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策略初探
2021-09-26何文敏
何文敏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阅读策略单元课文和单元习作两者相辅相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单元习作教学是紧扣单元主题,精选话题内容,以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养学生表达自信为目的的教学活动。笔者将从以下方面对单元习作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索。
一、聚焦阅读策略单元课文,为单元习作奠基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阅读策略单元课文就是单元习作最好的例文。阅读策略单元课文蕴含着多样的写作法宝,或是从题目入手,或是从题材入手,或是从课文结构入手,或是从表达手法入手……从阅读策略单元课文的写作训练要点迁移到单元习作教学中去。
1.关注阅读策略单元课文的题目
题目为文章的眼睛,首先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每一篇课文的题目各有千秋,有直接以“人、物”为题的,如《詹天佑》《爱迪生》《落花生》《珍珠鸟》《猫》《琥珀》,或者是加上人物的个性特点,如《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等;有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题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等;有以“地点”为题的,如《日月潭》《五彩池》《长城》;有以“事件”为题的,如《画杨桃》《观潮》《草船借箭》《芙蓉楼送辛渐》《“诺曼底号”遇难记》等;还有以“某种事物”作为文章一条主线来拟题目,如《芦花鞋》,全文围绕“芦花鞋”这一事物,主要写了“编织芦花鞋、冒雪卖芦花鞋、行人买芦花鞋、脱芦花鞋”四个部分内容。从阅读策略单元课文的题目习得拟题法宝,迁移到单元习作中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介。
2.关注阅读策略单元课文的题材、结构和表达手法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师在单元习作教学前,应带领学生对阅读策略单元课文的题材、结构和表达手法进行知识整合与迁移,从而拓展学生习作选材的广泛性、谋篇布局的条理性、表达手法的灵活性。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篇课文,选材丰富多样、总分构段方式、多样化表达手法。如《猫》和《白鹅》,作者开篇点明动物的特点,行文通过抓住具体事例来写动物的典型特点。老舍先生习惯用总分构段方式,行文结构清晰明了。而表达手法上,《猫》《白鹅》采用了明贬实褒的方法,《母鸡》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对比写法,使得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形象跃然纸上。单元习作以“我的动物朋友”为话题,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归纳,在生活化的场景和语言中尝试写出动物的特点,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
二、以三种习作课型作引导,重在乐写善写
第一,作前指导课激趣——巧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种类很多,有常见的“箭形图”“鱼骨图”“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扇形图”等。在单元习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创建习作大纲,捕捉写作灵感,发散写作思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是写一篇游记,习作要求“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写景物、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各个部分巧用过渡句”。怎样才能快速梳理出游览顺序呢?这里重点向学生推荐“箭形”思维导图。写游记时,采用“移步换景”写作手法,把游览的景点一贯到底——这就是“换点”箭法。在“主箭”的分支上融入“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如学生在写《我爱黄果树瀑布》一文时,充分利用了“箭形图”,形象地梳理出习作要点,既明确写作方向,又发散写作思维(如图1)。 习作前提炼写作大纲,除了“箭形图”,还可以用上“括号图”“鱼骨图”等(如图2)。
第二,作中训练课拾法——善抓细节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小事及身边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界的一事一物、风吹草动等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学会抓细节来写。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成长故事”,教科书编排了《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三篇课文,分别塑造了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努力学会独立、敢于挑战自己的小男子汉形象和勤劳、纯朴、善良的少年形象。三篇课文都有着共同点——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同时,本单元习作话题是“我学会了 ”,紧扣“成长故事”这个单元主题,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是学会弹钢琴、学会滑轮、学会攀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写前思考几个问题: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怎样变化?你从中体会到要具备哪些品质?在这么多思考中,抓住一个最有意义的“点”(如遇到的困难或有趣的经历)作为详写。
第三,作后讲评课持趣——重在评改和激励。善写不如善改。初次完成的習作多有不如意的地方,或诸多错别字、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或语句不通顺、或结构不当、或题材不新颖,甚至跑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和互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修改习作可以是学生自改自评、生生互改互评、师生互改互评、亲子式互改互评等途径“多管齐下”。采取“互评式”习作评改手段,能让学生体验习作带来的乐趣,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其次,完善激励机制。教师在讲评课中,除了要及时对学生习作进行积极评价之外,还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几个“交流小组”,通过小组交流会,以优势组长A带动中下层组员B/C/D展开评价讨论,激励组员主动评价他人习作,激发所有成员对写作的积极性,最后评选出“最佳合作小组”“最佳范文”,给予学生奖励。
三、以各类活动为支架,搭建习作展示平台
第一,积极开展校内展示型活动。创办班级优秀范文展示栏、班级优秀范文朗诵日、集齐并印刷班级优秀作文选、开办校刊校报、举办现场写作大赛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学生的习作搭建展示平台,给学生自我价值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激发学生对习作的欲望和兴趣,实现学生的“要我写”到“我要写”转变。
第二,多渠道挖掘校外展示平台。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征文比赛活动,比如“广东省中小学生暑假读一本好书”“广东省中小学生书信大赛”“佛山市红领巾现场作文大赛”“广东第二课堂微作文征稿”,甚至创建“班级作文展示”公众号、班级新浪博客、钉钉班级圈等平台,为学生的优秀习作搭建校外的网络平台。通过这种做法,让学生获得习作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跟大师学语文:怎么写作[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