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尚美”实践
2021-09-26嵇玉梅
嵇玉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均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潍坊市芙蓉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实践,构建了“1+X”传统文化体验式课程体系。“1”是语文学科,“X”是学科融合课程、地方教材、社团课程、红色文化课程、特色研学课程等,创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下+线上”的教学新样态,让学生全方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语文+诗意”课程,丰厚学生人文素养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课堂,尤其以语文课程为主。根据《指南》标准要求,学校树立了“大语文”教学观,将楹联知识、传统经典、整本书阅读等有机融入语文教学。在具体实施上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育人途径,实现“语文+诗意”的教学新样态。
一是整本书阅读研究。学校每个学期梳理1~6年级经典阅读书目和整本书阅读书目,然后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生生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每学期开展整本书阅读师生展示活动。
二是“语文+诗联”教育。以中国楹联教育基地为依托,深入推进“三阶段三环节”诗联教育探索,努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动起来、活起来。
三是楹联教学。按照低、中、高三个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具体内容、目标和策略;三环节即按照“赏联、写联、品联”组织教学。赏联,即通过欣赏中华名联或者学生搜集的楹联,感受楹联写作特点及美妙之处,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写联,即根据文中相关图片、语言、情感等素材,让学生在谈特点谈感受的基础上,尝试写联;品联,即相互点评,可以是学生相互点评,也可以是师生相互点评,在点评过程中,发现亮点及不足。然后进行改联,改联的过程是深入学习吸收的过程,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写联。语文+楹联教学,不单设课时,而是将楹联教学有机融合于语文教学,结合语文教材,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适时添加楹联知识,将楹联融于日常语文教学中。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方法灵活多样,既可以由楹联故事引入,浅入浅出;也可以结合合适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如学习拼音随机融入平、仄知识,结合词语知识学习词性,结合古诗教学渗透楹联规则,结合美文美图进行词语对句等。比如吴丽红老师教学二年级语文课《日月潭》时,在教学中就抓住文章特点,将文字与图片对应,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日月潭风景图,启发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去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楹联就在身边,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同时,学校还组建了诗联社团,为对诗词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学校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将《弟子规》《三字经》《笠翁对韵》《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年级制作成PPT,进行晨读晚诵,日积月累,用六年的时间,给学生打好国学经典的底子。
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经过校内层层选拔的芙蓉学子参加潍坊市“国学小名士”潍城赛区海选,均获全区第一名;学校开展“与祖国共进,听芙蓉心声”和“致敬最美劳动者”楹联征集活动,共收集学生楹联作品100余副,诗歌作品300多首。其中牟文轩同学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入选《童诗驰援战疫情——2020年中国抗疫阻击战儿童诗选》,并得到了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诗歌教育委员会主任王宜振老师的亲自点评。
二、学科有机融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一是“数学+文化”课程。学校以省级课题“小学数学文化的实践与研究”为依托,开展数学阅读实验,建构了有效数学阅读体系:构建“1~2年级‘绘’讲数学,3~4年级‘演’绎数学,5~6年级‘践’行数学”的阅读模式;基于教材中的“疑点”“难点”“聪明小屋”“你知道吗”等确定阅读内容;采取“领读、指读、默读”的基础阅读,“速读、跳读、精读”的有效阅读以及“各学科融合、关联数学材料”的大量阅读的阅读方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出发,努力做到有层次、有深度、有广度。结合数学教学有机融入数学史、数学戏剧、数学故事、数学文化等,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是“尚美”艺体课程。在原有三十余门社团课程的基础上,学校2018年又开设了面塑、八极拳、传统武术、戏剧、楹联等传统文化课程,聘请潍坊市美术馆孟氏面塑非遗空间工作室的孟祥祥老师担任面塑社团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印、二捏、三镶、四滚”等技法;聘请潍坊剪纸传承人范云老师每月到校上剪纸课,范老师还教学生将京剧脸谱、青花瓷绘制等与剪纸艺术相结合,将剪纸作品图案呈现于纸盘画上,美术社团精美的纸盘画作品每年都参加市区传统文化节展演,均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聘请了潍坊武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桂经武老师向学生传授八极拳,同时与潍城区“童威”武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利用社团、体育活动时间向学生传授中华武术,开展普及性教学。学校课间操编排加入武术内容,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热爱,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受到艺体教育的熏陶,体验传统艺术的美。学生连续四年参加潍坊市武术文化节的拳、劍、刀、棍、枪等各类项目的比赛,均获优异成绩。
三、“六色”研学,感受优秀传统文化之根
为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六色 尚美”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研中学,学中悟,接受思想教育的同时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色”分别指红色革命之旅、橙色人文之旅、黄色非遗之旅、蓝色科技之旅、绿色诗词之旅、青色廉政之旅。红色革命之旅主要包括参观王尽美故居纪念馆、昌邑白塔村抗日殉国烈士祠、坊子德日侵华遗址——坊茨小镇、荷花湾战斗遗址等。通过开展“红色文化、星火相传”的研学之旅,让学生游览革命遗迹,体验革命先辈艰苦的奋斗历程,激发学生对现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橙色人文之旅主要包括参观十笏园郑板桥纪念馆、郭味蕖故居陈列馆、状元胡同、关帝庙等,引领学生体验老城味道,感悟历史沧桑变迁。黄色非遗之旅主要包括参观潍坊核雕、红木嵌银、潍坊风筝、寒亭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民艺“四宝”制作等,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素养……
每次的研学实践以及实践后的研学分享、研学小报、研学论坛等活动,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心里播下了爱家乡、爱祖国的种子。
“1+X”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国学经典。为了不断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的体验方式,学校定期开展“诵经典、绘经典、演经典”活动,让学生将积累的古诗词和名篇经典通过诵读、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展现出来,起到内化于心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孩子们的眼角眉梢都是灵气,一颦一笑皆是美。近三年在全国、省、市区优秀艺术人才展评暨特长生才艺展示比赛中,共有六百余名学生获奖;每年5月份的校园吉尼斯活动中“一分钟成语接龙”和“10分钟背古诗”深受学生喜爱,成了保留节目。四年级三班的李成章同学,连续三年参加“10分钟背古诗”挑战赛,两次获亚军,最后一次以88首战绩荣登榜首。每年6月份为才艺展示月,经典诵读也是学生们的拿手好戏,有的班级为了增强效果将舞蹈、器乐融入其中,多角度演绎中华传统经典诗词,共同感悟中华千古美文神韵,感受经典诗词带来的“美的享受,德的熏陶,智的启迪”。
“栋梁材出芙蓉老校,桃李荫成锦绣新园。”优秀传统文化的“尚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后,学校将继续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之路,办精致教育,育精美之人,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芙蓉小学)
责任编辑:庄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