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干旱地区林业造林技术
2021-09-26张旭
摘 要:辽西地区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森林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脆弱。该文以干旱地区造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重要意义,并介绍了包括树种选择、整地、育苗、造林及抚育等之内的造林技术,为提升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干旱地区;造林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S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7-0071-03
受到全球气候异常变暖、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辽西等干旱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现象,当地气候干燥、降雨资源缺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缺水问题,现已成为当地政府发展经济面临着的重大问题之一,对当地林业生态建设、生态系统的维护方面产生了明显的制约作用。为了改善干旱地区水土流失逐渐加重的现状,需要结合各地实际,对林业抗旱造林技术开展具体的研究和探讨,积极筛选出适宜在各干旱地区推广的树种以及抗旱造林技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干旱地区造林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国国土面积中干旱地区占比达1/3左右,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日益突出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要加大对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尽量对水土流失现状起到有效的减缓。在具体抗旱造林技术,需要从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包括物力、技术、人力等。辽西地区气候干旱,降雨资源远远低于蒸发量,在造林方面一直注重抗旱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本文现结合当地实际,阐述了林业抗旱造林的意义及技术。
1 干旱地区抗旱造林的重要意义
1.1 社会意义 保护森林资源是当前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的责任。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经过多年的更替发展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有利于发挥出防风固沙作用、实现水源涵养、净化空气、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1]。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并在森林资源的保护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保证。干旱地区的气候特点为温度高、降雨资源少、水分缺乏,相对贫瘠的土壤上很多植被无法生存,明显降低了造林的成活率,使得当地造林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3]。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高速发展,森林资源管理中一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实现了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等,确保林业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且在抗旱造林中,通过合理地选择树种、集中多方面力量提前做好规划等,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造林工程实施的效果。由此可知,林业的发展,尤其是干旱地区的造林意义重大,不仅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还可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发挥积极的社会意义。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的质量,逐渐提高了生态环保的意识,各地均结合当地实际有序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4]。
1.2 生态环境意义 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逐渐降低,而适当比例的森林植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冲作用,尤其是在暴雨天气里,地表植被在降低水土流失、减缓地质灾害等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5-6]。干旱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植被的覆盖率,导致很多生物资源灭绝,而通过在干旱地区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对增加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作用。
2 抗旱造林技術
2.1 科学选择树种 要提高造林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进行树种的科学选择,如果造林的树种不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7]。对于干旱地区来说,其造林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即为水资源的缺乏,基于此,在树种的选择上尽量以针叶树类型为主,以降低对水资源的过于依赖。在实际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还应综合气候、土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一般最好选择本土优良树种进行种植。此类树的生长习性适合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利于造林后苗木的成活,后期也可以稳定生长,保存率高。抗旱造林的树种要求有着发达的根系,以较强萌芽能力的树种为最佳,这样可以使苗木生长周期缩短、提高效率。此外,抗旱造林的树种还要求抗逆性强、耐贫瘠土壤,以提高造林后在气候干旱情况下的成活率。树种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要求较强,可选择适合在干旱地区生存的抗旱灌木类树种[8]。
2.2 整地 为了确保抗旱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一项基础性工作即为提前做好整地,以利于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造林之前先做好土地的勘探工作,以对造林地的土质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之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整地。科学的整地可以为抗旱造林的效果提供有效的保障,为刚栽植的幼苗生长提供需要的土壤条件,以利于其生长。抗旱造林中,科学合理的开展整地工作可以实现蓄积水分、改善土壤含水量的效果,满足幼林生长所需要的部分水分条件。此外,整地的合理实施还能对土壤肥力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整地将深层土翻出来暴晒在阳光下,可以对土壤中的一些病原菌、虫卵等进行灭杀,有利于降低造林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一般抗旱地区造林前,整地需要提前半年左右进行,整地的主要原则是不破坏原有的植被[9]。
2.3 容器苗造林 在干旱地区、土壤瘠薄条件下,抗旱造林以选择容器苗为宜。浅山区外部环境条件不佳,一般有很多的坡、沟,地势不平,土壤肥力差,蓄水能力欠缺,造林如果选择常规性的树种则会降低成活率,可以优先选择油松、侧柏等容器苗进行造林。容器苗造林时要先撕破外部的容器,内部的土壤等保持原状即可,动作轻缓,不要对根系产生损伤,确保土壤的完整状态以利于造林后大幅度提高成活率。容器苗造林结束后要在侧边压实土壤,并覆盖1层细土。容器育苗的方法优势明显,不仅成活率高,且更加便于运输。容器苗实际造林中,要求栽植深度超过原容器袋口位置上方2cm左右,并覆盖1层土、踩实土壤,营造适宜苗木生长的土壤条件。通过将容器苗造林与传统造林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的效果更好、成活率更高,造林后几乎不需要缓苗即进入生长阶段,因此长势更好,抵御病虫害及干旱等逆境条件的能力更强,后期保存率更好。由此可知,在干旱地区。建议大面积选择容器苗进行造林[10]。
2.4 覆膜及套袋造林 通过覆膜,可以降低土壤中水分散失速度,有助于保持土壤温度。提前在保护膜上裁出缝隙,将树木栽下,树坑选择浅锅底形,坑上方覆土厚度5~8cm即可,覆盖的薄膜周围用土压实,确保无空隙。此外,还可以推广套袋造林技术,该技术目前在针叶类树、其他经济类苗木造林中应用较为广泛。相对于其他的造林技术,套袋造林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主要表現为对干旱情况下常发的缺水现象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将幼苗体内的水分进行锁定、降低其蒸发速度,为树苗生长提供一定的温度与湿度条件,明显有利于造林成活率的提高。近些年来在干旱地区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中,通过将经过套袋处理的苗木与未经过套袋处理的苗木进行比较,前者的成活率明显提高。因此,在抗旱造林中套袋技术逐渐被推广开、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辽西等干旱地区的造林绿化中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11]。
2.5 抚育管理 抗旱造林各环节中,要提高造林的效果,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所谓“三分栽、七分管”。苗木在定植后一般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即为缓苗期。此阶段地下根系、枝叶均要获得生长,需要一定的养分、水分,环境条件对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阶段如果不能开展科学的抚育管理,则会影响到幼苗栽植后的正常生长,轻则导致其长势不佳、易发生各类病虫害、无法在干旱地区有效发挥出水土保持的效果;严重的可导致苗木的死亡、直接影响抗旱造林工程实施的效果[12]。
抗旱造林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枝条修剪、施肥、灌溉等,必要时对病虫草害开展药剂防治,避免病虫草害对苗木生长的不利影响。辽西干旱地区降雨资源匮乏,造林中建议积极推广高效蓄水技术,可结合当地的降雨量情况以及造林苗木对水源的需求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在造林地的上方营建适宜规模的蓄水池,不需要规模过大,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及原材料浪费等问题。蓄水池工程施工时要在底部及边缘进行硬化处理,以免池内发生渗水等问题。工程完工后加强管理,定期开展养护工作,避免因人为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蓄水池出现渗水、漏水等问题。
3 结语
在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属于长期工程,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我国干旱地区在抗旱造林工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类型多样且过于复杂、树种类型多样且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后期抚育管理措施跟不上等,进而影响了抗旱造林工程实施的效果,无法将抗旱造林技术在林业工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明显。因此,结合辽西等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要对树种选择、整地工作推进、抗旱技术应用、抚育管理等方面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完善,加大创新力度,确保抗旱造林技术推广的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以实现生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13]。
作者简介:张旭(1986—),女,辽宁朝阳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 收稿日期:2021-05-12
参考文献
[1]高万里,何得龙.西北干旱地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1):170,174.
[2]李日.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防护林科技,2020(11):78-79.
[3]范志明.关于北方半干旱地区植苗造林技术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2020(4):59-62.
[4]王威,郭永强,蔡晓娜.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20(21):138-139.
[5]康欣,吕兆珩.承德地区干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浅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0(16):12.
[6]师新忠.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3):40,43.
[7]李妍.干旱半干旱地区治沙造林技术[J].江西农业,2020(24):82-83.
[8]张来全.干旱地区造林技术[J].乡村科技,2019(12):73-74.
[9]张鸿发.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0):107-108.
[10]刘飞雄,马俊梅.陕北干旱地区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5):125-126.
[11]李永玺.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技术及科学管护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4):47-48.
[12]胡杰.黑松荒山造林幼林抚育管理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0(3):54-55.
[13]王晗生.干旱条件下人工幼林自然化经营的生长效果[J].中国水土保持,2011(1):22-23.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