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在心,课程随行

2021-09-26巢文佼

幸福家庭 2021年10期
关键词:班本鸵鸟幼儿

巢文佼

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强调幼儿、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参与。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编制新的教材,更要求教师成为课程的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究者。我园树立“孩子在心,课程随行”的课程理念,坚持“一日生活皆课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从幼儿兴趣点出发生成课程

3~6岁的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以他们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教学内容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幼儿园选择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课程内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在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后,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确保幼儿在班本课程活动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大班主题课程“格子‘波尔卡”中,教师新加入了“集星夺宝”内容,用格子的形式排列幼儿的夺分牌,从各方面给予幼儿多元的评价。孩子们渴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每次发小贴纸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又快又准确地说出自己是格子中的第几排第几个。教师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的格子、看过的“格子书”绘本、玩过的游戏“跳格子”等,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学会表达、倾听和操作,让幼儿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回忆和梳理知识和经验。在幼儿对格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后,教师可以对活动进行初步的预设,通过主题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观察、归纳和推理,让幼儿的经验能力上升到理性的概念。教师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转化为实践探索的过程,让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操作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最终生成了本班的班本主题课程“格子‘波尔卡”。

二、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开展活动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围绕幼儿的发展而展开的班本化主题活动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建构班本化主题活动网络图时,需要梳理幼儿的原有经验,关注园所以及幼儿居住的环境等重要资源,尤其是一些本土化的资源,让本土文化能有效地为班本主题活动服务,促进幼儿的生活体验和文化体验。教师在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资源环境后,可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包含的物质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建构适宜幼儿发展的课程体系,初步预设课程主题网络图,以增强课程的多元性、有效性。

例如,小班“‘仁者神龟”活动初期,教师梳理了幼儿的原有经验,结合幼儿园附近的资源,了解到幼儿园附近的菜场、公园以及花木市场都有乌龟。在与幼儿谈话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很多幼儿都养过小乌龟,对于乌龟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具有初步的了解。但是仍然有一系列关于小乌龟的问题在幼儿的脑海盘旋,如“它喜欢吃什么?”“它会拉臭臭吗?”“它的头为什么缩在里面?”“它什么时候睡觉?”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求,上网搜集相關资料,为解决幼儿的问题预设了主题课程网络图(图1)。

图1

三、多途径支持幼儿观察探究

在实施班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途径观察幼儿探究行为的方式,注重课程整合性、丰富性、开放性的特点。整合性是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等进行整合性思考,从五大领域出发,引导幼儿获得充分的体验和经验。对于实施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学习、模仿学习、指导性学习、游戏化学习、感官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支持和引导的作用,体现出师幼共参与、共主体的理念。

丰富性则是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体现出班本课程的实施痕迹,如一日生活、区域游戏、集体活动、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等。

开放性一是指实行班级自主管理的开放性环境,由家长、教师、幼儿共同参与课程的建设。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教师不仅仅是园本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园本课程的开发者、生成者和创造者。教师可以自主构建本班班级的主题活动,与幼儿一起创设课程和区域环境,生成教师、幼儿、环境和活动材料交互作用的课程,成为教师真正理解且实施的实践课程。二是指课程内容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开始时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生成了一系列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幼儿,观察幼儿的兴趣点是否转移、幼儿的需求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及时调整生成新的课程活动。例如中班生成主题“有趣的鸵鸟”,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引导幼儿形成积极的态度,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一)区域游戏、丰富感知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班级的环境和区域活动也发生着变化。益智区里摆放着鸵鸟找家和鸵鸟排队的卡片等,帮助幼儿巩固教学内容。美工区里,幼儿用撕贴等方式制作鸵鸟,用纸黏土制作了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小鸵鸟,丰富了班级的环境。音乐区里提供了鸵鸟的图片,让幼儿自由搭配图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并让幼儿尝试自由配乐、指挥等。建构区里,幼儿给鸵鸟搭起了房子,鸵鸟的家有了围墙和小花园,鸵鸟王国就这样丰富起来了。教师要有效地融合区域间的活动,如美工区的纸黏土鸵鸟可以到建构区找房子,阅读区的鸵鸟画册可以作为画画的素材,幼儿绘画的鸵鸟可以在益智区进行鸵鸟排序。这些多样的区域游戏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让幼儿能自由地探索、充分地表达,帮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有效的经验。

(二)集体教学、提升内化

随着课程的推进,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开展集体教学活动,丰富幼儿对鸵鸟的认知,让幼儿从中了解鸵鸟的秘密。如语言活动“鸵鸟的长处”“想飞翔的鸵鸟”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活动“鸵鸟的秘密”让幼儿了解鸵鸟的特点和秘密;数学活动“鸵鸟排队”“鸵鸟找家”让幼儿在找一找、数一数、记一记的过程中,掌握排序和数的配对;美工活动“鸵鸟”鼓励幼儿用艺术的手段表达对鸵鸟的喜爱,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鸵鸟的特征。

(三)家长资源、有效利用

在活动初期,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到动物园观察鸵鸟,与幼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鸵鸟的秘密,并引导幼儿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用海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家园的有效协作可以让幼儿学会主动、多元地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四)主題环境、互动自主

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增设了互动性的主题环境。瑞吉欧认为:“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作用。”教师要让家长、幼儿互动,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制作鸵鸟小报,在主题墙展示,并让幼儿在主题墙前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还可以在主题墙上留一块空白处,让幼儿自由布置。

四、有效融合生成主题

我园自开展班本主题课程以来,一直鼓励教师在生成主题中开展园内综合性的汇报展示活动,又称班级自主活动,每班按需申报主题,教师也可申请到其他班级观摩学习。教师可以抓住生成主题中的一个点进行展示,也可融合整个生成周活动开展展示性活动。如,在班级主题“别具一‘格”中,教师以自编歌曲《艾玛捉迷藏》为主体,借助这首歌曲创设了音乐游戏,由两位教师带着幼儿在歌曲的旋律中进行追逐抢位游戏,并与幼儿共同协商游戏方法和规则,总结游戏经验。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歌唱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节奏感,还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成长。

五、主题课程评价反思

(一)幼儿评价贯穿幼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在课程开始架构之前,教师可以邀请幼儿参与评价,走近幼儿、观察幼儿,倾听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捕捉幼儿的兴趣所在,询问幼儿对课程实施的期望或疑问,引发教师对即将开展的课程进行思考。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是课程的参与者,对于课程的架构与实施体验拥有发言权,他们的观点是对课程架构的直接反馈。课程结束并不意味着评价的结束,幼儿的评价和对本主题的反馈回顾,都能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需求,从而完善课程内容。幼儿参与评价的意义在于让班本课程真正实现班本化。

(二)教师评价反思贯穿幼儿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在课程开始实施架构之前,幼儿园可以分大中小年级组开展教研活动,让各班教师运用PPT的形式,向所有教师讲述本班班本主题的思考与预设,其他教师可以自主评价或提出困惑,教师再针对大家的建议与意见,调整本班主题课程的预设。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在课程中的状态和表现,提出课程实施的困惑与问题,寻求其他教师的帮助,激发团队教师主动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结束后,每班教师要总结、归纳和整理班本主题课程资源,并开展班级生成的主题汇报展示,从而激发教师主动思考,鼓励教师聚焦幼儿的兴趣需求。

经过多年的班本课程实践,每位教师都在班本课程建设的道路上积极探索着。每个班本课程的创生都是教师智慧的结晶,每个班本课程的实施都能帮助幼儿收获成长,班本课程开展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在我园班本课程中,每位教师都能拥有敞开胸怀、剖析自我的勇气,以幼儿为本,共同分享,勇敢向前。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清潭幼儿园)

猜你喜欢

班本鸵鸟幼儿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不会飞的鸵鸟
有趣的鸵鸟
亲爱的,我不是鸵鸟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课程叙事:我们的班本课程“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