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计划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2021-09-26黄思思罗翠英
徐 雯,黄思思,罗翠英
(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 江西抚州344100)
颅脑损伤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后续康复过程进展缓慢,治疗、护理难度较大。而患者及照护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低,导致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依从性及配合能力差,不利于患者恢复[1]。因此,寻求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患者及照护者健康知识水平非常必要。常规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健康教育效果欠佳,对照护者的影响有限,导致患者出院后接受家庭护理的效果较差,不利于预后。实施出院计划护理能够使患者较理想地实现环境转移,有利于患者恢复,对颅脑损伤患者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旨在探讨出院计划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1日~2020年2月29日我院65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标准:①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②患者受伤12 h内到院治疗;③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语言、听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疾病或恶性肿瘤;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23~59(46.81±3.59)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7例,摔伤8例,压砸伤7例;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3~8(6.89±0.76)分。观察组男22例、女11例,年龄22~57(46.83±3.61)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摔伤10例,压砸伤7例;GCS评分3~8(6.90±0.73)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学标准,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患者入院24 h内由责任护士进行床旁入院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院环境、科室工作制度等。责任护士于每天巡房过程中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并为其答疑解惑,指导患者科学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用药。患者出院后,每周1次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状况。干预时间2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出院计划护理干预。联合科室医护人员成立出院计划协作组,把专家意见作为基础,共同商讨制定患者出院计划方案。具体干预步骤如下:①评估。责任护士于患者入院24 h内完成基本资料收集工作,经过充分沟通及连续日常病情监测和护理工作,评估患者及家属需求,制定出院计划。②计划。按照出院计划需求内容及患者病情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饮食指导、日常生活指导、康复锻炼方法、并发症预防等。③执行。护理人员通过语言讲述、提供卡片及视频资料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照护者了解疾病基础知识,将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及应对技能作为健康教育重点。患者住院期间持续动态评估病情改善状况及照护者应对方式,分析照护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案,根据患者不同恢复阶段的特点提供适合该阶段的饮食指导、日常生活及康复锻炼指导,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提升康复锻炼强度。通过充分沟通,与照护者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及时纠正照护者的认知偏差,并帮助其重建认知;了解照护者压力及负性情绪来源,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帮助照护者学会情绪管理。④评价。对出院计划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进行全程评价,检验该计划的有效性并积累经验。干预时间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评分。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时采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量表涉及意识、语言、运动、感觉、共济运动、眼球运动、视野等方面的内容,共15项,总分0~42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神经缺损越严重。②比较两组照护者简易应对方式自评量表(SCSQ)[4]评分。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时采用SCSQ评估患者主要照护者(1名)的应对方式,该量表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组成,共2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3分。其中前12个条目为积极应对维度,分数0~36分;后8个条目为消极应对维度,分数0~24分。③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干预2个月,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问卷的重测效度为0.870,Cronbach′s α系数为0.921,所有问卷均有效回收。问卷涉及遵医嘱服药、康复训练等,以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三级标准评价患者依从性。总依从率(%)=(依从例数+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照护者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照护者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创伤类型,可与其他类型的损伤复合存在,多由交通事故、意外摔倒、高处坠落等引起。由于创伤部位对神经功能造成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头痛、呕吐等症状,尽可能恢复神经功能是该病治疗照护的主要目标[5]。健康教育是颅脑损伤护理干预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升患者恢复过程中的照护质量,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6]。
依从性指患者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进行治疗、配合护理工作,行为遵从医护人员嘱咐。即使是最好的治疗计划,对依从性差的患者也难以发挥作用,治疗护理效果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对依从性较好的患者而言,遵医嘱按时服药、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等能够显著降低医疗费用。而神经功能对机体内生理功能活动调节起主导作用,能够对患者机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进行整体性协调控制;同时,神经系统可通过综合分析促使机体对环境变化中的刺激做出合理应对,实现与环境的统一。基于人脑的高度发展性,大脑皮质成为机体功能最高级的调控中心,并具有思维、意识等生理机能。因此,颅脑损伤可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重视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状况恢复情况具有重大临床意义[7]。本研究中,两组干预2个月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干预2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出院计划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出院计划护理干预由责任护士主导进行连续日常病情监测和护理工作,能够更准确地预计患者出院后的需求,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出院计划,保证出院患者得到连续护理。同时,对出院计划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全程评价并积累经验,在提升护理人员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护理干预工作的连续性;且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及照护者表达需求,并对提出的需求给予充分重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故患者及照护者均对医护人员有较高的信任感;加之健康教育可帮助患者及照护者更加了解和认可护理工作,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8]。此外,出院计划模式动态评估患者改善过程,及时调整健康教育内容,提供灵活、可选择的健康教育方法,使患者及照护者在康复全程对病情改善情况及治疗、护理工作保持较高的理解度,从而提升患者出院后护理依从性,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在居家护理过程中仍能得到较好地照护,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9-10]。
对患者疾病预后担忧、对漫长康复过程的焦躁,照护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生活质量也受到严重影响。照护者应对方式体现了面对压力情境的认识及态度,且应对方式的差异也对患者造成性质不同、程度不一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2个月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2个月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出院计划护理干预下,照护者应对方式更加积极。该护理干预方案密切关注患者及照护者的需求,让照护者感受到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出院计划的制定让护理过程更有目标感和方向感,有助于照护者对患者恢复情况充满信心,以更好的心态参与、配合护理工作;更贴合患者及照护者需求、模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让照护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照护知识和技能明显提升,对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也能够及时反应,冷静做出合理应对,更好地防范病情恶化、并发症等风险,促进患者恢复。照护者自身责任感、能动性都得到充分调动,对照护工作也更有成就感,从而在应对方式上更加积极、主动[11-12]。
综上所述,出院计划护理干预可加快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促进照护者积极应对,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