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
2021-09-26王飞
王飞
摘 要: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尤为突出,其作用也日趋重要。现阶段,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明显,其权力也没有得到保障。在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想提升质量,就需要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尤其是要充分调动高校学生党员参与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性,让其能够为党组织内部事务更好地服务。本文就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容进行阐述,分析高校党建工作产生的问题及原因,最终探索出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8-0096-0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高校党建工作逐渐从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作模式。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依旧沿用此前的模式,用固化的思想应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然会导致诸多问题,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强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从党组织先进性出发,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加强学生党员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高校不仅是培养国家人才的摇篮,更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始终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视作高校党组织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学生作为党组织中的新鲜血液,为党组织注入了鲜活的力量,是其中最富有生机的全体[1]。尤其是近些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快速增加,相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高校有长达3—4年的学习、生活时间,而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因其文化素养较高,凝聚力较强,也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添了许多活力和色彩。
二、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所在,也是促进学生思想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几代人的坚持和努力,而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阵地所在,承担了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责任,也为中国共产党不断输送更多人才[2]。可以说,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党的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能够加强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不断消除落后思想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这对高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有利。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增加,质量却未提高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发展的党员人数在320万人次以上,而在党委办的相关文件中有明确要求,发展党员需要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党员人数[3]。党员质量的提高也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基础。虽然党委办的要求如此,但在具体实际执行的过程中,高校党建工作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具体来说,高校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党员质量却并未提高,主要原因在于一部分高校认为只有将党员数量提升上去才能证明达到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完成标准。基于这一思想,有些高校忽视了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对党员质量不够重视。
(二)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较为薄弱,硬性指标化严重
党组织对于入党有完整的流程和考察机制,尤其是申请入党时对于申请人的政治标准会进行严格的考察。而入党动机多种多样,即便学生入党动机合理,在考察的过程中也很难验证其动机的正确性。现阶段,一些高校将申请人的学习成绩、担任职务、获奖情况等一些硬性指标作为考察入党资质的唯一标准,始终有失偏颇,而对高校学生入党动机的考察也存在不足的情况。
实际上,高校中不乏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高校学生,而这与是否是学生会干部、学习成绩的好坏或者获奖的多少都并无关联,这一群体一旦混入党组织,對我党的形象会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高校党建工作形式化严重
高校党建工作既要严格执行党组织的相关程序,还要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合理对高校的党建工作内容进行升级和优化,以确保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在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时往往仅注重发展形势,却忽略了发展成效,致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效果不显著[4]。比如,高校学生党组织在开展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会定期举行相关活动,但缺少相关教育内容,导致许多高校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思想内涵缺乏深刻的理解,并未充分了解和把握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导致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在政治觉悟和思想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不仅如此,部分高校开展党建工作的形式也比较单调,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学生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热情,同时也阻碍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四、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质量提升的路径
(一)党组织建设创新方面
高校党建工作通常是由党支部牵头,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信息的传达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般由各院系党组织主要负责开展,高校学生数量众多,仅依靠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思政教育并不能完成任务目标。首先是思政教育的内容较多;其次是开展思政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这也要求高校必须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和人员,多方面、多角度地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仅如此,还要大大提高针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人员的培训内容和质量,让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整体提升其水平,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更要科学、合理、全方位[5]。
除此之外,高校党建工作还要建立联动交叉机制,无论是学生组织还是学校部门组织都要将其纳入党组织建设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其进行扁平化管理和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员、辅导员的优势,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以便在党建工作中能够做出正确地判断和调整。
(二)开拓高校党建工作新阵地,营造新氛围
在信息化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使得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影响逐渐加强,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挑战,还有机会。因此,推进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进程成为如今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能够使党组织完善自身建设,增添新的活力,还能够切实解决党组织各支部不能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完成工作的难题,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党组织可借助互联网、手机等多渠道随时随地开展党建活动,从而解决空间和时间带来的阻碍。这一方式不仅能够拓宽党建途径,丰富党建形式与内容,还可以激发高校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以此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
而在党建活动的内容方面,高校要不断革新,从以前传统的开会、汇报文件等方式转变为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关注国家时事,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和平台,促进党组织内部的沟通与交流。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利用互联网,构建党建工作平台,宣传党建工作内容,推广党建工作活动,提高党组织在高校学生心中的地位。
(三)做好高校党性教育的培训与规划
高校学生的党性教育培训是牢固党员思想基础的根本保障,是强化其责任与担当的重要途径,還是转变高校学生党员宗旨意识的必然选择。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做好相关的培训与规划,不断加强高校学生党性的修养和锻炼,保障他们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参与到高校党建工作当中,为人民服务。除此之外,高校党建工作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先进党员事迹,例如谷文昌和杨善洲等在进行改革时为群众谋利益,为党组织负责的精神[6]。
党性教育工作需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其一是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培训贯穿始终,其二是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教育统筹协调,其三是坚持高校学生培训与专业课学习的有机结合,其四是要利用现代化信息平台开展教育工作。教育的内容要秉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针对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情况规划培训内容。
(四)引入任务牵引和奖惩机制
总而言之,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要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合理安排常规化任务,还要落实监督计划,配合高校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本领和服务意识。为了在学生党员中形成一种拼搏向上、追求真理的氛围,高校有必要通过党员榜样或者党员风采工程等活动来展示党支部的党员形象,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够让高校学生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者、学校校风建设的推动者以及重要思想的实践者。过去存在的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以及那些表现突出没有奖励、没尽义务也没有惩罚的情况都将彻底变革,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对未履行党员义务的党员给予一定的处分。与此同时,高校要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严肃氛围进行改善,高校中轻松愉快的氛围更有助于学生融入群体,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容易实现教育目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于党组织而言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中发现的弊端以及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的手段,从党建工作的制度、方式和活动等方面加强党建工作,以此体现党组织的优势所在,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组织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贵平. 构建和谐校园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探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5(08):41-42.
[2] 田甜.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探究[J]. 成才之路,2014,20(02):102-103.
[3] 张金媛.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创新模式的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9(05):35.
[4] 汪斌.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2,4(11):65-66.
[5] 王端藓,王青耀,赵钦. 新时代高校“大党建”体系建设与路径创新[J]. 学理论,2020,4(07):104-107.
[6] 张旖轩,李维庆,赖淑宜. 新时代高校党建质量提升路径思考[J]. 师道:教研,2019(07):57-58.
(荐稿人:秦茂森,济南医学院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