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活动的思与行
2021-09-26刘佳雯
刘佳雯
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教师在大班第二学期开展必要的幼小衔接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关注幼儿的看法、感受和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时,教师既要重视认知内容的衔接,也要关注幼儿身体、情感、态度等内容的衔接。
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指儿童进入小学前半年和进入小学后最初半年这段时间。因此,大班第二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点时期。以往,我们会在每年6月份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但是今年从3月份起,我们就将幼小衔接主题活动贯穿到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让幼儿了解小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帮助幼儿做好知识、情感、能力的准备,从而顺利实现向小学生身份的过渡。
一、幼儿视角下的问题梳理
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教师要关注幼儿对“上小学”这个问题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困惑、疑问和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幼小衔接活动。我们收集幼儿的提问并进行梳理,发现幼儿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环境、学习生活、准备。在环境方面,很多幼儿会问:“我要去哪里上小学?”“小学是什么样的?”“小学的老师好不好?”对于学习生活,幼儿也有很多问题:“小学有哪些课,难不难?”“小学的饭菜好吃吗?”“可以午睡吗?”“能做角色游戏吗?”等等。小学幼儿有很多问题,但更多的是期盼。有的幼儿看到小学生背的书包又大又鼓,很想知道书包里有什么,上小学需要带哪些东西。我们以幼儿的问题为导向,规划了幼小衔接活动的三个重点:一是小学什么样,二是小学生活什么样,三是我要做哪些准备。
二、追随幼儿兴趣的活动生发
幼儿是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获得经验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我园对面就有一所小学,我们与小学协商之后,计划分三个阶段开展幼小衔接活动:一是小学初印象,二是参观小学,三是学做小学生,让幼儿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对小学做好知识、情感、能力的准备。其中,参观小学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和高潮。
(一)小学初印象
在活动开展初期,为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我们开展了“小学知多少”和“我心目中的小学”两个活动,“小学知多少”主要以调查、讨论的形式进行,目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学的特点,并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发现。“我心目中的小学”以绘画交流的形式开展,幼儿在初步感知小学特点的基础上,用图画和符号描述自己心中的小学。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既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班级内对于小学话题的普遍讨论,还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参观小学
参观小学是幼小衔接活动的重点,如果只是带领幼儿走马观花地看一看小学的教室、操场,幼儿很难真正了解小学。我们一共开展了三次参观小学活动,每一次参观的重点不同,目的也不同。
1.小学初參观。第一次参观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侧重于教师带领。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小学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等活动。在参观前,我们开展了谈话活动“我的参观准备”,请幼儿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方式自己制定参观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并理解规则的意义,形成一定的安全及规则意识,如保持安静、爱惜物品等。在此次参观中,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仔细观察、认真倾听,初步了解了小学的特点,同时萌发出对小学的向往之心。回到幼儿园后,我们开展了“小学和幼儿园大对比”活动,请幼儿分析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加深幼儿对小学的环境、生活的印象。
2.小学再体验。在第一次参观小学活动结束后,幼儿又产生了一些问题。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开展了第二次参观:小学再体验。此次参观侧重于幼儿的交流与表达,如果事先不做准备,幼儿到了现场可能还是会走马观花,忘记此行的目的。因此,在参观活动前,我们开展了“我的采访计划”活动,通过讨论,幼儿明确了自己想要了解的主要问题,然后运用粘贴、绘画等形式制作好采访计划表。在与同伴合作制作计划表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事前准备、做好计划的重要性。第二次参观是带着任务去的,幼儿进行了有目的的观察,采访了小学生、小学老师,解决了自己的困惑,加深了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回到幼儿园后,我们又组织了“小学老师进幼儿园”活动,请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上课的基本程序及应遵守的纪律,为入学做好了心理准备。
3.小学深探访。两次参观使幼儿对小学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对小学了解的加深,幼儿的关注点又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开展了第三次参观活动:小学深探访。这是一次个性化的参观,侧重于幼儿的个别兴趣和自主活动设计。参观前,我们在熟悉小学平面图的基础上开展“我的参观路线”活动,请幼儿分组讨论,确定小组参观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自己设计参观路线,并用数字、图画等方式进行记录。在第三次参观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制定的参观路线推进活动,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了更多小学生活的细节特点。由于这次活动分组进行,各小组参观的路线不同、目标不同,幼儿都觉得自己大有发现。回到幼儿园后,我们召开了“小学是这样的”活动,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发现。通过层层推进的活动,幼儿更加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活动,并向往成为一名小学生。
(三)学做小学生
在三次参观活动后,我们基于幼儿的需要开展了“学做小学生”系列活动,在“认识日历”活动中,幼儿学习了查看日历的方法,了解了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在“小学倒计时”活动中,幼儿学习了倒计时的概念,理解了倒计时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并尝试自己计算小学倒计时。为了帮助适应小学的生活规律,在对时间有一定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共同制定了生活规划,幼儿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出了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我们还购入小学必备的用品,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认识文具,学会铅笔、笔袋、橡皮等文具的使用方法,并学会自己整理文具。通过这些活动,幼儿逐步为成为小学生做好了准备。
三、经验需求下的游戏开展
游戏是幼儿获得经验的主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规则意识、亲社会行为、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在幼小衔接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共同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游戏环境,将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取经验。
(一)区域游戏
在各活动区域,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尽量多地提供低结构、多层次的游戏材料,结合区角特色,开展不同的幼小衔接活动。在建构区,我们投放插塑材料,开展了“我心中的小学”搭建活动,让幼儿拼搭学习用品。在生活区,我们开展了整理书包、削铅笔、学做眼保健操等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自理能力。在语言区,幼儿一起阅读了《我要上小学了》《小阿力的大学校》《神奇校车》等有关小学的绘本,共同制作了“我们的名字”游戏材料,辨认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在美工区,我们投放了各种废旧材料和文具用品,让幼儿自主发挥、自主使用。在探索区,我们使用来园签到的日历板,请幼儿轮流值日,每天更换日历牌,从而加深幼儿对日期与星期的了解。我们还在探索区开展了自制钟表、自制课程表等活动,加深幼儿对时间、课程安排的了解。
(二)角色游戏
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创建了他们感兴趣的角色区角。比如,开设学习用品商店,幼儿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店员要向顾客介绍文具用品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还要制作卖货订货记录单,在游戏中,幼儿的语言能力、书写能力都能得到发展。再比如,组织“文星小学”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参观经驗,一起讨论游戏玩法,确定上课、早操、课间十分钟等游戏内容。幼儿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迁移旧经验,获得了新经验。
四、幼小衔接活动的实践思考
幼儿园幼小衔接的目标是让幼儿自然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创设环境、调查访问、实地参观、开展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培养了幼儿的合作精神、规则意识、自我服务能力。
幼小衔接实际上从幼儿入园就已经开始。在幼儿园,幼儿要学习生活常规、提高自理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等,经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幼儿应该具备进入小学所必须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经验能力。因此,幼小衔接的工作应该贯穿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中。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