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植与饲养活动中的科学探究

2021-09-26吴小芬

幸福家庭 2021年10期
关键词:凤仙花蚕豆桑叶

吴小芬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的活教材。”他主张带领幼儿走向公园、农场、社会场所,让幼儿在与大自然和社会的接触中尽情地观察、参与生活,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获取最直接的经验。儿童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乐于关注动植物的生长生活情况,这为种植与饲养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进行种植和饲养的探究活动时,所用到的材料都来自大自然。幼儿在活动中参与劳动和管理,进行观察记录,能熟悉动植物名称、种类和生长习性,对生命也会产生更多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幼儿的审美、数量概念、语言交流能力、责任感、同伴合作能力和统筹规划能力也会明显提升。目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够自主探究。

一、种植活动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探究方式

(一)3~4岁幼儿观察模仿种植大蒜

在3~4岁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通过模仿他人获得经验后,再做进一步的探索。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学习经历少,缺乏知识和经验,在开展种植探究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指导,使幼儿能够在模仿教师的过程中积累有价值的生活经验。

例如,在小规模的大蒜种植活动中,由于是第一次种大蒜,幼儿不知道如何在泥里种大蒜,这就需要教师做示范。种植大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大蒜瓣直接用手插进土里,另一种是先用铁锹挖个洞,再把大蒜放进洞里。教师可以请幼儿依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把大蒜种好。播种完成之后,就可以等待植物慢慢发芽长高。在大蒜生长的过程中,幼儿每天做好观察记录,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先是观察教师种植大蒜,然后尝试自己种植大蒜,通过简单的模仿学会了种植大蒜的方法,知道了大蒜种子、大蒜叶子的特点,还学会了一些常见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4~5岁幼儿两两合作测量蚕豆秆高度

在4~5岁这个年龄段,幼儿学习的特点是形象具体。此时幼儿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和很强的自主性,也愿意与同伴交流互动。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知识更丰富,也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指导4~5岁幼儿时,教师既要给予他们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又要提供足够的指导。

例如,在中班的蚕豆种植活动中,开始时蚕豆只是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慢慢出芽,之后就开始快速生长,一段时间后,幼儿发现蚕豆秆越来越高,已经比自己还要高。幼儿对蚕豆秆的高度很感兴趣,教师就幼儿的这个兴趣点组织了一次量高度的科学探究活动。首先要找到测量蚕豆秆高度的方法,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了三种方法,用尺子测量、用绳子测量、与幼儿比高度。有了方法之后,就可以开始测量了。在进行测量时,幼儿发现一个人单独操作比较困难,因此采用两两合作的方法。在测量的过程中,幼儿难免会遇到一些状况。教师要指导幼儿,请幼儿先实践,再进行讨论,最终选出一个最方便、最准确的测量方法,测出蚕豆秆的准确高度。

(三)5~6岁幼儿搭建菜棚

5~6岁的幼儿已有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他们热爱学习,善于提出问题,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独立探索的能力较强,也热衷于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尽可能让幼儿自主探索。

5~6岁幼儿对蔬菜的生长过程非常感兴趣,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从种植蔬菜到田间管理,幼儿都可以自己完成。活动中有给蔬菜搭棚的步骤,此时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冬天来了,你们觉得蔬菜会怕冷吗?”幼儿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对于这个分歧,教师不给评价,而是请幼儿自己做实验来验证。幼儿决定把一部分蔬菜种在棚子里,另一部分在户外种植。接下来问题又来了,就是如何搭建菜棚。由于幼儿积累了许多绘画的经验,因此,他们产生的第一个想法是先设计,再根据设计图准备相应的材料,完成上述步骤后再开始搭建。在搭建的过程中,幼儿还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但他们通过相互协商、讨论,最终成功完成了菜棚的搭建。从实践情况来看,大班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会有很大的进步,在合作能力上的进步最为明显。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探究与实施能力

(一)引导幼儿提出创新性问题

在种植与饲养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更多扮演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善于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不断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开展种植和饲养活动。在种植和饲养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可以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大胆地推测养蚕过程中的一些情况,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测蚕什么时候会开始结茧,并给出猜测的依据。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去思考其他有关蚕的问题,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多提问题,这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也是引导幼儿进行拓展的有效方式。对于其他的饲养或种植活动,也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凤仙花的花期有多长、花瓣真的能染色吗、凤仙花会结多少果实等。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提出创新性问题。引导幼儿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幼儿提出的问题有:蚕除了吃桑叶外,还会吃什么?凤仙花除了在地上生长外,还能在水里生长吗?蚕茧的形状通常是椭圆形的,那么蚕茧有方形的吗?这些问题是由幼儿自己提出的,更符合幼儿的想法,而且这些想法都特别有趣。在养蚕的过程中,蚕应该吃嫩桑叶还是老桑叶,蚕是在地上饲养比较好还是放在匾框中养比较好。在种植凤仙花时,幼儿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种植凤仙花,种植在沙地中还是泥地中比较合适。让幼儿每天与动植物见面,在浇水、除虫、施肥、喂水和喂食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动植物的特点和习性,幼儿会对动物和植物产生更多的兴趣,更加热爱动物和植物,热爱大自然。

(二)指导幼儿制订实验探究计划

在幼儿提出问题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深入思考自己的问题,并用实际行动去寻找答案。要顺利完成实验研究,制订合理的计划非常关键。在制订实验探究计划时,有以下三个重点:第一,确定一个大胆猜测的问题。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幼儿能够在饲养或种植过程中仔细观察。比如提出的问题是蚁蚕长什么样,此时就需要幼儿在蚕卵孵化时进行仔细的观察。再比如,提出的问题是凤仙花会开什么花,幼儿只需仔细观察凤仙花何时开花,并认真观察凤仙花的形态。第二,确定具体的研究手段,该环节的关键是教师要引导幼儿制定具体的研究手段。比如研究的问题是蚕除了吃桑叶以外还吃什么,它要求幼儿除了准备桑叶外,还要采集其他植物的叶子,并在得出结论之前仔细观察。再比如,探究凤仙花是否能在水中生长,要求幼儿在水中培养凤仙花幼苗,并在得出结论之前仔细观察。第三,制定科学的探究计划,可采取分组实验的方法。例如,养蚕实验可分为两组,一组喂嫩桑叶,另一组是喂老桑叶;一组在地上养蚕,另一组在匾框中养蚕。在制订计划时,应当保证科学有效,按照计划有条理地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初步培养幼儿的研究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实验探究意识。

(三)指导幼儿自主设计和探究

教师可指导幼儿自主设计材料,自主使用工具,独立参与种植或喂养活动,有效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实际情况,获得多种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挖洞”活动中,幼儿的独立设计能力和选择合适工具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选择钻洞工具时,幼儿先进行集体讨论,然后逐一尝试大家认为好用的工具;在解决如何做孔标记这一问题时,幼儿经过一系列的讨论,决定用简单的数字来标记。经过这样的探究,幼儿会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同时也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种植和饲养活动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有助于挖掘幼兒的潜力。在参与种植或饲养活动时,幼儿可以与同龄人交流和合作,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的美,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幼儿积极动脑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可以有效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计划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尽可能指导幼儿寻找有价值的实验研究方案,鼓励幼儿自主完成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究与实施能力,激发幼儿的质疑意识。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幼儿园)

猜你喜欢

凤仙花蚕豆桑叶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蚕豆花开
入骨三分凤仙花
且将蚕豆伴青梅
蚕豆大嘴巴
桑叶迷宫
基于蚕豆产业链的研究与开发
Jeffery the Giant
蒙药凤仙花的显微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