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与综合防控
2021-09-27袁帅林杨正萍
袁帅林 杨正萍
摘要: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以牛全身皮肤出现结节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属于外来传入性疾病,对我国肉牛养殖和奶牛养殖造成的威胁巨大,给牛养殖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该文探讨了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论述了相应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研究成果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综合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1.24.035
Diagnosis and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Bovine Nodular Skin Disease
YUAN Shuailin,YANG zhengping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Mulayuan Township,Shidian County,Baoshan Yunnan 678200,China)
Abstract:Bovine tuberous skin disease is a viral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tuberous skin virus infection,which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tuberous skin on the whole body of cattle. This disease is an imported disease,which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beef cattle breeding and dairy cattle breeding in China,and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cattle breeding industry.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clinical symptoms,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ethods of nodular dermatosis,and then discussed the correspond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hoping that the resear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general colleagues.
Keywords:bovine tuberous skin disease,diagnosis,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0引言
牛結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传播速度极快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主要特征,发病率通常在2%~45%,死亡率在10%以下。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牛结节性皮肤病划归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二类动物疫病。随着牛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规模扩大的同时,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传入风险大大提高。很多养殖场在对外引种过程中,没有执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引进了携带有病毒的患病牛,与健康牛频繁接触造成疫情快速传播蔓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实际特征有所掌握和了解,以便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流行特点
牛结节性皮肤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的成员,属于双链的DNA病毒,该种病毒呈现椭圆形或者砖块型。牛结节皮肤病毒主要寄生在牛的皮肤结节、精液、血液和唾液当中,病毒耐冻融,对酸碱和阳光比较敏感,65 ℃环境下30 min就可以将其杀死。病毒对20% 的乙醚、2%的苯酚、1%的福尔马林及季铵盐的化合物很敏感[1],短时间内能将其灭活处理。临床上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牛群都可以受到病毒的侵染,其中产奶阶段的奶牛对病毒的易感性最强。该类病毒侵染牛群之后会显著降低奶牛的泌乳能力。一般情况下,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发病率2%~45%,死亡率10%~20%。养殖场的传染源是患病牛及含有结节病毒的皮肤结节组织、痂皮组织、眼皮分泌物、唾液、精液等。健康牛通过接触患病牛的皮毛、分泌物或者被患病菌污染的垫料、饲料用具等感染病毒。犊牛吮吸被污染的牛乳造成病毒感染,另外牛结节皮肤病毒还能够通过母牛的子宫、人工授精或者自然交配实现垂直传播。蚊虫叮咬皮肤也能够实现病毒的传播蔓延。牛结节性皮肤病发生流行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以吸血昆虫活跃的6—9月高发。
2临床症状
在自然条件下,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潜伏周期通常在14~28 d,发病之后患病牛的体温最高升高到41 ℃,全身体表皮肤出现严重的结节,结节的直径通常在10~50 mm,特别是颈部、肩部、头部、四肢、皮肤、乳房、阴囊、外阴部位都会出现明显的结节,用手触摸能够感觉到凹凸不平,随着结节进一步肿大,最后破溃,形成结痂组织[2]。浅表淋巴结显著肿大,以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颈前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病牛精神状态不断变差,从鼻腔中流出很多清澈鼻液,眼结膜出现严重病变,患病牛不愿意活动,奶牛产奶量显著下降,公牛不育,母牛出现严重流产,重症患病病例很容易继发感染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从而引发严重的死亡。
3病理特征
对病死牛进行认真细致的解剖,能够发现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气管、胆囊表面,消化道、呼吸道内膜表面也存在大量的痘疹,各个脏器器官表面可以出现特征性的痘疹病变。胆囊显著肿大,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心脏、肾脏、肺脏显著肿大,表面存在大量的出血点;肝脏肿大明显;脾脏出血肿大,质地变硬[3]。胃和小肠黏膜呈现弥漫性出血;淋巴结显著肿大充血。
4鉴别诊断
依据流行特征、典型的临床症状和脏器组织的病变情况,能够对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同时还应该做好牛结节性皮肤病和牛嗜皮菌病、疥螨病、牛疱疹性乳头炎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上述三种疾病分别属于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体表寄生虫疾病和疱疹病毒疾病。其中牛嗜皮菌病主要由刚果嗜皮菌感染引起发病,表现为牛的皮肤出现渗出性的皮炎和结痂组织。牛疥螨病是由痒螨或者疥螨寄生在体表所引发的一种体表寄生虫病,取患病处的皮屑组织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寄生虫虫体。牛疱疹性乳头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患病牛的乳头皮肤显著肿胀并引发不同程度的乳房炎。有条件的养殖场还可以采集典型的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然后明确具体致病原,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
5防控措施
5.1加强养殖管理
蚊虫等吸血昆虫在牛结节性皮肤病毒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机制,注重加强养殖场的清理和卫生消毒,养殖场地和建筑上可以增设灭虫灯、防虫网等设施设备,及时清除养殖场的粪便和各种污染物,保证养殖环境干燥整洁,最大限度地降低吸血昆虫的数量,有效防控牛结节性皮肤病毒的传播流行。
5.2科学防疫
對于发生过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养殖场或者受到该种疫情威胁的养殖场,应该每年进行妥善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当前常用的疫苗是绵羊痘病毒疫苗、山羊痘病毒疫苗,这类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体,更好地预防结节性皮肤病毒的感染和流行。在进行严格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牛群交易,倘若牛群未免疫接种该种疫苗就进行调运,会加大疫情传播流行的风险。因此,牛如果没有进行妥善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通常不能够调运。养殖场新购进的牛群,应该放置在隔离舍中,进行严格的监测,确保安全之后才能够混合养殖。
5.3强化宣传,提高认知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外来性的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速度相对较快。当前很多养殖管理人员对该类疾病的认知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疾病防控过程中,需要基层的动物防疫部门深入养殖群体中开展有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对该类传染性疾病的认知。动物防疫部门可以借助重大传染性疾病集中免疫接种、养殖管理技术推广应用等多种有利契机,通过网络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形式,向养殖户发放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知识手册、明白纸及防控知识挂图。增强一线从业人员的自主防控意识,积极鼓励基层地区的畜牧兽医人员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发现疑似发病病例,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避免牛结节性皮肤病疫情的扩展和蔓延,确保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和防控措施,便于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并进行防控,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避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该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采取免疫监测、检疫监管、疫情处置等综合防控措施。结合该类疾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有针对地制定合理养殖管理方案,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有效消灭病原,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降低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率,从根本上保证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涛.牛结节性皮肤病预防与把控[J].今日畜牧兽医:奶牛,2020(7):67-69.
[2]马翀,王旭.牛结节性皮肤病[J].中国兽医杂志,2019,55(11):68-72.
[3]柴茂,冉晓龙,刘礼,等.牛结节性皮肤病流行与疫情处置[J].畜禽业,2019,30(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