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塑生命意识

2021-09-26周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8期
关键词:藤萝宗璞紫藤萝

周燕

宗璞先生的父亲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姑母冯沅君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书香门第的传统文化濡养,使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抗日战争、反右、文革,这些时代创伤不仅没有摧垮她的心灵,更成为她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丰富了她文学创作的内容,充实了她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她作品的思维深度和广度,让她的作品更具厚重感。因此,在学习她的作品《紫藤萝瀑布》时,要引导学生体会她作品中传达的儒道文化思想,进而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文章传达的生命观,学习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课前多篇助读,初识“乐生贵生”的生命意识

任何一篇文章的创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作者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她的的相关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和世界观形成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之前,我带领学生阅读了宗璞先生的另外五篇文章:《1966年春夏之交的某一天》《蜡炬成灰泪始干》《哭小弟》《药杯里的莫扎特》《好一朵木槿花》。这五篇文章有日常生活的烦恼牵盼,普通人士的苦乐悲欢,极富有人间烟火气息。无论是文革时屈辱的经历,中年时亲人的离世,亦或病痛的折磨,作者在痛苦失意之后都能做出积极的人生思考,开解心结,超越苦难。作者的这种生命意识和生命观贯穿在了她的众多作品中,因此教读《紫藤萝瀑布》,把它和这些作品放在一起关联阅读,就能体会作者始终如一的精神世界,对作者的生命意识和生命观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二、品读藤萝形象,探究传统文化传递的生命内涵

1.纷说藤萝形象,体会劫难后对生的自信与希望。

这个环节让学生集中阅读文章的第二至第六自然段,同学勾画出描写紫藤萝的语句,并批注紫藤萝形象的认识,教师则重点引导学生品读“我在开花”,并由紫藤萝引申到生活当中去,思考像紫藤萝一样的小弟、父亲和宗璞本人,体会语言背后所传递出的生命的自信,生命的希望。

作者停下了脚步看到了一树的繁茂灿烂辉煌,用极其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她心中的紫藤萝瀑布,尤其令人动容的是那句“我在开花”。初读文字学生极容易认为“它们在笑”是因为生的喜悦,“它们嚷嚷”是因为欢快热闹。可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药杯里的莫扎特》中的这样两段话就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莫扎特可以说是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给人的是几乎透明的纯净。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用欢乐、快乐的字眼不足以表达,他的音乐是诉诸心灵的,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是蕴藏着信心和希望的对生命的讴歌。”“在死亡的门槛边打过来回的人会格外欣赏莫扎特,膜拜莫扎特。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点没有委顿。他贫病交加,以致穷死,饿死,而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宗璞《药杯里的莫扎特》)这两段文字在说莫扎特和他的音乐,何尝不是在说遭遇不幸、经历苦难的紫藤萝瀑布和这样的人?紫藤萝花的“笑”“嚷嚷”带着孩子气,却是孩童天真淳朴心灵的写照,“我在开花”,不是为了争春,也不是为了献媚(无蜂蝶,无游人),而是作为花的本分努力绽放,印证了《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她和父亲最爱的那句诗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欢乐”“快乐”之所以不足以表达,那是一种短暂的心理情绪,不持久,容易消散,而“自信”“生命力”则是内在的长久的精神力量,是生命的源泉。

2.体会情感变化,探究作者对生命的深刻认识。

一树繁花,不仅惊艳了眼睛,更震动了心灵。这样繁茂辉煌的藤萝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情感线索,我们会发现:因为小弟病重,作者内心充满了哀痛,此时她的心里更多萦绕的是对“生与死”的迷惑,对亲人即将离世的痛楚;可是,当她看到这一树繁花,眼前紫藤萝的繁茂与辉煌让她想起了昔日藤萝的凋落与凄惨,重新感受到生的宁静与喜悦;进而认识到生命的无止境,生命的永恒,认识到人类的历史就是由这些平凡的人创造的,于是振奋精神,投入到新的生活。

儒家文化,强调入世有为,引导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道家文化,强调出世无为,引导人在逆境中淡泊名利、从容自若。而宗璞的作品深受这两种文化的影响,她的生命观既有儒家的仁爱精神、忧患意识,也有道家的无为意识、超越意识。十年浩劫遭受的摧残不可逆回,弟弟的生命不可挽回,这些苦难无法逃避,只有积极去自我开解:弟弟虽然生命消逝,但是“他没有恨事。他虽无可以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却有一个普通人的认真的、勤奋的一生。历史正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宗璞《哭小弟》)他如藤萝努力地开花,认真地活过,留下了生命的痕迹,他的生命在历史中永恒。自己也不应该过分哀痛,应当看到生命的绵延和希望。

三、追溯观念的形成,感知传统文化的精神濡养

同样面对不幸,有的人沉沦,而宗璞先生却能够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她用一颗豁达的心面对生活,即便遭遇挫折,也不会因岁月的捶打而变得尖酸刻薄,而是在岁月的磨砺里变得宽厚温和,生命才更有韧性。那么,宗璞先生能够拥有这样的生命意识、这样的豁达心胸,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先前下发的阅读材料,小组交流,集体探讨后发现,作者生命观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家庭的濡养,传统文化的浸润,艺术的熏陶,自然的启示……而其中对她影响最大的则是父亲和阅读。

冯友兰先生是中国哲学家、教育家,他被誉为“现代新儒家”。宗璞先生认为她父亲身上“一方面是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担得起,一方面是佛、道、禅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看得破。正是这样的互补,中国知识分子才能在极严酷的环境中活下去”。(宗璞《蜡炬成灰泪始干》)父亲的精神引领着她,照耀着她,在七十多岁因眼疾几近失明的情况下,宗璞先生还是坚持她的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创作,其精神力量来自于父亲,来自于她对生命的认识。

宗璞学生时代的精神偶像是蘇东坡,她特别喜欢阅读苏轼的《东坡乐府》和李商隐的《李义山诗集》,她在《〈幽梦影〉情结》中说:“再读时渐渐明白,于我心头拂之不去的,是中国文化对人生的智慧态度和与万物相知相亲的审美心理。”这种传统文化的濡养渗透到她的生命,她的创作,是她始终能保持对生命的信仰与热爱的无尽源泉。

《紫藤萝瀑布》的学习只是一个引子,宗璞先生在我们每个人柔软的内心种下了生命的种子,而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能引导学生在传统文化的阅读中滋养心灵,强健灵魂,那么每个人都能成为盛开的紫藤萝花。

猜你喜欢

藤萝宗璞紫藤萝
宗璞:九十梦圆
农家即景
美丽的紫藤萝
藤萝架下的童年
一不留意(二)
宗璞的南东西北
一弯藤萝月
紫藤萝瀑布
宗璞:喷发英武正气
紫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