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开放性材料的构建与运用

2021-09-26李奕文

幸福家庭 2021年10期
关键词:玩法开放性班级

李奕文

开放性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游戏材料,幼儿通过与开放性材料的互动,在多感官的协调作用中,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幼儿园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使用应有所取舍并按需调整。教师要走出对开放性材料的认识误区,聚焦班级现状,通过洞察游戏价值、创设尊重的环境、争取他人支持等方式,切实发挥材料的开放性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走出對开放性材料的认知误区

(一)温故知新,理解材料的内涵

调查发现,我园大部分教师对开放性材料有一定的认识,知道低结构、多变化、玩法不固定的材料就是开放性材料,但部分教师狭义地认定只有生活中的自然物、闲置的废旧材料才是开放性材料。为此,幼儿园挑选了一些关于开放性材料的专业书籍,通过阅读活动引导教师温故知新,从开放性材料这个词的起源开始,重新认识其内涵要义。

1971年,英国建筑设计师Simon Nicholson首次提出了“loose parts”这一概念,直译过来就是“灵活的组件”或“松散的部件”,现在我们一般称之为开放式材料。开放式材料可以是各种东西,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可以在家中搜集,也可以从商店中购买。开放式材料大多是来自生活中的简单材料,操作性强,玩法不固定,可以添加到各种学习环境中。通过书籍共读和小组精读,教师对开放性材料的理解更为精准,认识到开放性材料最核心的内涵就是变化性和发展性。

(二)聚焦观察,掌握材料的使用现状

更新认知后,幼儿园将目标转向班级内的开放性材料投放,从“有哪些”“放哪里”“怎么用”这三个关键问题着手,引导教师对班内开放性材料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有哪些。各班教室中常年摆放着纸盒、纸袋、纸盘、纸杯、饮料罐等常见的生活废旧材料,随着季节的变化,还会增设树枝、树叶、松果等自然材料。可以看出,开放性材料在班级中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幼儿园汇总了各年龄段班级开放性材料投放的大致种类及数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发展水平,对开放性材料进行了统筹规划。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大肌肉动作逐渐发展,可投放1~3种大型材料,比如鸡蛋托、大贝壳、圆木片等,投放数量要充足。中班幼儿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手部精细动作持续稳步发展,可投放3~5种大中型材料,比如松果、纸杯、纸盘等,教师可依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材料,逐步向中小型材料过渡。大班幼儿逐渐进入合作游戏阶段,手部动作协调灵敏,可投放5~10种中小型材料,比如雪糕棒、树枝、软木塞等,投放的数量要充足,方便幼儿开展活动。

2.放哪里。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材料的陈列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游戏方向。将开放性材料放在醒目和容易取放的地方,幼儿才会有意识地去选用这些材料。各班重新调整了开放性材料的摆放位置,将部分开放性材料分散到各区域中,部分开放性材料陈列在教室中动线汇集的地方,使其成为幼儿随手可得的资源。

3.怎么用。各班材料的使用规则不同,但总的原则都是坚持安全第一,鼓励幼儿多去尝试、使用、探索这些开放性材料,同时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帮助他们保留作品以便进行后续观察。

(三)头脑风暴,思考材料的多样玩法

开放性材料的玩法多样,幼儿有时能自主玩出各种新花样,有时则需要教师的指导。我们以瓶盖为例,收集了教师对于玩法的思考,19个班级的37名教师共提供了72种瓶盖玩法。其中,有31种玩法是围绕“拧”“弹”“绕”等动作设计的,其余依次为棋类、建构和艺术类玩法。瓶盖投放到班级后,经过为期两周的观察,我们在6个班统计到48种玩法,其中六成左右与教师的玩法相似,还有四成左右的玩法是教师没有想到的。由此可见,相信幼儿,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想象就能生出翅膀。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教师也能有准备地指导幼儿的自主游戏。

二、合理运用开放性材料

(一)慧眼识辨,发现材料的游戏价值

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调整,各班的开放性材料逐步投入使用。教师扎根班级,对幼儿的探索活动进行了长期、连续的观察,记录了材料与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发现游戏中幼儿的普遍性。教师可以筛选一些幼儿感兴趣的话题,组织幼儿参与集体讨论。比如,讨论材料的外形、材质、用途等,通过集体分享的形式,从个别幼儿对材料生动有趣的观察和应用着手,调动全体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和想象。

2.关注游戏中幼儿的差异性。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大蚌壳在幼儿的游戏中可以是帽子、铲子、锅,也可以是小碗、冰棒。教师要尊重幼儿对材料的不同兴趣和探索需要,鼓励幼儿有想法就大胆去尝试。教师可以收集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趣味想象,生成有意思的游戏小故事,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活动初期的观察记录表明,开放性材料在班级的使用频次直线上升,幼儿在各类活动中都乐意使用这些材料。开放性材料具有生活化、常态化的特点,大部分开放性材料都易于操作,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熟练自如地用各种方式应用材料,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材料的开放性给予了幼儿很大的自主空间,进而引发了游戏中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巧思妙用,指导探索的拓展深入

在使用开放性材料开展自主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创造了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玩法,也表现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活动的目的性不强、游戏情节停滞不前、个别幼儿兴趣不足等。通过交流分享,教师聚焦幼儿的问题与困惑,针对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幼儿游戏兴趣的维持、介入指导的策略归纳了一些方法。

1.按需调整材料。随着游戏的发生发展,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更为精准,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需要,对班内现有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增减。通过班级内的资源搜集活动,协同横纵向与平行班互换材料等方式调整材料,丰富开放性材料的材质、种类及数量,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探索需要。教师还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与幼儿进行讨论,在班级内使用多样化的材料投放策略,逐步完善材料的使用规则。

2.创设尊重的环境。埃里克森提出“尊重的环境”这一概念,他认为,支持和回应幼儿的想法,把一些困难转变为激励性的问题,为幼儿提供“鹰架”支持,是教師存在的重要价值。开放性材料使用灵活,应用没有限制,对教师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巧妙运用直接或间接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宜幼儿的指导方式。除了言语动作等直接的指导方式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指导作用,利用绘本图书、步骤图示等文本材料来间接指导幼儿。

3.争取他人的支持。他人可以是幼儿的同伴、教师,也可以是幼儿身边的其他人。幼儿身边熟悉的人,都可能为幼儿解决游戏中真实存在的问题,为幼儿的材料探索、游戏发展提供指导建议,打开幼儿的思路,引发幼儿更多的想象和探索欲望。教师要鼓励幼儿遇到问题主动提问,主动与他人探讨。有时,身边的人一句简短的话语、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等就能给陷入困扰的幼儿带来启发,让幼儿获得深入游戏的灵感。

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整,班级内一些无人问津的材料得到更新、替换,现有材料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焕发出新的生机。一些停滞不前的游戏出现新的玩法,游戏规则也逐渐细致明朗,游戏的持续性明显增强。

(三)回顾梳理,凝练探索的感悟收获

从最开始观察材料的外观,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使用材料,到逐渐了解材料的用途进而展开想象、拓展迁移,幼儿经历了一段明显的探索历程。在遇到困难、发现问题、调查了解的过程中,幼儿的大肌肉动作能力、精细动作能力、耐心、专注力、语言理解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对生活、对自然、对生态也有了更多了解。鼓励幼儿使用开放性材料开展自主游戏,让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用语言、数字、故事情境等来重现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可以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通过“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过程,教师对开放性材料的类别、来源、作用和价值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在材料收集、投放和使用方面积累了更加系统、科学的方法。

陶行知曾说:“儿童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通过观察实践我们发现,在使用开放性材料时,幼儿呈现出巨大的创造力,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身边易获得、易操作的开放性材料,最大化发挥这些开放性材料的效用,鼓励幼儿释放天性,去解锁这些材料,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文星幼儿园)

猜你喜欢

玩法开放性班级
班级“四小怪”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零跑的新玩法
创意玩法
不称心的新班级
TPP的新玩法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