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21-09-26杨晓琴杨红霞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小學数学途径分析核心素养

杨晓琴 杨红霞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发展的时代环境下,生硬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脑海中已经成了过去。于新时期的教育环境下,教师愈来愈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像数学这门被人们公认为具有学习难度的学科。身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找到合适的教学途径,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能动地融入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状态当中,再以恰当的点拨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数学教育教学。

【关键词】小學数学;核心素养;途径分析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也是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固化,没有充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忽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兴趣低下,难以提升学习成效。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意义及培养措施研究,意义深远。

一、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不全面、不准确

虽然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但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他们自身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思考,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等层面,没有充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要求,不断开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持续探索,因而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实践探索力度不够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述,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却不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采用的机械化的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全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力课堂,在教学模式转变以及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优化。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设置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当下的流行。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受到教师的关注,主要就是因为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明显的作用。情境法的主要作用有三个:第一,情境具有生动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也有一定作用;第二,情境具有直观性,与小学生习惯于感性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的情况比较吻合,因而可以提升学生理解、把握知识的效率;第三,情境通常是与数学应用场景具有关联性的,因而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树立正确数学价值观等作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研究“种树问题”的时候,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比较少,让他们通过纯粹的抽象推理来完成对不同种树场景的计算(环形种树、直线种树、方形种树等),其实并不太容易。这个时候,教师让学生探究的同时,使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几个种树场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该如何围着水池种树,例如在马路边种树则需要考虑两端都种上树、靠墙种方形的树篱笆,则要注意墙那一面是不种树的等场景。这样,有了这些情境的支撑,学生探究起来就要容易得多了。

(二)联系生活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是核心素养下高效课堂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重点工作。因为在数学的核心素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实践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学以致用素养。而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通常来说教师会主要采用应用题训练的方法,而上面所提到的情境法也比较常用。这两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来说,作用都不错。但有一点,应用题也好,情境也好,都是具有“虚拟”特征的,仍然有些“纸上谈兵”的意味。因而,联系学生生活以培养其实践素养,除了使用应用题训练和构建生活情境外,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或进行一些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这样亲历式的学习,能更好地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发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就最好不要仅向学生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或照片,而是让学生拿着硬纸板、剪刀等,自己动手去尝试着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因为大家知道,要做成一个长方体,就与纸面上看几何图形不一样,因为有个组装问题,就需要学生考虑怎样留置粘贴点。这个技能是通过观察、听讲所不能掌握的,掌握这个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亲自经历。

(三)明确思维培养的目的和深度

数学思维方式应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调整,根据学生的数学特点和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使其透彻掌握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化场景,使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计算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房间平面,了解“长”和“宽”的概念后,再对所学知识进行延伸,按照房间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房间的面积,并根据地砖尺寸确定铺满整个房间需要多少块地砖,使学生巩固、复习一些关于乘法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形成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然后在此过程中不断思考,以拓展思维的深度。学生具有阶段性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若教师因材施教,开展不同类型的学科素养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便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其思维水平和学科素养,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既需要教师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同时还需要深刻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探究教学方式和生活资源之间的关联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师生沟通,强化课堂延伸。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其心智,持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刘邦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8(11).

[2]陈凌芳.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3]李文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明日,2019(08).

猜你喜欢

小學数学途径分析核心素养
从操作式阅读入手,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开放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生本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分析
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考
简析指导幼师开展视唱练耳教学的途径
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途径分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