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活动设计的思与行
2021-09-26王颖
王颖
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教学效果。幼儿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方式,教师往往需要将文化知识融入具体的主题活动中加以引导和教授。因此,幼儿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教学活动的设计正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活动的设计,合理安排和实施幼儿一日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从而确保幼儿能在一日活动中学得开心、学得高效。本文从幼儿教育出发,简单阐述了幼儿教育中活动设计的目标、内容和形式,并就此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一、幼儿教育中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思考
(一)树立明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主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教”的问题,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的核心思想。但在实际的活动实施中,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重视活动目标的制定,甚至于根本不关心活动目标的问题,在看到一个较为新颖的主题后,便急于将其应用到活动教学中,并不清楚活动设计和组织的目的。幼儿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要基于明确的目的,制定全面、一致的活动目标,让整个活动设计更有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多彩的世界”活动设计中,教师要从活动目标出发,并以活动目标为导向展开有关的活动教学。在明确整个活动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目标的全面性,即在知识目标上,是为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诗歌的句式特点;在语言目标上,是为了让幼儿能在全班幼儿面前大胆、清楚地表达;在情感目标上,是为了培养幼儿对创编诗歌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创编成功的喜悦,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教师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主要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在以活动目标为导向的活动内容制定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活动内容的多元性、综合性、广泛性、趣味性等。活动内容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活动目标,因此教师要围绕幼儿的知识、能力和情感选择活动内容。
第一,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心理特点。3~4岁的幼儿擅长形象思维,更容易接受具体、浅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以形象、直观的内容为主。例如,在数的认识中,教师要尽可能从手工操作、图形呈现和语言表达等多个角度加以呈现和阐述,尤其是手动操作环节更是幼儿与数之间搭建起联系的桥梁,一旦忽略这一环节,将会给幼儿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扰。
第二,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趋于生活化。生活中承载了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教师将生活素材、玩具、游戏巧妙地融入具体的活动内容中,不仅契合了幼儿的心理,而且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如在搭建积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的形状,让幼儿想象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不同的形状,在此基础上指导幼儿在积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
(三)设计合理的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教”的问题。对于同一个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不同的活动形式会达到不同的活动效果。活动形式是活动设计的基础,是有效实现活动目标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设计适宜的活动形式,如对话活动、游戏活动、竞赛活动、手工活动等都是幼儿活动实施中经常采用的活动形式。例如,在“动物模仿操”活动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幼儿模仿能力强、对游戏感兴趣等特点,在设计活动形式时,尝试将动作模仿穿插到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走、爬、跳等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动作特征,促使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探究动物动作的活动任务。
二、幼儿教育中活动设计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技能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
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活动设计的基本目标。幼儿正处于3~6岁的年龄,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尤其是小班幼儿,很多都不会穿衣服、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等。因此,在实际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有意地通过活动设计锻炼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在考虑幼儿多数具有拖拉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技能活动与竞赛活动相结合,在竞赛活动中融入各项生活技能内容,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积极紧张的竞赛氛围中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能力。例如,在“我是生活小能手”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融入竞赛的元素,将收纳玩具、整理书本、穿衣服、穿鞋等生活技能与竞赛活动相结合。教师可以将上述提到的几种生活技能分散到不同的竞赛关卡中,在第一个关卡中,幼儿需要将散落在桌子上的玩具有序地放到不同的收纳筐中;在第二个关卡中,幼儿需要将凌乱的书本按照活动要求进行归类和整理;在第三个关卡中,幼儿需要按照正确的步骤将一件外套穿在身上,以此类推。教师可以结合活动目标具体设计竞赛关卡,通过开展这种类型的活动,能帮助幼儿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学会各种生活技能,让幼儿成为生活小能手。
(二)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
手工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通过手工活动,幼儿的肌肉协调性、灵活性和幼兒的观察力、专注力等都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对幼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喜好出发,经常开展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手工类活动,以提升幼儿的综合操作能力。例如,在“好看的衣服”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开展一次制作衣服的手工活动,根据每一个幼儿不同的动手能力将幼儿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对于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设计、裁剪、着色等任务。而对于那些动手能力一般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合作完成手工活动,如让擅长设计的幼儿分担设计的任务,擅长裁剪的幼儿分担裁剪的任务,擅长着色的幼儿分担着色的任务,让幼儿通过互相帮助完成活动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既能确保所有的幼儿都有事情可做,也能在活动中尽可能地培养每一个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讲述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讲述活动类型多种多样,教师可以让幼儿复述听到的话、讲述小故事、演讲或讲述具体的活动内容等,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方式。语言能力属于交往能力,教师要想在幼儿教育阶段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就要从语言技能着手,在一日活动设计中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到幼儿教育的首要位置,让幼儿多讲、敢讲、会讲、善讲。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绘画内容,当幼儿表达“画花”,教师就要进一步拓展完善“我画了一朵小红花”,并引导幼儿反复重复教师说的话。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留了幼儿原本的主题表达思想,又能让幼儿在训练中逐步学会表达的完整性。
再如,在“神秘礼物”活动中,除了要求幼儿动手包装礼物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讲一讲他们眼中的礼物是什么;在包装完成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描述包装的步骤,引导幼儿用“首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加以表达;在赠送礼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设计不同的祝福语;在收到礼物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什么礼物等等。整个活动无处不渗透着讲述,有利于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创造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创造力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幼儿的创造力均可以得到有效发展。幼儿可以在故事创编中实现语言的创造,在手工活动中实现动手的创造,在搭建积木中实现想象力的创造。教师需要在活动设计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要注重创造性活动的设计,在创造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例如,“玩沙包”游戏中,教师可以先教会幼儿传统的玩沙包的步骤,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创新玩法,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有的幼儿将沙包当成了皮球,用脚踢沙包,比赛谁踢得高、踢得远。有的幼儿将沙包当成了毽子,他们设计了各种花式踢法,沙包在幼儿的脚上成了最灵活的毽子。幼儿或是跑、跳、追,将沙包融入各式体育项目中,真正实现了对沙包的创新玩法。通过这样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玩沙包的乐趣,还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式多种多样。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教育中各种活动的设计,让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幼儿的童年生活编织一段美好的回忆,让幼儿的生活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得以长远的发展,让幼儿教育在教学活动的保障下实现良性的循环。
(作者单位:新沂市新店镇新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