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主题美术创作

2021-09-26范芗茗

大观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艺术创作

范芗茗

摘 要:主题美术创作自古以来都有,具有一定时代性及地域精神。霍去病墓石刻就是以“意志”为主导进行美术创作的汉代雕刻艺术典范之一。文章从模仿性、再现性、叙事性及时代性四个方面,阐述其对当代主题美术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关键词:霍去病墓石刻;主题美术;艺术创作;文化认同

主题美术创作,意为贯彻主流意识形态,以官方组织发动为主要模式进行的美术创作。因此,主题美术创作指引艺术家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及技法等各方面的选择。霍去病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南位镇道常村,西面距茂陵1000米左右,属于汉武帝茂陵陪葬墓之一。墓前石刻以讴歌英雄为主题,共计14件石雕动物、人物作品,是现存已发现的中国时间最早、最大型、最完整的石雕雕刻群之一,极具艺术价值。关于霍去病墓石刻群的研究颇多,但主要是对石刻风格、位置与功能、年代与命名、类型的分析,以及对石刻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研究等,将其与主题美术创作密切联系的研究少有,希望本文可以为霍去病墓石刻与主题美术创作的共同研究提供借鉴与启示。

一、模仿性及再现性

霍去病墓石刻包括马踏匈奴、卧马、卧牛、卧虎、蟾蜍、人与熊等动物与人物形象,具有模仿性及再现性的艺术特征。霍去病墓石刻群中石刻雕塑外观塑造就以真实的人与动物的外貌、姿态以及原石造型为基础略加修饰,以表现形象的内在特质。以“马踏匈奴”为例分析,生动地再现了一匹精神抖擞、傲然挺立的战马踩踏着左手持弓,右手拿剑,仰面朝天、面色痛苦的匈奴的典型征战场面。这一典型征战情节的再现,以战马象征霍去病本人,体现了骠骑将军的威武与霸气,再现了霍去病带兵征战匈奴的具体事件。艺术再现性是主观对于客观真实的、具有表现性质的再现。霍去病墓石刻群具有艺术的这两个基本特性,并且对墓葬主题有体现,在此基础上完成内涵的表达。尚辉在“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研讨会中以《重识主题性绘画的叙事特征与审美价值》为题作了主旨发言,提出“不论哪种艺术,模仿性、再现性都是艺术的基本形态”。也就是说,具有模仿性及再现性的美术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当代艺术价值。当代主题美术创作涉及再现某个情节或是模仿某个典型形象等内容,并表达其内在价值。如苗再新与刘大为二人合作的国画作品《会师井冈山》,此作品再现了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率领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会师后二位领袖率领军队前行的场景。二人置身队伍之中,与士兵融为一体却又凸显于队伍,体现了领袖与士兵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井冈山会师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推动了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以此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还有很多,记述了革命事业的发展与伟大胜利。

二、叙事性

霍去病墓石刻还具有叙事性的艺术特征。霍去病墓石刻虽无完整的情节性叙事场面,但却精简地表达出象征意义。石刻群中的动物及人物形象均与匈奴联系密切,与霍去病征战环境也有一定联系。匈奴人以游牧为生,常与动物接触,所以将动物形象放置于霍去病墓中有震慑匈奴之意,象征霍去病征战匈奴并获得胜利。霍去病年少便极具军事天分,17岁首次出征,注重战术运用,巧用方略,屡次获胜;19岁时指挥两次河西战役,并大获全胜,直取祁连山,占领河西走廊,使得丝绸之路得以开辟。霍去病去世时年仅24岁,这令汉武帝大为可惜。霍去病墓是汉武帝为纪念其于元狩二年在河西战役中取得的关键性胜利而特选地址建设的,同时雕刻石人石兽以表彰其6次出击匈奴并屡次获胜的功绩。考古研究表明,霍去病墓石刻由官营监制完成,一定程度上必然受到制度制约与意志主导,对于石刻的造型具有指引作用。这与主题美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进行美术创作的含义近似相同。主题美术创作往往围绕重大题材进行,具有一定的叙事性以及深刻含义,反映着时代精神。霍去病平定匈奴打通河西走廊,代表着西汉时期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流与民族融合发展,在今天仍然被传颂。在当今美术主题创作作品中,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之《胜利渡长江》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修建的。浮雕上刻画了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经登岸的士兵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老巢南京城冲去等场景。通过此作品纪念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以及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

三、时代性

霍去病墓石刻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征。石刻群在技法上采用了线雕、圆雕、浮雕相结合的手法,依据原石的形状与特征,对原石进行打磨雕刻,使石刻具有浑然一体的表现力。石刻群虽技法高超,但观察每个石雕,又显现出拙朴或是意犹未尽之意。自汉武帝开始,厚葬之风渐渐兴起,丧葬制度以纬学为核心,尤其推崇神仙方术。《史记》中记载,“孝武皇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这表明汉武帝将儒学中的礼融入祭祀中,延续“封禅”的礼祭。这组石刻群就有集大成之意,具有儒学礼制的“封禅”,又有道家“无为”的思想寓于其中。将西汉雕塑与秦雕塑对比可以发现,西汉雕塑受楚文化影响极大,艺术风格呈现出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相融合的艺术趣味。霍去病墓石刻群就饱含这种艺术意义,反映了西汉民族交流与融合的发展面貌。这组石刻雕塑群的审美精神又暗含汉代艺术精神,而汉代艺术精神传承自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精神风貌又可以概括为“雄豪”一词,所以石刻群中战马风格沉重浑厚、凸显大气,体现了时代精神。当今主题美术创作必须具备时代性,同时不能失去审美趣味。主题美术创作虽然对内容进行了标准限制,但与此同时要求创作者把握内容并构思创作方向,创新技法与形式表达,推敲作品的时代精神。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弘扬黄河文化,挖掘黄河文化中蕴含的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崔振宽国画作品《黄河赞歌》就以黄河为创作主题,画面避免了对黄河的真实写生,追求意境表达,其中蕴含着崔振宽对黄河的个人情愫,对黄河文化的歌颂与弘扬。“黄河文化”主题创作可以推动黄河文化传承与发扬,以及黄河文化内部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发展。

四、影响及启示

霍去病墓石刻以讴歌霍去病为主题,纪念他带兵讨伐匈奴并胜利的事件,属于历史事件的歌颂,从本质上体现了历史认同。主题美术创作在中国传统美术中源远流长,如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汉墓壁画,以及画像石、画像砖中的历史题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都飽含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从古代典型主题性创作的作品之中挖掘其思想内涵,对研究当代主题美术创作必然有所影响及启示。霍去病墓石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其内涵意旨明确,叙事与艺术表达相结合,是汉代大型石刻艺术的代表,体现了汉代艺术风格与审美,以当今发展的眼光看可谓是主题美术创作的卓越典范,至今仍让欣赏者感受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只解沙场为国死”正是霍去病的真实写照,为我们留下历史的真实痕迹。

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在现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主题美术创作以歌颂英雄为主题的数不胜数,而且典范艺术作品诸多。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进入新高潮,蕴含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体现着国家认同、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更具艺术价值,是彰显中国优秀文化的艺术载体,体现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同时可以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吸引力,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当然,在主题美术创作中应符合主题要求,并具备个人艺术风格及趣味,避免“为创作而创作”,要追求艺术性与审美意味,传达明确的主题,体现深刻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艺术源于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是其对文化的理解与思想的表达,因而主题美术更为深刻的意义便是以优秀的作品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

要想创作优秀的主题美术作品,并使其保持常青,避免政治化,需要进行反思,艺术家需要反思作品之中的问题,而意志主导的国家层面则要剖析实践中引发的问题。中国主题美术的发展不仅需要分析本民族产生的实践问题,同时要借鉴海外主题美术的发展,从而引导中国主题美术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吉永.再议傅抱石革命诗意主题美术创作的借鉴与启示[J].人文天下,2020(24):86-88.

[2]谢静桂.霍去病墓石刻造型样式的类型化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0.

[3]赵成清.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当代性学术研讨会综述[J].美术,2018(8):97-101.

[4]许嘉璐.二十四史全译:史记[M].北京:同心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

西安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