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阅读现状与阅读期待的双重关注

2021-09-26杨健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名著整本书读书

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与“教读”“自读”组成了阅读教学的三驾马车,确立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也掀起了整本书阅读研究的热潮。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教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教师对此缺乏清醒认识,因此此类研究多数停留在教师如何实施课内导读的层面,其实质还是着眼于教师“如何教”,没有充分关注学生“读什么”“如何读”“读得怎样”。教学的起点是真正了解学生的已知与未知[1]。因此为了全面掌握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我们《农村初中整本书阅读现状和策略研究》课题组对西部农村多所初中学生进行了整本书阅读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调查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回收问卷1384份,参与学校既有城乡结合部学校,也有乡村学校,既有初中,也有九年制学校的初中部,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基本能够反应农村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

一、阅读现状

1.阅读数量。有54%的学生年阅读量在5本书以下,有36.71%的学生年阅读量不足3本。年阅读10本书以上的学生仅占13.73%。阅读量明显不足。有9.68%的学生12本初中必读名著一本都未读完,19.94%的学生课本推荐名著一本都未读完。考虑到统编教材已经实施近三年,这些数字也能反映出整本书阅读在农村的开展情况还不尽人意。

2.阅读时间。47%的学生每天没有固定的读书时间,阅读较为随意,33.16%的学生每天能保证至少半小时的读书时间,4.99%的学生每天几乎没有读书时间,且高年级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少于低年级的学生,说明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不强,自主阅读的习惯还未养成,课业负担增加对整本书阅读的消极影响确实存在。

3.阅读视野。一是阅读内容。一共七个选项,可多选。文学名著仍然是学生最喜欢的阅读内容,占比最高,为55.4%。随着年级升高,网络言情小说受喜欢程度逐渐增加,武侠、玄幻、惊悚类小说普遍受到欢迎,占比达到45.22%;动画卡通类占18.93%,排第三。为考试而进行的阅读占到学生总数的30%左右,为休闲、娱乐打发时间而阅读占到学生总数的27.31%。这说明初中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较为集中,学生对自己阅读内容的选择范围有限。二是阅读载体,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有16.98%的学生选择“电子书多于纸质书”,选择“两者差不多”的占25.43%。有33.74%的学生选择手机或电脑阅读,说明纸质书仍然是主流,但阅读电子书已经成为趋势,提示我们阅读指导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三是书籍来源。有70.23%的学生选“藏书或购书”,说明目前农村图书资源没有被充分开发利用,借阅图书的习惯还没有形成。

可以看出,有限的资源,有限的选择,使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偏少,阅读范围偏窄,阅读时间不足,整体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二、阅读品质

除了外在的整体表现,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读得怎么样。我们调查了“阅读动机”“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收获”四个方面的情况。

1.阅读动机。有70.38%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增长见识,还有54.77%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满足兴趣,也有30.71%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为了考试,有27.31%的学生认为阅读只是为了打发时间,且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加。这提示我们要加强对学生读书目的的教育,防止学生读书功利化、短视化。

2.阅读兴趣。是否喜欢阅读整本书,有77.75%的学生喜欢或较喜欢,主观态度积极,但存在着年级差异。八年级学生对名著的喜欢程度远低于七、九年级。有23%的学生选择不喜欢。有15%的学生更喜欢看电视剧,10.19%的学生更喜欢打游戏,4.34%的学生选择喜欢看动画片,还有21.97%的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为“不喜欢文字”,13.08%的学生选择“看不懂”,1.95%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学语文。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但是对于基础学段而言,五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建立起对语言文字的亲近感,不喜欢文字,超过十分之一的学生直接选择“看不懂”,至少说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积极状态带来的心理愉悦”这样的目标还未达到[2]。有21.24%的学生选择“喜欢但没时间阅读”,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3.阅读方式。是带着任务阅读还是随意阅读,有63.51%的学生选择前者。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摘抄占52.82%,和学生交流探讨占38.58%,圈点批注占31.07%,提出看法占29.77%,写心得占21.03%。可以看出,随着阅读任务难度加大,学生参与率明显降低。对于选择怎样的阅读方式,46.53%的学生选择“各自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选择“自主阅读课本规定名著”的只有10%左右。这说明,目前大多数学生更习惯于完成摘抄之类的低层次、缺乏创造性的阅读任务,但也表现出了自主阅读以及与别人分享阅读感受的强烈意愿。

4.阅读收获。高质量的阅读包括阅读方法的正确运用、主体自身的独特情感体验、读后对内容的复述、串联与整合等。

(1)能否运用基本阅读方法。一是通读的意识,即遇到阅读障碍如何解决。有80.49%的人选择中断阅读,直至问题解决,只有20%的学生选择做好标记,再回头解决。说明学生还是习惯于用读一篇文章的方法来进行一本书的阅读。二是略读的技能。只有13.2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通过略读了解整本书的内容,这说明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助读系统的运用,即是否借助目录和序言、后记等进行阅读。有64.67%的学生能够先阅读目录和序言,把握整本书的结构。

(2)读中能否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有20.8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借助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说明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的情感体验还重视不够,阅读的专注程度还有所欠缺。

(3)读后能否复述内容。只有31.79%的学生能在读完一本书后复述书的主要内容,60.69%的學生有时可以进行复述。说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概括能力,但还需要加强和提高。

(4)读后能否表达自己观点。有31.86%的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评价或观点,还有12.36%的学生几乎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了解上,还不能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阅读的深度还不够,阅读中的高阶思维训练还需要加强。

总体而言,学生为考试而读的目的较为突出,阅读方法欠缺,阅读任务挑战性较低,阅读收获有限,阅读品质不高。

三、阅读期待

教师以“倾听”学生为第一要务,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3]。因此我们还调查了学生在阅读方面对老师、学校、家长的需求。

1.对老师的期待。希望老师为阅读做什么?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推荐书目、传授方法、组织交流心得、组织分享笔记、组织阅读活动。可以看出学生需要的是老师的帮助而不是过多干预。

2.对家长的期待:53.97%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够提供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49.78%的学生希望家长能购买书籍。有26.52%的学生希望家长能和自己一起阅读。这说明孩子们不仅期望有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也渴望能与家长进行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这对我们的整本书阅读实施也提出了新的任务。

3.对学校的期待:排在首位的是希望学校提供图书,占到33.45%,说明学校在图书的借阅和使用上并未满足学生的需要。有22.18%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辟专门的读书时间,有15.61%的学生要求减少作业量,腾出时间。这和21.24%的学生认为“喜欢但没时间读书”可以相互印证,说明阅读时间的问题不容小视。96%的孩子希望学校多开展交流分享活动。

四、思考建议

整本书阅读的主体是学生,一定要把学生的阅读现状和阅读感受放在第一位。一是关注阅读状态,充分依据学情确定整本书阅读的进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会热热闹闹走过场。二是关注阅读期待,满足阅读愿望,解决阅读困难,提供阅读保障,确保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落实,有序推进。结合学生、教师、家长访谈和其他学者研究成果,我们提出如下策略。

1.降低目标要求以适应学生基础薄弱的事实。农村学生阅读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学生还处在“学习阅读”而非“通过阅读来学习”的阶段[4],我们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应该有所调整,要依据教材导读,更要结合学情,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对语言文字、对书籍的亲近感作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任务。

2.现阶段以在校阅读为主开展整本书阅读。要充分估计、理性应对学生阅读的客观困难。农村寄宿生在校集体住宿,在家大多也没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加之受经济条件、家长认识不到位等的影响,学生整本书阅读面临家庭支持乏力、家长共读难以实现等诸多困难,学生居家阅读较难落实。教师不能满足于上好几节名著导读课,要想方设法帮助、支持学生在校开展全过程阅读。后续建立课内外连贯、校内外衔接的整本书阅读一体化机制尤为重要。

3.关注并兼顾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期待。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学习,整本书阅读更是如此,因此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想法和期望,我们必须了解[5]。教师的导读只有和学生的期望同频共振,才能事半功倍。我们要指导好教材指定名著的阅读,也要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指导建立包括同伴、教师、家长在内的阅读共同体,常态化开展阅读交流分享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自主阅读意识。

4.合理设置阅读任务,提升阅读技能。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是学生持续阅读的有力驱动,可以激发学生产生高品质的思维成果。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布置抄抄写写之类的“体力活”,要将不同难度的任务进行组合,保证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阅读。阅读速度的提升和阅读质量的提高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强烈的阅读愉悦感和成就感[6],因此对阅读技能的指导、方法的传授必不可少。

5.充分保障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极其有限,要特别重视学生阅读时间的保障。一是学校统筹安排,开辟专门的阅读时间和空间;二是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落到实处;三是语文学科自身要向内挖潜,优化作业设计,减少书写作业,增加阅读作业;四是帮助学生规划、利用好周末和节假日时间。

6.重视信息技术在整本书阅读中的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关键要适时、适当、适度。一是利用电子书解决纸质书短缺的问题,二是运用网络微课程等方式扩大名著阅读指导的覆盖面,三是培养学生搜集、提取、整理、鉴别信息的能力,从而将校内外的阅读进行有机衔接。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套路,但是,学生的阅读现状一定是我们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学生的阅读期待一定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阅讀情境,唯有此,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才会被唤醒,整本书的阅读才会真实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46.

[2]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3.

[3]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6.

[4]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6-7.

[5]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5.

[6]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5.

【课题:陕西省教育科学院专项课题《农村初中整本书阅读现状及策略研究》(立项编号XDKT6104)阶段性成果。】

杨健,陕西省永寿县马坊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名著整本书读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我爱读书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