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药学科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1-09-26王颖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药实践

[摘 要]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中医药相关基础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必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相关学科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具有激发、教育意义的人物事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创造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活动方法,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文创项目和课外无边界思政,使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育人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关键词] 课程思政;中医药;教学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方剂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广药大〔2018〕140号)

[作者简介] 王颖芳(1975—),女,河南南阳人,博士,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药方剂分子药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4-0111-04   [收稿日期] 2021-04-06

一、思政大课题时代,课程思政意义凸显

2016年,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激发各门课程的育人职责,发挥基础课、专业课和其他各类素质拓展课程的育人功能,调动所有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019年,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指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在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的同时,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课程思政的产生与发展,归根结底是致力于使各类课程做到立德树人,将德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紧密自然地融合,实现人才“双育”[3]。

二、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思想政治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习近平的这一论述说明,课程思政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和环节就是教师。

课程思政要发挥好育人功能,任教的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修养,具有发自内心的自觉性,通过“有立场、有温度、有技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讲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这一结合过程,应当是自然的,而不是牵强附会;是专业课程教学中“内生”的,而不是“由外而内”;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教学再造过程;是一个有立场、有责任心的教師发自内心的思想理念的流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自身修养融入课程思政中并承担主角,以自身感染和带领学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中医药相关学科教师首先需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育人先育己。教师自身首先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热爱中医药事业。以传播中医药文化为己任,才能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我们熟知的中国古语,其实也隐藏着一层常常被忽视的意思:自我修行重要,领进门的师傅也很重要。师傅的个人修为、信念和感染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对徒弟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必须在继承和发展中加以解决。教师只有自身端正认识,强化专业思想,在面临各种困惑时才能快速穿透迷雾,在面对学生时才能以自身的定力给学生以信心、指引和启迪。

三、中医药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要从专业课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中去感悟和发掘那些对于学生“三观”和成长有意义的育人素材。中医药各门学科承载着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大任,各学科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部分,天然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值得挖掘和发扬。中医药经典著作,是中华文化中最璀璨的时代文明和智慧结晶,是今天的学子必须耳熟能详的文化自信;中医药大家辈出,是大医精诚最鲜活的历史群像,是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骄傲;中医药发展过程中领先于世的发现和应用,记录着中华文明的高光时刻;中医药思想中至今得以重视和重用的宝贵理念,彰显着中医文化穿越时间、历经实践检验的强大生命力。

流传于今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是上古医学的总结,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以生命为中心,创立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具有无与伦比的先进性。它在医学之外的论述,对哲学、自然、天文等的认识,关于对立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远超医学之外,并穿越时间。不仅代表了古代的文明水平,在今天依然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启示和非凡意义。说《黄帝内经》是一部“永远被低估,从未被过誉”的思想政治教育宝藏书也不为过。同样辉煌的经典巨著还有《本草纲目》,流传于世世代代,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国。

在医学发展史的学习中,除了介绍张仲景、李时珍这些伟大医家,孙思邈也非常值得重点介绍。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倡导的医德,论述了为医之精需“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医之诚需具备高尚的品德修养,有“大慈恻隐之心”。这在今天依然是非常值得倡导的重要的医德内涵,是医学生需要铭记于心、坚守一生的职业初心。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不仅孕育了1700多年后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使中医药在世界舞台拥有了自己的高光时刻,献出了给予世界的礼物;而且留存了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天花的记载。此后在历代医家的探索实践下,发明了人痘接种术,流传到欧洲之后,发展成了接种牛痘的免疫学。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中医药实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