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2021-09-26马耀玲潘卫宇张俊娟
马耀玲,潘卫宇,张俊娟
(河南省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3)
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骨科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可有效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者活动不便情况[1]。THR的疗效不仅与医生操作技术有关,还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密切相关。但术后疼痛会导致患者恐惧早期康复训练,降低锻炼依从性,影响预后[2]。疼痛护理管理是通过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来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康复[3]。因此,对老年THR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十分必要。本研究将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THR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老年THR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THR适应证;②首次接受治疗;③由同一名医生主刀完成;④单侧患病;⑤患者及家属均签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功能不全或冠心病;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等严重慢性病;④严重下肢血管疾病;⑤合并精神疾病。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66~78(71.55±5.65)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例。研究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5~78(71.50±5.63)岁;疾病类型: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管理。①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告知其THR的流程、注意事项和预期治疗效果,但未进行疼痛护理相关教育。②给予患者简单心理干预,利用语言安慰等方式疏导患者负性情绪。③术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措施如下。术后1~2 d:患者取仰卧位,行股四头肌主动收缩锻炼,每次持续5~10 s后放松10 s,每天锻炼10 min;主动进行屈伸脚趾,并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每个姿势保持10 s后放松10 s,反复训练10 min;取仰卧位将下肢置于外展中立位,将臀部肌肉收缩10 s后放松10 s,反复训练10 min。术后3~4 d:屈髋屈膝运动,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时护理人员一手托住患者足跟部,一手托住其腘窝处,以不引发疼痛为宜,每组动作重复30次,髋关节屈曲角度<45°;直腿抬高运动,患者以仰卧位抬高下肢并将其伸直,足跟距离床铺20 cm,停留2~3 s后,再次抬高,停顿时间可逐渐增加,重复30次。此外,术后3 d后,患者可逐渐进行站位、坐位训练,步行及负重训练,循序渐进。护理期间护士被动执行医嘱,给予镇痛药物,不采取特殊疼痛干预措施。
1.2.2 研究组 采取疼痛护理管理。①成立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由骨科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疼痛护理管理小组。由骨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疼痛情况使用镇痛药物;护士长负责科室内护理人员的疼痛护理培训及指导;责任护士掌握相关疼痛评估及护理方法后用于临床护理中。②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分值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详细记录患者疼痛评估情况,包括评估时间、疼痛部位、VAS评分、不良反应和处理措施等。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并记录疼痛状况。③强化疼痛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及家属疼痛健康教育,采用视频讲解、当场演示等方式介绍疼痛产生的原因、对预后的影响、常见错误观念、术后镇痛方法等,增加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了解。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说出疼痛感受,针对患者不同心理采取情感支持、深呼吸、热敷、听音乐等方式减轻患者的疼痛。④多模式镇痛:入院后给予口服镇痛药物并按时服用至术前1 d,并在术后应用镇痛泵的基础上定时静脉给予镇痛药物。患者往往因术后疼痛导致无法按要求完成早期康复训练,甚至因害怕疼痛而拒绝早期康复训练。对VAS评分<4分的患者,采用物理干预措施,通过情志护理、注意力转移等方式缓解疼痛;对VAS评分≥4分的患者,采用非甾体类药物、弱阿片类药物镇痛,并由疼痛护理小组为其制定针对性镇痛计划。⑤多学科协作:由骨科医生、麻醉医生、麻醉科护士、责任护士等共同合作,为患者制定合理镇痛计划,以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为宜,在用镇痛泵镇痛时,护理人员教会患者使用镇痛泵,与麻醉医生一起查房,评估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及时对镇痛方案进行调整,并注意排查其他病因造成的疼痛。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采用自制锻炼依从性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合理饮食、定期复查、执行医嘱、运动强度、戒烟戒酒等,每项0~4分,满分20分,≤10分为不依从、11~15分为依从、≥16分为完全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依从例数)/总例数×100%。该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7,重测效度为0.795。②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采用VAS量表[4]评估两组入院当天和术后1、3、5 d的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
2 结果
2.1 两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髋关节活动度比较
3 讨论
THR是骨科常用术式,可有效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症状[5]。但老年THR患者因年龄较大、身体机能较差等因素导致其康复训练速度较青壮年缓慢,影响预后。因此,护理骨科患者时,除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常规护理外,还需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指导患者术后进行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运动、臀部肌肉收缩、屈髋屈膝运动、直腿抬高运动、站位训练、坐位训练、步行及负重训练等,可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增加其髋关节活动度[6]。但术后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不愉快体验,其发生机制较复杂,与侵入性操作、炎性反应、心理状态等有关[5]。疼痛会降低老年THR患者的训练依从性,导致训练不到位或逃避训练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7]。而常规护理中疼痛管理干预较少,不利于改善患者疼痛状况,因此,对老年THR患者实行疼痛护理管理十分必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术后1、3、5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髋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活动度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THR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减轻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分析原因:常规护理对老年THR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患者健康教育中涉及疼痛管理的部分较少,部分患者对疼痛存在错误认知,从而限制了疼痛控制工作的开展,然而术后康复锻炼应在良好控制疼痛下尽早开展,因此,常规护理不利于患者康复。在疼痛护理管理中,疼痛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对其及家属强化疼痛健康教育,通过当场演示、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介绍疼痛产生的原因、危害、错误观念、术后镇痛方法等,使其了解镇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主动配合治疗护理[8-9]。同时,护理人员针对患者心理感受采取情感支持、深呼吸、热敷、听音乐等方式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10]。围术期疼痛评估有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疼痛程度,采取对应镇痛处理方式,避免患者因惧怕疼痛而拒绝康复训练的情况,如轻度疼痛者可采取注意力转移等物理干预方法,中重度疼痛者可采取镇痛药物方法,均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11]。同时,骨科医生、麻醉医生等多学科协作可为患者提供合理的镇痛计划,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综上所述,疼痛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老年THR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有利于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