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体育训练中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探究

2021-09-26李金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习惯

李金英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有深远的影响,它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体育课中让学生通过体育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本人结合二十多年体育教学经验,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一、挖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中也指出:“各级种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要求我们学生通过在校期间每天至少要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习惯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使学生保持的积极情绪。因此,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这一堂课上得到锻炼,它更应该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培养学生自觉进行自我锻炼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习惯,激发学生坚持锻炼的兴趣,我根据教学内容发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增添各种游戏、竞赛项目。营造良好的课堂运动空间,提高学生的运动质量。例如,初中的男生对篮球、足球等运动感兴趣,因此针对男生我设计了一系列的球类游戏,并增添了球类新玩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选择,并在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在竞赛中展示自己,利用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肢体灵活性和学生间的配合与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我设计了“双手头上接球,胯下传球”的游戏,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练习,发展灵活和协调性,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再如,为了提高学生的灵敏性和躲避能力,我设计了“踩破球”游戏,将学生4-5个分成一组。把几个气球扎到脚踝上,让学生设法相互用脚踩破对方的气球不能用手,最后保留住气球的学生为获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都很兴奋很感兴趣地参加,并体验到了身心愉快。另外,我根据初中女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她们当中有一些羞于运动,因此我设计了一些“轻运动”如球操、健美操、游戏等,引导女生积极参与,并指导她们在平常加强锻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发挥最大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小组训练,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习惯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很强,他们经常为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影响班级的利益。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培养学生进行观察、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和小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习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进行运球上篮的训练教学时,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学生运球上篮的时间数量之和来作为最终成绩,看看哪个小组能够取得团结性的胜利,学生在比赛中拼尽全力,团结协作,积极参与性强,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除此之外,在校运会比赛中,我增加了许多集体比赛项目,如全班跳长绳比赛(规则如下:以班为单位,每八人为一组,其中两人甩绳,六人跳,以一分钟每小组跳的次数的平均数选出优胜的班级),全班立定跳远比赛,二人三足比赛,队形队列比赛等。集体项目的训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习惯,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强调动作规范,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

初中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阶段,但是初中学生的自制力相对差,他们没有规则意识,有的学生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不遵守课堂纪律;有的学生课后随地扔垃圾,有的学生甚至违反交通规则,没有靠右行走,走路闯红灯等,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伤害。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体育教学中的一些规则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体育课中,我会明确规定体育器材收发程序,在老师还没有工作指令前,不能乱玩器材。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细节,明确每一环节的要求,并且每项要求落到实处,教师的严格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体育方面,我经常进行一些小项目的比赛(运球比赛、投篮比赛等),每项比赛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老师在比赛前向学生明确比赛规则,让学生严格遵守。如果发现学生不遵守规则,他们将受到相应的小惩罚,如取消资格或扣分,以促进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外,我还经常选取一些合适反面案例进行教学。例如,一些学生在游戏、比赛中没有遵守规则,他就失去了诚信,其它学生不喜欢跟他交往,他也失去了友谊;又如一些学生不按正确的方式锻炼,身体部位造成了伤害;再如一些运动员由于不遵守规则而被罚下场或者终身禁赛。通过反面的案例教育学生无规则不成方圆,为了保障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让学生谨记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遵守学校、社会的规则,做个知法、守法的良好学生。

四、强化训练目标,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行为习惯

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缺乏耐性,大部分学生是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状况。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享受锻炼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乐观而又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学生敢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进入社会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学生都害怕800米、1000米中长跑,学生进行训练时,我为学生设立许多小目标,学生每跨越一个目标,我就对学生进行鼓励,促进学生充满力量奔向下一个目标,使学生保持动力。另外,我精心为学生制定锻炼计划,设计锻炼内容,并对学生的自主训练进行跟踪落实,使学生坚持不懈,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总而言之,体育训练的意义不应该只局限于帮助提高学生进行锻炼自己身体,更应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贡献。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究。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学习,不断进行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大胆创新,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樂军.初中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考试周刊,2017(31):109.

[2]李凌斌.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神州,2017(6):119.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小小“运动员”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