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培育北极茴鱼苗种试验
2021-09-26杨茂源罗磊磊
杨茂源,罗磊磊,孙 建,李 梅,王 尚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隶属于鲑形目、鲑科、茴鱼亚科、茴鱼属,地方名花棒子、花翅子,是一种冷水性洄游鱼。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新疆额尔齐斯河水系的别列孜克河、哈巴河、布尔津河及其上游的喀纳斯湖和库依尔特河等河流中,在黑龙江水系上游区域的额木尔河、呼玛河等支流也有分布。北极茴鱼主要栖息在水质清澈、中低层水域环境中,性凶猛,主食动物性活饵,成鱼个体较小,故种群生存能力较弱,又因人工捕捞和水利设施阻隔等因素,野生种群资源急剧减少。因此,通过封闭式循环水系统养殖北极茴鱼,加深对人工饲料投喂、鱼苗培育及生活习性研究,旨在为北极茴鱼种群的资源保护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样本及方法
本次北极茴鱼养殖样本来自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布尔津河和哈巴河的野生种群子一代。采用人工饲料驯化,在循环水系统中封闭式驯化培育。
2.水质检测及分析方法
温度、溶氧、pH等指标由系统PLC实时监测控制,每天手持仪器对比检测1次。每天系统检测NH4+、NO2-、NO3-等水质指标,根据NO2-、NO3-指标调整换水量。
二、鱼苗培育系统
额河循环水鱼苗培育系统是全封闭式冷水鱼高密度养殖系统,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4年11月建设完成。循环水养殖系统各设备和材料全由丹麦进口。
鱼苗培育系统由水处理系统和两个直径2.3米的玻璃钢鱼池组成,总水体13米³。水处理系统由鼓式机械过滤、固定床生物过滤、滴滤床过滤、紫外线杀菌过滤和供氧设备组成。
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特点是环境理化指标恒定可控。为配合北极茴鱼养殖,将各项指标设定为溶氧≥9毫克/升和pH浮动范围7~7.5,氨氮、亚硝酸盐含量≤0.2毫克/升,由于北极茴鱼对光敏感,育苗操作应当尽量避光,光照强度369勒克斯。水温计划设定在15℃浮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水温对北极茴鱼活力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降低至12℃时,北极茴鱼抢食积极性和游动能力都有所提升,故后期水温维持在12℃左右。
三、人工饲料驯化流程
1.1~5.5克/尾苗种养殖阶段
由阿勒泰地区养殖户引进利用野生亲鱼催产获得F1鱼苗,生物饵料开口,采用蛋黄和红线虫混合投喂,后挑选具有生长发育优势个体,转入循环水系统封闭式养殖。
2.5.5~50克/尾苗种养殖阶段
北极茴鱼鱼苗转入养殖系统开口按日投饵率2%制定投喂计划,前期采用人工投喂,中后期采用投饵机自动投喂与人工投喂3∶7的比例投喂饲料,每月测定生长情况1次,根据生长情况调整投喂量。
人工驯化投喂在日间进行,分为4个时段,见表1,单次用时30~45分钟,早晚抢食积极主动,占投喂量比例六成,中午时段根据摄食与剩料情况增加或降低。人工投喂阶段手平抛饲料撒出,成扇形区域,激出水花,吸引鱼苗,待鱼苗聚拢,饲料多次少量平稳撒出。投饵机投喂量占总量30%,投喂速率由1.314克/秒至1.754克/秒提升,人工投喂间隔时段进行。
表1 投喂时间
养殖前期使用丹麦进口饲料,粒径为直径0.2毫米的颗粒开口饲料,属于高蛋白质膨化饲料,营养成分为:粗蛋白质≥66%、粗脂肪≥9%、粗纤维≤1%、粗灰分≤11%、水分≤8.5%、钙≥2.4%、总磷≤1.5%、氨基酸≥3.3%。随适口粒径逐渐增大,包含直径0.2、0.4、0.7、1.0毫米。
3.50~150克/尾成鱼养殖阶段
将鱼苗分为两个鱼池养殖,降低密度。投喂方法改为投饵机与人工比例1∶1,饲料中的油脂含量增加,饲料粒径随适口粒径逐渐增大,直径1.0、1.3、1.5、2.0毫米。增加盐浴消毒和复合维生素拌饵的操作。
四、数据分析
养殖周期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期1年。数量合计749尾,期初规格为5.55克/尾,长成规格135.5克/尾,剩余399尾,成活率53%。每月打样1次,记录规格和死亡尾数,测定日均尾增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记录并总结(表2)。
表2 养殖数据
合计投喂72.7千克的饲料,日投饵150~200克;由表2可知,各阶段的饵料系数平均值为1.55,日投饵率平均值为1.1%,特定生长率平均值0.89%。与同一系统、同规格养殖的虹鳟、哲罗鲑、加州鲈品种相比,饵料系数略高、特定生长率偏低,但考虑日投饵率1.1%的情况下,特定生长率达到0.89%,生长优势显著。
五、讨论与分析
1.循环水系统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循环水系统养殖与野外自然环境对比,有跨越式的生长速度,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北极茴鱼作为体形较小的鲑科鱼,当年野外平均规格18克/尾、次年86克/尾,《中国额尔齐斯河鱼类资源及渔业》中野生采捕的一龄鱼64克/尾,循环水养殖系统一年长至135.5克/尾,优势显著(图1)。
图1 北极茴鱼生长趋势
图1生长趋势表明,循环水养殖系统提供了适宜且稳定的环境,获得了较大的生长优势。
2.饲料的选择
北极茴鱼属于鲑科冷水性鱼,前期采用的是进口循环水鲑鳟鱼颗粒饲料,特点是高蛋白质、高能量,饲料粒径适口;鱼苗规格较小时,摄食较为谨慎,半浮性料既能够保证不同水层的鱼苗有足够的摄饵时间,又不会因饲料停留时间较长而污染水质。在鱼种养殖阶段,饲料中的油脂含量提高,目的是提供更高的能量用于生长,但实际效果一般,这与北极茴鱼的食性及消化能力相关,在后续的肠道解剖中也得到了验证,肠道内饲料较为完整,北极茴鱼对饲料的消化时间较长。因此在饲料的选择后期,高能饲料的投喂应当少量多次,要提供充足的时间,以降低消化负担。
3.鱼苗开口
在北极茴鱼苗转入循环水养殖系统后,1-3月死亡数量较大(图2),原因一是全饲料投喂的情况下,经解剖发现,死鱼肠道内没有或仅有极少的饲料残留,未能适应饲料摄食的鱼苗被动淘汰;原因二可能是未能适应新环境,出现应激反应,合计淘汰比例29.4%。
图2 各阶段死亡数据统计
4.投喂策略
北极茴鱼为凶猛性掠食鱼,食性以水生昆虫为主,喜食活饵,对沉在底部的饲料毫无兴趣。因此在鱼苗阶段采用完全手投策略,随着苗种渐渐长大,调整为投饵机与人工比例1∶1的策略。日间投饵机10小时间隔投喂,手投频率每日3~4次。在鱼苗阶段日投饵率2%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摄食情况有所提升,但在鱼种养殖阶段,200克/日的饲料量常有剩料的情况,日投饲重量不变,日投饵率逐渐下降至0.5%左右。
5.性腺发育
本养殖项目中,次年1月,北极茴鱼在体重达到135克时,观察到性腺开始发育,雄性个体略大于雌性个体,差异较小;性腺十分小,均处于Ⅱ期,此时水温处于10~12℃,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性腺仍然长期处于Ⅱ期,发育较为迟缓。原因一是与恒温养殖相关,缺少温度变化的刺激,导致性腺发育受阻。原因二是与光环境因素相关,调整灯光策略,适当延长光照可能有利于性腺发育。
6.鱼病分析与防控
病发:在养殖中期,6-7月死亡量有所上升,死鱼的特征是游动缓慢无力,眼球轻微突出,腹部有出血点。
检测:将濒死鱼苗取出,在鱼体表面、鳃及肝、脾、肾取样,在鱼病实验室进行细菌的培养分离,送检,确定细菌种类为杀鲑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分析原因:一是系统新水以水库为水源,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在夏季增加,虽经过多重过滤,依然会有部分进入系统,提供了细菌聚集载体;二是同样菌群条件下,对比虹鳟,北极茴鱼对单胞菌属细菌不耐受,更易感染。
治疗方案:全面更换系统水,出现症状的鱼隔离养殖;降低水温,抑制细菌繁殖,降低致死率;所用器具消毒杀菌,更换;降低投喂量;使用浓度为5%的聚维酮碘溶液消毒,时长5分钟,效果较好。
防控方案:北极茴鱼作为冷水性鱼,鱼病感染源相对温热带鱼类较少,但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进入系统前或转场后进行盐浴消毒,盐水浓度为3%,时长15分钟。避免不同鱼种混养和工具混用,定时消毒;适当使用复合维生素拌饵,提高抵抗力,提前预防鱼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