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的职业支撑

2021-09-26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师者职业素养

@ 韩宝志(天津大学档案馆馆长):

作为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职业,教师队伍如何撑起这个重任,其背后的职业支撑则是极其重要的。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热爱这个光辉的职业。无论任何时候,都首先想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无论何时何地考虑任何问题都要首先考虑到自己教书育人的天职,忠于这份职业、忠于自己的岗位、忠于自己的这份工作,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和日常。二是钻研业务,认真思考自己教学的内容、找准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的收获。三是职业支撑的源泉与动力是挚爱、真爱。真爱学生,从严要求,一丝不苟,规范学生日常的一言一行,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同时,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走大道、正道。四是教师的风范—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引路人,教师一言一行闪耀的光芒能够化作学生前进的灯塔。

@ 陈鷟(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教师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职业,尤其在中国。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八个字道尽了教师的职业支撑。为师者首先需要学识高明。虽然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作为教师,至少在自己的专业学识上要高于学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生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学习能力也很强,为师者要保持“学为人师”就更难了,因此今天的教师要真正做到“学不可以已”。为师者还要身正,从德行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在义利之间,为师者必须选择义。然而,教师也身处社会之中,虽说学高、身正是教师应有的素养,但都是教师自身内在的职业支撑。如果仅靠教师主观努力,而客观上没有支撑,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短时间可以,长时间不行”“对少数人可以,对多数人不行”。因此,国家和社会一定要关心教师,在教育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学习进步提供条件,为他们的地位和待遇提供保障。唯其如此,才能在内外两方面构筑起教师的职业支撑。

@ 任延明(青海大学副校长):

一是理想信念。教师有了正确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便有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心、任爾东西南北风的执着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勇气;便有了把握教育的方向,辨识教育的智慧和担当,守住教育的纯粹和美好。二是职业热爱。“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这些都源自教师强烈的使命感和对教育事业的由衷热爱。三是职业奉献。广大教师甘于奉献,安于教学,将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们用奉献诠释着教师的光辉,用奉献追寻着育人的幸福成就。四是职业素养。教师只有对学科的知识体系上融会贯通,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善于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大朋友”,是一个善于应用新技术、不断创新和进取的教学好能手。五是职业认同。教师通过教书育人得到了各层面较高的职业认同,实现了个人价值,赢得社会荣誉;同时,国家、社会、学校等不同层面对教师认同感的提升,促使教师队伍日益壮大,全方位保障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 铁铮(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教师的职业发展显然不是教师的私事,而是直接关系着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社会前进、人民幸福的国事。因此,要用战略的眼光看待教师的职业支撑,必须摆在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位置,真正做到教师职业支撑的制度化、科学化、现代化。尽管教师入职时有明确的职业要求,但其职业能力和素养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而这些仅仅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校方和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切实的职业支撑。既要让教师在实践中担当重任、不断成长,也要保证教师素质、能力、水平继续得到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履行教师使命和担当的需要。当前,一些学校对教师的政治学习有较为明确的要求,但对其业务等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存在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能力焦虑,亟须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加以缓解和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在实践层面要做到使用和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科学的规划和可行的路径。

猜你喜欢

师者职业素养
师者,值得人间敬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爱的职业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