他村寨优势互补,建成了景颇族目瑙纵歌文化传承中心、目瑙示栋及附属设施,硬化了进村路面,安装了LED 太阳能路灯,种植了绿化乔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其中,产业灌溉沟渠、生产道路建设有效减少了片区内种植的蚕桑、沙糖橘、百香果、甘蔗等产业的灌溉及运输成本,帮助农户每户至少年增收三四千元,极大提高了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和边境地区和谐稳定。
同时,为进一步增强全村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村寨充分发挥汉一村民小组在地理区位、民族文化、传统建筑等方面的优势,突出土砖文化、织锦文化、民族文化和边境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全州乃至全省边境一线乡村特色旅游精品,使全村各族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文旅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整治了农村环境,减少了“两污”的排放,改善了村中地表水水体质量;同时,也提高了群众对旅游发展的思想认识,形成浓厚的旅游发展氛围,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增收。
特色产业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土砖驿站 张勇 摄
在龙安村,“好日子”的故事讲不完。一位农户高兴地介绍说,以前村里没有什么水果产业,收入就靠水稻和甘蔗。2015 年以来,在党的政策扶持下,随着旅游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他们家除了沙糖橘和稻花鱼之外,鸡蛋、蜂蜜、蔬菜等农副产品也广受外来游客青睐,家庭收入也随之节节攀升。“今年我种了6 亩沙糖橘,预计毛收入一万元,纯收入有七千元。”
文旅项目的建设带来了游客和水果商,进一步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村上盖起了农特产品交易市场、交易商铺、交易大棚、冷链物流仓库等硬件设施,农家乐、商铺、特色小吃鼓了群众“钱袋子”,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我们汉一村民小组的党支部有7 名党员,大家依托于旅游项目,由党员带头搞水果产业,沙糖橘、甘蔗、沃柑等供不应求。”汉一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杨世定介绍,正在推进建设中的土砖文化驿站、龙安水世界、博物馆等,也充分发挥了当地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优势。“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从民族旅游文化打造及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两个方面,加强旅游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努力把龙安村委会汉一村民小组打造成文旅融合型小康示范村,使边民人人吃上‘旅游饭’,为边境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据统计,汉一村民小组2020 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42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07 元。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现在人人向往的美丽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党建引领增强边疆凝聚力
走进汉一村民小组,随处可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党旗迎风招展,来来往往的每个村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汉一村民小组一直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政治使命常抓不懈,始终把抓团结、抓稳定作为全村的长远之计和治本之举。
“汉一村党小组十分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结合边境实际,在村民小组开展以‘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为主题的‘红旗飘飘’工程和‘户户悬挂伟人像’活动”。据介绍,目前,村里党员、群众家中分别悬挂党旗、国旗,全村定期组织开展升国旗仪式。“村组召开会议时都先奏唱国歌,极大增强了全村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我们的田地和其他村寨的田地交错在一起,大家彼此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常来常往,在干农活的同时相互交流种植技术,生活中互帮互助,团结一心、共同致富。”杨世定说,在文旅融合型小康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汉一村民小组还十分注意把民族团结进步思想纳入村规民约、文明家庭和文明村民的评选标准中,有力促进了优良家风、新型民风的形成。“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利用基层活动场所召开民族宗教政策宣传会、传统文化培训会和观摩会,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普及和实践活动,促进了全村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进一步铸牢了全村上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今的汉一村民小组,已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宜居的“文旅融合型”边境小康示范村。未来,村寨还将进一步挖掘、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农耕文化,利用“互联网+民宿”“景区带村”等模式,大力发展边关风情游、民族风情游、养生休闲游、农耕体验游等旅游产业,拓展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