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圈的区域远程教育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上)

2021-09-26张亚斌苏凯咸丽楠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圈京津冀区域

张亚斌 苏凯 咸丽楠

[摘 要]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同处一个地域文化圈,地域文化融合度高,基于此,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在目前,同处在同一地域文化圈内的京津冀三地,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内的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着制度建设、差异发展、沟通机制不顺畅等困难。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开放大学应从一体化发展的大局出发,完善办学合作,形成适应地域文化圈社会经济和远程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战略:主要包括基于地理文化圈的区域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合作與协调发展战略,基于地方文化圈的区域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合作与适应发展战略,以及基于时空文化圈的区域远程教育互动教学合作与快速发展战略三个层面,从而为三地真正实现区域远程教育的办学合作与协同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地域文化圈;京津冀;合作;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3-005-06

Reg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Coope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gional Cultural Circle——Take Beijing-Tianjin-Hebei as an Example

Zhang Yabin1,Su Kai1,Xian Linan2

(1.Beijing Open University,Beijing 100010;2.China Institute of Labor Relations,Beijing 100048)

Abstract: Beijing-Tianjin-Hebei is geographically connected, personally related, geographically integrated, culturally in the same vein, and in the same regional cultural circle, with a high degree of reg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i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hree places in the same regional cultural circle, due to the unbalanced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have led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region, and there are system construction,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and unsmooth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Wait for difficulty. Therefore, under such a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Open University should procee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mprove school-running cooperation, and form a sustainable strategy that adapts to the socio-economic and distanc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cultural circle: Reg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eographic culture circle, reg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support service cooperation and adapt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local cultural circle, and reg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interactive teaching cooper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strategy based on time and space cultural circle , So as 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the three places to truly realize th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distance education.

Key words:Regional cultural circle; Beijing-Tianjin-Hebei; Co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 言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说:“北京、天津、河北人口加起来有1亿多,土地面积有21.6万平方公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完全能够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其中教育的协同发展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2019年1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提出了优化提升教育功能布局、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发展、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等五方面工作安排。京津冀教育融合发展逐步推进,但是三地在远程教育方面发展相对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衡,学分互认、合作机制等尚未探索出有效的经验,这对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在制度建设、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加强融合等发面实现突破,实现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基于地理文化圈的区域远程教育资源开发合作与协调发展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1]而这三者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社会在每一个时间段内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就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时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由此看出,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可通过适当的经济手段、科学技术和行政干预来实现可持续性,其目的是将自然资源的消耗率降低到較低的再生率。这时经济决策如果能更多的考量对环境的影响,会更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一流的环境政策就是一流的经济政策”的主张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这是可持续发展区别于传统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2]反之,如果处理不当,环境退化的代价将是巨大的,甚至将抵消经济增长的收益。京津冀同属于华北地理文化圈范围,其中有少量的山地,广阔的平原和漫长的海岸线,而北京和天津就处在这个区域的中心位置。同一地理文化圈,为其合作与协同发展创造了诸多优势条件。

1.自然文化圈:增长极限理论思想中的区域远程教育节制发展与有限发展

首先,京津冀处于同一自然文化圈中,作为京津的后花园和生态屏障,河北环绕京津,为其提供丰富的农林牧副渔以及各种矿产资源,这为整个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按照文化圈理论,区域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按照人口承载能力理论进行,其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与人口承载能力和开发规模密切相关,只有按照资源、人口和生产的分段、平衡、协调开发原则,才能在极其有限的自然生态系统中,发挥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和自恢复功能,还其一个碧水蓝天。

由此可见,区域人口规模和生产规模对地球系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必须控制在这一限度内,否则将影响或危及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过去,京津冀地区长期受困于森林乱砍滥伐、土地沙化严重、矿产乱掘滥挖,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比比皆是,导致区域雾霾天时有发生,河流和土地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区域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京津冀合作与协同发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而且也正是由于三地的精诚合作,通过有序开发,通过自然环境治理、生产秩序和社会文明治理,终于实现了自然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

其次,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的合作与发展,必须受制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按照增长的极限理论,人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是有限度的,自然资源终究是有开发殆尽的一天,因此,为了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当今的人们,必须学会节制,对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开发,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发展空间。可持续发展理论,就是在这种极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极限理论是由D.H.Meadows在其《增长的极限》一文中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自然环境是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生态大系统,作为自然生态环境圈和生物链上的一环,人要正确看待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不能竭泽而渔,只有善待万物,和谐相处,有序开发,才能保证其子孙后代的福祉,实现共存共荣共赢发展。唯是,此种理论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将支配世界系统的自然物质环境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和社会成员关系,进行人文综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其要旨是面对人口不断增长、消费日益提高,资源则不断减少,污染日益严重,生产增长遭遇制约得社会发展窘境,人类一定要认识到,科技不断进步对促进生产力的开发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自然资源不断被开发消耗利用的情况下,生产的增长必然是有限的。[3]因此,我们要爱护和保护资源,对资源进行有计划、有限制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这,就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区域内的各个地方政府,各个行业企业,就要统筹规划,相互合作,通过对相关生态环境开发组与治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的升级转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专业课程的设置和资源开发,规划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推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这几年京津冀地区两市一省就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得精神,从环境治理、资源开发、生产转型、发展布局、战略规划、科学定位、分类治理、有序推进等方面,进行精诚合作,通过深化区域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各行各业产业园区的先行试点示范,统筹教育、科技、经济协同发展相关任务,推动重点领域良性互动,率先有为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实行一张蓝图干到底,从而使得区域远程教育合作、科技水平提升、社会经济产业优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发展水平。

再次,京津冀远程教育合作与协调发展,既包括对自然资源生态文化圈的有序开发,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布局,远程教育的配套发展,也包括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协调、劳动就业和生产技能提升,还包括社会发展权力、社会生活质量、人生价值实现等社会公平实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区域远程教育的文化知识普及,将其转化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生产力。所以,按照协调发展的理论,在由自然文化圈、社会文化圈、经济文化圈、生产文化圈、科技文化圈、教育文化圈环环相套、环环互动、环环作用的区域发展生态文化圈中,要确保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就需要推动环境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科技生态、教育生态的整体生态发展协调,从而使得其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成为自然空间、地域空间、生产空间、科技空间、教育空间的区域协调,而且也成为社会阶层、人生规划、职业发展、劳动技能、产业布局的区域协调。果若此,才能真正实现京津冀地区内部经济同资源、环境、人口、社会和内部阶层的全面、均衡、协调等可续发展。

2.生物文化圈:地理生态系统定律中的区域远程教育有序发展与共同发展

首先,按照人地系统理论的观点,人类社会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生物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要子系统。它是由地球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同时又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4]因此,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所有生活和生产过程,都受到生物资源、自然矿产资源、水文和海洋、地球系统的大气的影响。因此,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气状态(大气污染、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岩石圈(矿产资源耗竭、荒漠化、土壤退化)和生物圈(森林砍伐、物种灭绝)。人地系统理论是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土地系统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其次,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远程教育的发展必须根据不同地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要求,进行有序发展,据此,人类的区域远程教育发展,必须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而社会经济发展要遵循生态学三个定律:一是高效原理,即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循环再生产;二是和谐原理,即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睦共生,协同进化;三是自我调节原理,即协同的演化着眼于其内部各组织的自我调节功能的完善和持续性,而非外部的控制或结构的单纯增长。[5]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必须根据三地不同的地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进行有序发展。北京是平原地区的核心,是世界城市的一极,对外文化交流、科技、教育、高端产业发达。天津是滨海地区的代表,是国际城市的一点,对外商品贸易、金融、运输、高端服务业发达。河北是山区、平原地区和滨海地区的多种地理生态交汇的地方。其农牧渔业发达,各种自然与社会资源丰富,农牧渔加工业、矿产业、钢铁、电力和相关制造业发达。可以说,三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都遵循高效、和谐和自我调节三个生态学原理进行发展,而各个地方的远程教育也都和其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因为同一个地理系统,河北的山区、平原和海洋环绕北京和天津两个城市核心,因此,其经济发展和远程教育发展,理所当然应当与其发展水平相适应,同样应当根据高效、和谐个自我调节原理,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其实现沟通发展,交流发展,贸易发展,并在其影响下,获得制造业、服务业等的发展水平提升,从而实现最大化的地缘发展经济和文化效应。

最后,按共同发展理论表述,每个地方都是地球这个自然巨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它的区域子系统。每个地方子系统都和其他区域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区域整体性是其最根本的发展结构特征,如果其中一个地方子系统出现问题,会对其周边向关联的地方子系统产生影响,由点及面,可能会诱发区域亚系统或地球自然巨系统的发展格局,这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系统中,这种系统发展现象尤为突出,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子系统,往往都会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子系统起带动作用,从而使得其向着区域内各个地方共同发展、均衡方向发展得态势前进,进而使得每个地方都逐步向同一个发展先进水平提升。这说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追求整个系统的整体发展、协调发展,即共同发展。同样,在一个区域内,远程教育相对发达的地方,其远程教育必然会对欠发达地区的远程教育发生带动作用,其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必然向落后地方进行流动,从而促进落后地方的远程教育与其一起实现共同发展,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合作与协同发展格局中,京津两地的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向河北各个地方的流动和辐射,并产生带动和促进作用,其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其最终实现与京津的共同發展,共同高水平个高质量发展,而这,也正是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合作与协同发展理论的核心和真髓。

3.人类文化圈:语言生态系统组织中的区域远程教育公平发展与多元发展

按照公平发展理论,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因水平差异而表现出来的层次性,由此而导致人类社会出现不同的文化圈,诸如不同的民族文化圈、语言文化圈等,由于民族文化圈存在落后与先进,保守与发达,弱势与强势,这就导致彼此之间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不平衡发展问题。与此同时,在世界各个国家,由于方言、风俗、习惯的差异,事实上也形成了无数的地域文化圈,诸如在我国就广泛存在燕赵文化圈、齐鲁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吴越文化圈等。由是也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诸如在我国就广泛存在燕赵远程教育文化圈、齐鲁远程教育文化圈、中原远程教育文化圈、吴越远程教育文化圈等。无疑,京津冀远程教育文化圈就是燕赵远程教育文化圈现代表现形式。其肇始就是因为在这个地区两市一省的社会经济和远程教育发展存在着机会不均等和资源分配不公平造成的,正是由于各自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相互阻隔,从而加剧了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现象,而这,也正是我们强调利用语言文化圈、区域远程教育文化圈等地域文化圈形式的文化亲和力、凝聚力和协同力,努力推动社会经济和远程教育文化互动、均衡发展的深层文化原因。正是这种以文化圈为单元的区域发展形式,最终必然促进整合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和远程教育发展规模逐步扩大,水平同步提升,并由地方局部上升到区域整体,形成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从而造成各个地方发展事实上得社会公平。按照社会公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我们认为京津冀远程教育发展公平包含时间和空间纬度的公平。按照知识经济理论,由区域远程教育语言文化圈推动的知识经济,必然带动知识传播和信息技术双轮驱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区域远程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是未来方向。

根据多维发展理论认为,区域远程教育语言圈的多态发展现象,决定了区域远程教育的发展,必然呈现一体化发展趋势,由于在不同区域,甚至是同一区域文化圈内,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就像马克思的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往往是那些经济落后的地方,其地理环境环境恶劣、社会治理水平较为低下,结果造成其社会经济和远程教育发现不平衡。因此,在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时候,必须尊重这种区域多元文化的差异存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尊重其多样性、影响性、趋同性特征,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域社会人群主体的教育可接受性,提供与其特点相适应的远程教育资源及其学习支持服务,因为可持续发展本身已经包含了多样性、多模式的多维度的发展选择内涵。如是,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个总目标的约束和指导下,京津冀三地应从本区域实际出发,走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多元化、多模式的远程教育发展道路。

二、基于地方文化圈的区域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合作与适应发展

可持续发展承认发展环境的文化价值,主张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同社会迸步相适应,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低成本、优质的远程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其追求的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教育等复合文化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6]这就要求开放大学入乡随俗,根据本地的地方文化发展实际,采用更加人性化的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合作策略,进行市场竞争,谋求高效发展。

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内涵发展。因此,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远程教育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高效率的发展。它体现在三个方面:

1.乡村文化圈:乡村经济结构环境中的区域远程教育乡土发展与乡贤发展

乡村文化包括乡村农耕文化遗产、历史遗迹、传统小农经济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信仰文化等部分,正是这些文化类型组成了乡村文化,它们具有地域性和差异性,可以体现当地的文化历史积淀,是乡村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体现。

乡村文化源于乡土,存于乡土,发展于乡土。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种植经济,而是充分利用乡村山水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地培育“天然、绿色、乡土”的文化业态,以手工制作、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路径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建设,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利用传统工艺,恢复整体古村风貌,并进行村道整治、村庄美化,搭建休闲广场、戏台、书屋、祠堂等公共设施,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三是以乡风文明为导向,增强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依托村规民约、家风家教等村民共同价值标准,形成弘扬生态文化的良好氛围和社会凝聚力。

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人们遵循的是礼治秩序,依照了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乡村礼治,能够使人们心中产生敬畏和认同,形成具有共同认知与约束力的乡规民约、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等。因此,开放大学当利用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把乡土文化的内涵做有效梳理和传播,对乡村文化的发展会有积极作用,并使远程教育成为新时期乡土文化、乡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就会使得远程教育随着新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与物质文明建设的逐步加强,成为挽救正在日渐消逝的乡村历史文化和日渐遭到破坏解构的乡土民俗文化的新生力量。

2.城市文化圈:城市经济活动模式中的区域远程教育京辅发展与首善发展

京津冀三地有相近的文化背景,作为首都文化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圈氛围浓厚。由于其地域相接,人缘相近,同根同源,因而其母体文化都源于燕赵文化,京城文化、京津文化、京畿文化三种城市文化内涵相互交融重叠,但又独具特色。可以用“京城首善” 、“津门拱卫”、“直隶要地”来描述和定位,具有很强的京辅文化意味。

作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有3000多年的历史和800多年的首都历史。文化产业具有浓厚的特色,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文化企业,尤其是历史旅游文化特色鲜明。天津以开放的姿态,作为后起之秀,积极打造“中华百年看天津”的文化品牌。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的支持下,天津研究制定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滨海新区动漫产业园区被文化部認定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园区。河北省作为京畿之地,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一年一度的张北草原音乐节是集坝上草原风情之旅与摇滚狂欢于一体的典范。张家口还将利用北京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机会,把张家口建设成为一座国际历史文化名城。

三地的文化产业各有优势,但原因是一致的。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抓好创新人才、商务人才、管理人才等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依靠人才提高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优势的京津冀地区的开放教育资源和技术传播,并利用文化名人的主导作用,鼓励文化产品的创造和提供主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决策咨询。开放教育要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统筹培养与文化产业相关的高素质高端人才,鼓励开放大学的学习者积极参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事业,从而真正将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敢为人先的区域教育文化圈、科技文化圈、经济文化圈、交通文化圈、物流文化圈、产业文化圈、商贸文化圈。一言以蔽之,京辅文化圈和首善文化圈。[7]

3.社会文化圈:一体经济建设范型中的区域远程教育对接发展与互补发展

以北京为圆心的京津冀文化中心,围绕着“中国精神”的社会文化体验内涵,让三地远程教育文化资源集聚一体。我国城市与乡村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由来已久,城市发达和乡村落后的经济剪刀差,导致二者的发展路径完全不同,这必然导致在城市和乡村发展远程教育的理念也不尽相同,并使区域内城乡发展差距、地方发展不平衡表现在许多方面。

大城市的摩天大楼高上加高,建筑美轮美奂,夜晚灯火辉煌;而离开这些城市百十公里,乡村基础设施欠缺比比皆是。就教育而言,城市远程教育在追求“好不好、优不优、强不强”,而农村远程教育还在争取“有没有、合不合、能不能”。城市建设,是走高精尖内涵发展之路,还是在建新型小镇进程中,根据建开放、绿色、生态、宜居、共享、智慧的新农村村落社区,走向村振兴的远程教育发展之路。然而,不管哪条道路,其最终目标都是围绕城市化建设目标,走城市曾经走过的城乡建设之路。

因此,无论是在区域城市圈、地方城镇圈,一切围绕着城市发展,乡村振兴而“自娱自乐”,这种一体化发展方式,其目标是最终消灭城市和乡村孤岛,促进城乡经济互动,推动远程教育向边远农村地区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发展差距,从而为满足区域一体化发挥咱需要,将各地出现了城乡特色旅游经济“景点”与高投入下的文化教育“孤岛”,有机联系起来,打通“断头路”,实现文化对接和互补发展。如是,则可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区域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远程教育有内涵,有传统,有文化,从而通过追求和实现这样的宏伟历史目标,以新思路缩小城市与乡村存在的巨大历史落差,强化命运共同体,以真正解决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社会问题。

[责任编辑 张宇龙]

[收稿日期] 2021-03-11

[作者简介]张亚斌(1963— ),陕西省合阳县人,北京开放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北京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终身教育基地研究员,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苏凯(1985— ),山东省聊城市人,北京开放大学助理研究员。咸丽楠(1986— ), 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生态的‘京津冀远程教育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5JYB022)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文化圈京津冀区域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圈里事儿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