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探索

2021-09-26李梅

中华手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美育德育音乐

李梅

摘 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 ”。小学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何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是小学音乐教师也是全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进行教学探索,力求做到“融思政教育与每一节课当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关 键 词: 美育德;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教学探索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小学音乐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较改革开放之前有了巨大变化,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美育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小学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努力解决音乐教学与思教品德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利用多种资源有意,有机、有度地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把校美育工作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任务落实做细。

一、学校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

(一)学校美育与德育之间的联系

学校美育、即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檀传宝教授是在《美育和德育关系的理论界定》一文中指出,美育与德育的联系主要有二:一是相融关系。即相互融合成不分你我的关系;二是相成关系。即相互促成、相互推动的关系[2]。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与德育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音乐艺术的手段,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音乐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感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世界,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育人目标。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强化德育、智育教育具有辅助功能,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魏子爽在《青年与社会》2019年24期《当代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不被重视、教育模式僵化、方式单一是主要存在的问题[3]。冯宇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分析指出:一些旧的观念和做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仍然存在,例如在音乐课的教学中,以音乐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为重点,忽视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能力养成,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审美教育[4]。张文运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认为,教育针对性不明确、教师资源缺乏、教学方法不灵活是目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一些主要问题[5]。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调查咸阳周边地区部分农村、城镇学校的音乐教育现状,认为目前影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实施美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育工作者没有充分认识到音乐课程的价值

音乐课程的价值之一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真挚的情感表达,美的感受作用于人的心理,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德国著名的音乐教学加奥尔夫说过“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但是在實际教学中,音乐教育的育人作用被忽视,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在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上,认为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是思政课老师的事,与音乐课老师没多大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音乐教学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让学生在音乐审美能力提高的同时,精神境界、思想品德也得到升华[1]。

(二)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重技轻艺”

有些教师从理论上清楚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教中学中,受教学水平,教学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不能从审美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精神文明教育,重技轻艺,只教知识和技能,不教审美。

(三)教学过程中“两张皮”的问题

这也是目前音乐教学实施美育过程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是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上,很多音乐教师常常把这几方面割裂开来,不能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四)教学模式,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影响着美育教育的质量

有些老师只是为了完成小学音乐教学任务而上课,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都是音乐教师在讲台上讲课,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放音乐,看看视频,然后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音乐教师只是在课堂总结环节顺便提到一些德育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方面的一些知识,但是没有上升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音乐教育以情动人,以美育人,情感、态度、价值观被放在三维目标之首[7]。

除此之外,小学音乐课课程资源开发不足,整合度不高[6],唯“分数论”,重主课轻副科,重智育轻德育,流行音乐文化兴起,网络文化冲击,师资力量不平衡,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育机构的异军突起,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小学音乐教育健康的发展。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探索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教育能力

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是这一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与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审美修养有关系。

1.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

教师个人的审美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师德,身体力行为学生做表率,同时还要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审美意识,用出色的专业技能,良好的个人素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拓宽文化和专业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身的审美修养,站在时代的前沿用素质教育理念实施音乐教学,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教师要树立“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并将这一基本理念贯穿于音乐教学全过程。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渗透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1]。具体说来就是将培养审美感知力—深化审美理解力—发展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一过程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兴趣,学生通过歌唱、演奏、律动等形式参与具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加深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蕴含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感染。

(二)在音乐教学中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音乐知识的学习和音乐技能的审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感染作用,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1.深挖教材,明确思政育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普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教材中既有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也有抒发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作品,传承民族文化的作品,还有其他民族国家的优秀音乐作品。教师要钻研教材,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品德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形成明确的目标写入情感态度目标中。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可以设计相关环节,让思想道德教育能够在音乐课程中体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如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器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在畅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乐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观,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2.丰富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1)运用直观化的教具

小学音乐教材中很多素材都体现了人文主义,但是学生很难体会到音乐中的思想情感。教师可以用图片、卡片、视频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以及思想道德教学内容。《义勇军进行曲》是每个中国人都必须会的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教师在教授学生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阅各种相关的资料,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歌曲作者生活的年代的艰苦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欣赏歌曲《我的祖国》时,将该歌曲作为视频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景色,学生能够通过观看视频深入地理解“祖国”一词的含义,将家国情怀埋藏心底。

(2)利用发达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发达的传播手段,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便利了、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监管的难度大,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和虚假信息也在网上传播,学生因为年龄小,对事物的判断力还不够成熟,没有定性,看到这些内容时会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行为方面受到错误的引导。针对这种不良现象,教师要果断出手,抢先占领教育阵地。教师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信息和资料进行鉴别,将好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和资料引入课堂,使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也可以自制教学用课件,如将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段和发现拍成有趣的短视频作为教学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通过美育教育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音乐教学中应适度把握思想教育的容量和分寸,不能无中生有,把思想教育内容无限扩大拔高,从而使音乐课成了说教课、政治课。例如:在打击乐曲《老虎磨牙》时,不能牵强附会扩大到不讲卫生,学唱歌曲《咏鹅》时拔高到培养勇敢的品质。

2.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好音乐,只能给予学生一些恰当的引导[8]。通过音乐育教育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将精心提炼的思政元素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创建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地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审美实践活动中去。

3.教师要对以往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及时总结,保留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创造性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改革和促进我国音乐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4.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延伸到课外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性的音乐活动,例如合唱队,器乐队、歌唱比赛、合唱比赛、中小型的音乐会等,通过这些集体性的课外音乐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等,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教育的特征,把德育教育融入审美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融思政教育于每一节课”的教育指导方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以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优化课程内容,抓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制定育人目标,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将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学校也要大力支持重视音乐课程,完善德育教评体系,鼓励教师不断地创新,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课题信息: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小学音乐教学法》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KCSZ038)。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0107/t20010701_80353.html.

[2]檀传宝.美育和德育关系的理论界定[J].中小学管理.1999(11).

[3]魏子爽.当代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9(24).

[4]冯宇.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若干问题浅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张文运.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2018(12).

[6]王雨辰.现行小学音乐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其改革探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0(1).

[7]杨丹.小学音乐课程实施的困境与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0(8).

[8]马磊.关于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1).

猜你喜欢

美育德育音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