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禽霍乱诊断与防控

2021-09-27张松

畜牧兽医科学 2021年22期
关键词:治疗诊断

张松

摘要: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禽类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具有多种血清型,而引起禽霍乱最为常见的为A型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本病传播较快且病程较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且慢性感染会严重影响禽类的生产性能,对养殖户长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论述禽霍乱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阐述该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以期能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养殖户对该疫病的防控。

关键词:禽霍乱;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2.046

Diagnosis and Control of Fowl Cholera

ZHANG Song

(Hei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rvice Center,Heihe Heilongjiang 164300,China)

Abstract:Avian Cholera is a common acute infectious disease of poultry caused by Avian Pasteurella Multocida,the pathogenic Pasteurella Multocida of which has many serotypes,and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avian cholera is Avian Pasteurella Multocida. The disease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and chronic infection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poultry,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farmer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epidemic situation,clinical symptom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fowl cholera,and expounds the diagnostic metho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the disease,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Keywords:fowl cholera,diagnosis,treatment

0引言

禽霍乱作为一种重要的家禽传染病,值得引起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及养殖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论述禽霍乱的疾病特点及诊断,并提出防控措施。

1疾病特点

1.1流行病学

禽霍乱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针对多种禽类的烈性传染病。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和年龄特异性,多为散在分布,但更常见于春秋冷热交替的多雨潮湿季节,且性成熟的成年鸡的发病率较高。慢性感染的禽类及发病后死亡的动物尸体、被分泌物污染的家禽笼具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病原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是通过发病禽的口腔、鼻腔及眼结膜等器官的分泌物进行传播的[1]。

1.2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的潜伏期因病情及鸡群的差异长短不一,通常为2~9 d,根据发病进程,临床上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1.2.1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禽霍乱多见于农村的散养鸡群,因发病较快,患病禽往往来不及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便倒地死亡,病程较短,往往几分钟或几小时,因此饲养人员通常不能及时发现。

1.2.2急性型

急性型禽霍乱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类型,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禽体温升高、食欲饮欲下降,口鼻分泌物增多、流出淡黄色的粘液性分泌物,因呼吸功能受影响,呼吸困难并引起结膜发绀,大部分发病禽出现腹泻症状,发病初期排出白色的水样稀粪,随着病情的加重粪便变为黄色、灰黄色甚至污绿色并带有血液,大部分病鸡最终死亡。

1.2.3慢性型

慢性型禽霍乱病例通常是由急性型病例转化而来,或是由于低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株感染引起的。其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局部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慢性呼吸炎型和慢性肠炎型。发病禽消瘦腹泻,结膜和咽部有明顯的炎症和渗出物,肉髯、鼻窦、足垫和关节等肿胀,口鼻分泌物增多,流出粘液性分泌物进而导致呼吸困难。

1.3病理学特征

因病程长短不同,发病禽剖检后有不同的病理学变化。

(1)最急性型。最急性型的发病禽因为发病较快,剖检通常没有明显的病理学特征,仅部分可以观察到心脏冠状脂肪上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2)急性型。急性型的病理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皮下、浆膜表面及脂肪上有大量的点状出血;肝脏因肿胀质地变脆易碎,肝脏表面有大量的针尖或粟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灶,这是禽霍乱病变的一个典型特征;大肠及小肠出血、充血并带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其中十二指肠的病变最为明显,肠内容中含有大量的血液,肠粘膜肿胀并有大量的出血点和出血斑。心脏表面、心外膜、心脏冠状脂肪及肺脏表面有明显的出血点和瘀斑。

(3)慢性型。慢性型的病理变化与急性型的病理变化相似,但主要表现为局部器官的病变,如鼻腔及气管上呼吸道内有黏液性的分泌物,关节有明显的炎症、肿大,切开后可见到有干酪样的炎型渗出物。

2诊断

2.1病原分离培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经瑞氏、伊红美兰或吉姆萨染液染色镜检后可见两级浓染的染色特性,但该特性会随着人工培养传代而消失,因此临床上通常会无菌采集病死畜禽的肝、脾等脏器进行触片镜检,当观察到两级浓染的染色结果后,可初步怀疑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也可对分离物进行纯化培养然后接种于生化培养基中,对照伯杰氏手册中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化特性,对分离物进行生化鉴定。

2.2血清学检测

临床上可以采用琼脂扩散试验对分离纯化后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血清学鉴定,该方法主要是通过使用0.3%的福尔马林将培养好的病原菌进行灭活处理,后将灭活菌液沸水浴中加热1h制备抗原,最后在琼扩板上使用待鉴定的抗原和特异性抗血清进行血清学鉴定。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同时也可以进行大批量样本的检验,很适合基层兽医站和养殖企业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鉴定。

2.3分子生物学检测

诸多研究人员建立了关于鉴定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是基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16S核糖体RNA、特异性基因Kmtl及荚膜合成相关基因建立的,不仅可以对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快速的特异性鉴定,还可以对具体的荚膜型进行鉴定,极大地缩短了鉴定所需要的时间,且特异性更高,非常适合流行病学的大量样本调查[2]。

3常用疫苗

3.1弱毒活菌苗

弱毒活菌苗主要是通过自然分离或人工传代制弱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并添加适当的免疫佐剂制备而成。因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有多种血清型,不同亚型的灭活苗对不同亚型的菌株的交叉免疫性差,但活菌苗可以在动物机体内产生交叉保护性物质,从而抵抗不同血清型禽霍乱强毒菌株的攻击。目前较为常用的禽霍乱弱毒疫苗有731鹅源禽霍乱弱毒疫苗、833兔源禽霍乱强毒菌苗和G190E40鸡源禽霍乱强毒菌苗[3]。

3.2灭活菌苗

禽霍乱灭活菌苗是指使用普通培养基对细菌进行大量培养后加入适当的灭活剂和免疫佐剂制备而成的疫苗。由于灭活菌苗无法产生交叉保护性物质,因此不能够对其他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产生免疫力。为了使灭活菌苗能够同时提供针对不同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菌株的免疫保护力,通常是将不同血清型的菌株制备成多血清型灭活菌苗。而我国引起禽霍乱的菌株血清型较为单一,主要为5: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因此我国较为常用的禽霍乱灭活菌苗为选用5: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制备的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菌苗。

3.3莢膜亚单位疫苗

为了去除灭活菌苗和弱毒活菌苗中引起机体免疫副反应的有毒成分,大量研究人员采用多种不同方法提取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荚膜多糖等物质制备了禽霍乱荚膜亚单位疫苗。动物试验结果发现,该疫苗有较高的保护率且可以给禽提供长期保护,而且该疫苗安全性好,无毒副作用,并且不影响正常鸡的产蛋性能。

4防控

禽霍乱是家禽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平时养殖人员除了要加强饲养管理以外,还需提高免疫意识。在发生禽霍乱疫情后,饲养人员要及时地将健康家禽和患病家禽进行严格的隔离,并立即封锁养殖区,使用10%的新鲜石灰乳稀释后对养殖区域及使用的器械进行消毒。进行治疗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引起本次疫情的禽霍乱菌株高度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不可滥用抗生素。

5结束语

虽然禽霍乱在我国仍然广泛流行,但只要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对家禽进行科学免疫,保持圈舍环境卫生,对疑似患病家禽及时隔离、诊断并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该疾病的爆发并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谷臣君,吴泽川,李科.禽霍乱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禽种业,2013,9(1):118-119.

[2]申捷.禽霍乱诊断技术[J].兽医导刊,2019(7):74-76.

[3]程龙飞,彭春香,李文杨,等.禽霍乱疫苗的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2003(1):24.

猜你喜欢

治疗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