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雷雨》节选为例谈中职戏剧教学
2021-09-26王熙娜
《雷雨》节选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第四版)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和中国戏剧。其中在中国戏剧部分,教材选用了古代戏剧代表《窦娥冤》和现代戏剧代表《雷雨》作为学习篇目。意在通过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来了解中国戏剧,进而掌握戏剧常识,解读戏剧作品。
《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1934年7月首次发表于由巴金任编委的《文学季刊》上,是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讲述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并最后引发的悲剧。教材选取了四幕话剧中第二幕中的片段,所选情节描写的是鲁侍萍从济南来看望女儿,被周朴园续娶的太太繁漪叫到周公馆,发现这家的主人是周朴园,然后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恰好也来找周朴园谈判,以这两件事展开反映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雷雨》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通过学习它可以对戏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了解戏剧常识,提高对戏剧的鉴赏能力。中职学生初学戏剧阶段,教学目标主要为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创作背景,体会戏剧矛盾冲突的魅力,以及通过语言的品味来分析戏剧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点。
在整个戏剧的学习过程中希望学生能够达到学会一分为二的评价人物,把握剧中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学习后自觉进行自我思考,比如戏剧主题的新解:深思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理解危机。
一、剖析学生特征,有的放矢
职业学生尤其是县级职业中学学生,学生多为家庭特殊人群、留守儿童及家庭贫困学生三种类型。他们普遍语文素养不高,对学习文化课程提不起兴趣,同时缺乏自信,有自卑感。针对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方法掌握不恰当,不善于思考问题等特点,课程设计要穿插多种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享受自己的成果。同学们对经典文学了解甚少,尤其对于戏剧的学习还是初次接触,所以在教学中还要时刻注意结合戏剧的特点来展开课程。要多加入一些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地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深意。
《雷雨》节选作为基础模块下册中的学习课文,教学对象为高年级学生,他们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心智都较低年级学生更胜一筹,他们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欣赏文本能力,且具有相对独立的思考能力、敢于提出问题,也就更适合在这个阶段学习剧作文体。
二、有效整合影视资源,课程导入激发兴趣
在《雷雨》节选的教学中选择播放《满城尽带黄金甲》片段来导入新课,《满城尽带黄金甲》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2006年风靡全球的电影大片。影片借助了曹禺先生的《雷雨》结构改编而来,被称为宫廷版的《雷雨》。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为了借助电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知道如此精彩的电影和故事其实是借助了中国剧作史上的丰碑之作《雷雨》改编而来,从而体现了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上演近百年依然可以经久不衰,从而引出学习的篇目。一般的经典剧作都会有相应改编而成的电影,教师可以把这样优质的资源带进自己的课堂,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戏剧作品。
通过电影的导入便可以顺利成章地介绍《雷雨》这部作品,《雷雨》是曹禺先生在一九三三年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多幕话剧,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引导读者去思考这悲剧的社会原因。第二幕是全剧的重点场次,着重描写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分离三十年重逢时的思想性格冲突,其中还交错着周朴园和蘩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 被陈为 “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在介绍作品的内容中可以补充历史及伟大的作家对作品的评价,例如:
现代文学家巴金:《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现代戏剧家李健吾: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现代翻译家黎烈文: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雷雨》,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劇。
接着千呼万唤始出来,伟大作品作家及创作背景的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组织起抗日宣传队,曹禺担任了宣传队长。他和宣传队的同学们坐火车到保定去宣传。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位姓赵的魁梧大汉,是长辛店铁厂的工人。曹禺从心里钦佩这位工人的爱国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构思的话剧《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鲁大海的人物形象。几经揣摩构思,又用了6个月全神贯注地写作,曹禺终于完成了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三、分析戏剧要素,揣摩人物心理
戏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这都是戏剧创作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所以,让学生学会分析戏剧要素便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往往这也是学生难以突破的环节,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分析再进行活动探究,分组讨论的方法来完成。
1.分析戏剧人物语言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例如: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 (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打我的儿子?(这一句反映了侍萍怎样的思想变化?第二句的语言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怎复杂感情?
2.用“连连看”来分析舞台道具
分析舞台道具可以采用“连连看”的方式,直接把道具作用和道具代表在黑板上显示出来,然后再让学生用连线的方式来使其一一对应。这样的学习方法会降低初次学习戏剧所带来的难度。
3.用“小小辩论赛”来揣摩戏剧人物心理
在学生自主揣摩了人物戏剧心理之后,可以开展一个关于《雷雨》的经典辩题。对关于周朴园对于鲁侍萍的“怀念”,历来有“真情”“假意”两种说法。周对鲁侍萍究竟有没有感情?通过辩论的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在深刻解读人物之后各抒己见,这是一种自发性的思考。
四、体验式学习,巧妙突破重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主要矛盾冲突是学习戏剧的重难点,如果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来了解人物形象和戏剧冲突,学生始终没有办法与人物到达共情,让知识点显得冰冷而没有温度。所以可以采用一些扮演角色排演剧本的方法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对人物和矛盾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一百个学生心目中有一百个人物形象。
1.用“小小招聘会”来分析人物形象
在排演之前,可以采用了一个“小小招聘会”的活动,让学生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全班分为两个组,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导演,其余同学选取《雷雨》片段中的其中一个角色作为自己的应聘角色。应聘演员根据对角色的理解制作一份人物简历并依次陈述自己的应聘理由。最终,由导演选择心仪的演员,排成话剧。在应聘的整个过程中,既让同学们完成了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又完成了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并且制作简历正好可以发挥职业中学的学生专业所长,达到学以致用。
在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和配合”为语文课程的八大目标之一。那么招聘会的模拟既可以展示制作简历的技能又可以进行职场面试的初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用“小小话剧团”来分析故事情节
表演互动是体验的关键,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遵循“自主体验原则”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自发自觉的学习。在完成“小小招聘会”之后,学生就可以进行《雷雨》第二幕的戏剧排演,在演绎中充分地体会戏剧的魅力。
在学生完成活动之后,教师可以进行观点输出。例如:周朴园人物形象分析。
(1)一面:自私、绝情、冷酷、虚伪、残暴、血腥、金钱至上(主导性格)。
①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看——内心虚伪绝情;
②从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看——封建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③从周朴园与妻繁漪的关系看——封建专制家长的体现。
(2)另一面:多情、温情、人情味、善——封建资本家,专制家长表现:
①时隔多年,房间仍然保留鲁侍萍在时的格局;
②想用钱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
③努力维持家庭的和睦,极度重视家庭。
(3)整体总结
①周朴园——封建资本家,封建专制家长;
②鲁侍萍——底层劳动人民的剪影;
③鲁大海——有思想觉悟的年轻工人;
④周萍——逃避问题的懦弱者。
五、深化戏剧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戏剧学习中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不是新鲜做法,但是要有的放矢地增添教学环节来达到在体验式学习中所承载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师需要思考两个核心问题:一是经典戏剧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二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对于中国文学能够真正做到发自内心的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散文《四郎探母》使我印象深刻。她說到:“文化,或者说,艺术,做了什么呢?它使孤独的个人为自己说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义。艺术像一块蘸了药水的纱布,轻轻擦拭他灵魂深处从未愈合的伤口。文化艺术使孤立的个人,打开深锁自己的门,走出去,找到同类。”这也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能够传承且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徐磊.中学语文中的戏剧文学教学及其美育功能探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7(5).
[3]高玉洁.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中传统戏剧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四川戏剧,2015(7).
[4]陈小龙.中职语文戏剧教学实施体验式学习的策略[J].职业,2009(7).
[5]金星.批判性思维与戏剧人物形象鉴赏——以《雷雨》(节选)教学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9).
[6]李静.浅谈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J].戏剧之家,2019(10).
[7]柳靖.曹禺《雷雨》悲剧意蕴的多维解读[J].大众文艺,2020(2).
王熙娜,云南省牟定县职业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