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仿生的角度研究模仿论在艺术中的重要性

2021-09-26郑馨前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客观事物仿生学艺术创作

郑馨前

摘 要: 模仿论在艺术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哲学中,人们了解到最早的艺术原理理论,便是模仿论。模仿论这一说是变化发展的。模仿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模仿或者展现现实世界的事物。而世界与艺术作品的问题,主要是相似或者是相像问题,也可以认为我们很容易在艺术作品中辨别出与现实世界相像的一些事物。所以,模仿的本性,核心问题也在于相似。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家不仅是对事物的模仿,还会对事物进行提炼并且创造,这便是仿生学。人们在进行艺术创造时的灵感与原理都来自于仿生学。仿生学的研究是人们的创作与大自然的艺术相结合,在这过程中离不开模仿论。因此,本文从仿生的角度研究模仿论在艺术中的发展。

关 键 词: 模仿;艺术;相像;仿生

模仿论是早期艺术理论的学说,从艺术实践上来说,是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至新古典艺术时期的艺术。模仿论是一个很宽泛的术语,也是西方艺术理论一直以来的核心话题,国内外都有一些研究成果。从仿生的角度研究模仿论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模仿不是写实,而是为了更好的艺术创造

在古希腊,哲学家已经发现了艺术作品中的动作和行为与现实事物有相似的关系,即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相似关系。“应物象形”这一词,要求绘画准确描绘各种事物形状。无论怎么模仿,也不能百分百地模仿。模仿不能反映事物的特征,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1]。艺术是人类独有的文化形式,模仿这一行为除了人以外,动物也可以。艺术起源于模仿,但是艺术不是模仿。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的翻版,也就是说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和翻版。模仿不是要求一模一样,而是通过这样的模仿反映客观世界,使人在作品中产生共鸣[2]。当代,艺术的主流不是艺术家将艺术作品描绘得与现实世界毫无差别,而是在抽象艺术中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仿生学在此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作用。仿生就是人们在模仿——提炼(形态 、功能、色彩、结构等)——运用的过程。模仿在艺术创作中是基石,提炼特点是艺术创作的手段,运用是艺术创造的环节。模仿在此过程中是基础,要求模仿自然的特点,这种特点可以不精确,不讲究相似[3]。例如,摄影机记录下夕阳的美景,从中提炼夕阳中色彩的所占比,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必循规蹈矩地描绘夕阳图,而是用这样的色彩所占比创作出带有夕阳感觉的艺术作品。所以,模仿不是为了写实,而是模仿客观事物的特点,方便更好的创造[4]。

二、模仿将艺术作品和客观世界形成代表的关系

在仿生學中,模仿不要求模仿对象与客观事物的相似程度。模仿能够解释艺术作品中,不是与客观事物相似的情况,也就意味着艺术作品与客观事物存在一种关系。这种关系不是相似程度的关系,而是一种代表关系[5]。也就是说艺术作品里的某物代表了客观事物的某物,但不必与其相似。艺术作品想通过与客观事物的代表关系,告诉我们艺术的价值。在现实主义艺术中,艺术源自现实,艺术的表现就是现实。因此,艺术作品就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我们可以在艺术作品中找到现实事物。在现在的非现实主义艺术中,我们不能从艺术作品里找到现实事物,艺术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不能直接看得到的东西,但是却又似曾相识,可能是一种感觉、感情或是理念等[6]。

例如,如何创作纯真现实主义艺术家就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求一个纯真的孩童,描绘得特别相像。而非现实主义艺术家会寻找纯真的元素,或许是一个张开嘴巴,嘴角扬起,进行艺术创造,给我们展现的不是一个笑容,可能是令人感觉心情愉悦的[7]。仿生中的模仿,不是照搬,通过提炼创造艺术作品,表达其艺术价值,代表客观世界的价值。因此,模仿将艺术作品与客观世界形成代表关系。

三、模仿促进艺术创作的产生

众所周知,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在艺术创作中创造新的作品,而模仿有助于新的艺术作品的产生[8]。例如象形文字的产生就是通过直觉捕捉现实事物,使用简单的图示针对大自然进行模仿,自由自在的不受约束后表达出某些意义。模仿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创造力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环节。当优秀的艺术作品产生时,艺术家们都是在积累了多样模仿才有了创作的。

所以模仿对于艺术创作的关键都在于艺术主体对已有客体的感悟[9]。而在这个感悟的过程中擦出了艺术创作的火花,然后创作出艺术作品,更好地认知艺术。

四、模仿与艺术的再现

模仿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并在每个时期呈现出与其历史相适应的形式。艺术可以征服人的心灵,而想象力可以让艺术得到再次的扩充,艺术世界的重心不再是外面的世界,模仿者可以成为有想法的创造者[10]。艺术可以通过发挥想象,能实现内在的表达。艺术家可以给艺术品赋予美的表达。艺术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可拥有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出现可以透气又可呼吸的艺术形式。不再是替代外面世界的物理形式,艺术可以回归艺术世界主体,回归艺术形式[11]。

五、结论

模仿论在艺术创作方面是不可缺少的。模仿在仿生中更是其创作的基石,但模仿不是纯粹的写实,模仿是其一,摄取其中客观事物的特点,用抽象的手法表达艺术作品是重要的环节[12]。模仿在此过程中,将艺术作品和客观世界形成代表关系,模仿不解释艺术作品与客观世界的相似程度,而是一种代表关系,艺术作品的某物代表了客观世界的某物,但不必与其相似,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了解其价值体系。通过研究,要求我们对模仿论应该有更深刻的认识,模仿论可以与形式论结合起来,观察事物的特征,善于用形式美法则进行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希腊)亚里士多德,陈中梅译.《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

[2](波)符·塔达基维奇,褚朔维译.《西方美学概念史》[M].北京:学苑出版社.

[3](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

[4](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5]王祖哲.论艺术的本质以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4.

[6]张欣.仿生艺术设计及其美学[D].武汉理工大学,2005.

[7]左爱芹.从再现的视角看艺术世界的相似问题[D].山东大学,2011.

[8]张宏梁.论艺术与仿生学的结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1):82-86.

[9]刘朋静.卢卡奇的模仿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9.

[10]胡月.艺术再现的危机论:从模仿到再现[D].南京大学,2019.

[11]孙瑒.模仿论的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

[12]蒋天飞.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理论中的“模仿论”[D].南京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客观事物仿生学艺术创作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仿生学应用进展与展望
谈我对信息的认识及在课堂上的把握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人体仿生学装置
那些鲜为人知的仿生学
鸡的仿生学应用
模糊语言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