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2021-09-26张慧慧
张慧慧
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幼儿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身心发展的状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成了幼儿教育重要的目标和追求。但是,目前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仍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笔者将结合自己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从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到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从情感引导到帮助幼儿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与归属感
分离焦虑是指与依恋对象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主要包括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和紧张情绪,又称离别焦虑。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总是哭闹不停,紧紧抱着爸爸妈妈不放手,不愿进入幼儿园。如何帮助小班幼儿缓解分离焦虑,与小班幼儿建立良好、舒适的师幼关系成了幼儿教师急需完成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支持、情绪上的认可,全然地接纳幼儿,让幼儿在被接纳后感受到“被爱”,用爱帮助幼儿建立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搭建对话桥梁,建立平等对话关系,帮助幼儿自我成长
平等对话是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沟通交流最重要的条件。教师和家长要做到刚柔并济,搭建与幼儿平等对话的桥梁,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的模仿力较强,他们喜欢模仿身边的人,如家长、邻居、同伴等。但是幼儿因其社会生活经验和认知程度有限,无法正确区分和辨别不良行为,容易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如说谎、破坏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等,这些不良行为若没有被及时地纠正,会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积极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法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有学者指出:精神环境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它会对幼儿的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行为和个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除了要教授给幼儿正确的行为与规则外,还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指导者,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正面影响幼儿的情绪态度。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幼儿,与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尽可能地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互动氛围。一般而言,宽松的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宽松的心理环境要以幼儿为本,教师要营造一个温馨、愉悦的氛围,让幼儿能自由、自主地游戏,让幼儿敢说、想说、爱说,让幼儿始终处于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此外,幼儿园还要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在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每月更换环境主题的机会营造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主题,如“我的秘密小屋”主题,让幼儿绘画心情日记,为幼儿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做铺垫,让幼儿在幼儿园里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2.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一个有信任、会接纳、被尊重的环境。宽松的心理环境是一种会认真倾听、会主动接纳、会尊重别人的互动性交往过程。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幼儿能获得教师的认可、支持和理解,从而促进自身个性化的发展,开发自身的潜能。当幼儿情绪不好或出错时,教师要学会宽容和接纳,让幼儿感受到安全感。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只有师幼之间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的关系,幼儿才会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心理想法,主动、积极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例如,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可以尝试多使用商量、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增强幼儿的安全感。同时,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产生安全感。
(二)情感共鸣,帮助幼儿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3~4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行为。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共鸣的方式,告诉幼儿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减少和幼儿的距离感,让幼儿在真诚与友善的氛围下愿意倾听。情感共鸣一方面不会激起幼儿抵抗和叛逆的心理,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让幼儿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1.善用情感共鸣。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的消极情绪影响理性判断,以至于说出伤害幼儿的话语。当幼儿处于消极情绪时,空洞的说教毫无意义。教师要尝试帮助幼儿回顾刚刚发生的事情,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与幼儿溝通,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
2.学会解决问题。教师和家长要与幼儿平等对话,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在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亲密的同伴关系,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幼儿能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让幼儿能积极地证实自己的价值,提高幼儿的独立性和创造力,学会接受和信任他人,学会自主解决问题。
(三)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1.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作好幼儿的表率。家庭营造的心理氛围会对幼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如果家长用和善坚定的态度教育幼儿,引导幼儿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幼儿就能正确地认识是非对错。家长要为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教育氛围,做到以身作则,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健康的态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
2.借助育儿书籍,丰富家长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亲子共读是良好的亲子互动时光,能为幼儿的心理注入营养,书籍本身也是促进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汲取心理精神营养的素材。幼儿园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筛选出经典的育儿书籍鼓励家长泛读,让家长了解主流的育儿理念,如《不吼不叫》《童年的秘密》《不管教的勇气》《养育男孩》《养育女孩》《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等。同时,幼儿园还可以鼓励家长借助各类信息化平台学习、交流和总结他们各自的育儿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找到合理有效的育儿方法,还能促使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得到改进,通过家园共育,共同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让幼儿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3.家园同步,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幼儿园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幼儿园除了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家长联络,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帮助家长尽早发现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帮助与指导,充分发挥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合作的教育功能价值。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要将幼儿园已有的教育资源与家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在幼儿心理教育活动中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像是肥沃的土壤,能让种子萌芽、成长,开出有魅力的花朵,而幼儿就像那颗种子,土壤的作用仅仅在于帮助种子成为花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提供了挖掘自我潜力和发展的机会,释放了幼儿成长的能力,促进了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新洲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