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2021-09-26李广森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山东青岛266000

商业会计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产融营运绩效评价

李广森(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系 山东青岛 266000)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创造协同效应已成为大势所趋。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因素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产业跨界升级转型、产业金融理念创新、以用户体验和用户参与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创新、企业全新的生态平台变革、互联网工厂等影响营运资金管理的因素的出现,要求必须对传统营运资金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创新。然而,目前国内基于产融结合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开展的研究较少,不足以对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撑。因此,从产融结合视角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展开探索性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与目标定位

(一)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

1.由单一资本管理转变为多元资本的集约化管理。任何企业都是多元资本的复合体,其高效运转离不开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信息资本、智力资本等各种资本的合力。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多元资本的“正能量”有了释放的空间和平台。以此为契机,企业营业活动的内涵不应拘泥于传统的经营活动,而应拓宽至全领域的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在此基础上传统营运资金的内涵与边界被打破,营运资金管理的本质转变为广义资本(包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信息资本、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与协同运作,营运资金管理的思路更加丰富、视野更加开阔。

2.以金融集成服务、创新创业引领、产业协同利润为三大动脉。

(1)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协同共赢需要两种资本的优化配置。金融集成服务是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互补共赢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第一条主动脉,而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金融产品创新力、消费金融增值服务的提升是金融集成服务的基础保障。

(2)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出台,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协同共享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中创客服务平台的搭建、创客创新能力、业务模式创新水平是引领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也是充分发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优化配置优势的关键因素。创新创业引领成为营运资金管理提供源动力的第二条主动脉。

(3)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是个体实力的博弈,而是整个商业生态平台上产业协同效应的较量。单纯依靠自身资本与资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空间是有限的,也是不会持久的,在商业生态平台上创造产业协同利润是企业突显竞争优势的有力法宝。金融资本可以助力产业资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金融资本创造的利润又可以反哺产业资本,实现资本的良性循环与协同增值。其中产业生态圈协同效应、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创客服务平台满意度是影响产业协同利润水平的重要指标。创造产业协同利润是营运资金管理的第三条主动脉,也是营运资金管理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归宿。

3.用户需求驱动与商业模式重构下资金运营的逆向拉动。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的经营逻辑应从经营产品转变为经营用户,企业的营销理念应由传统的满足用户需求转变为创造用户需求,从而使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供需逻辑关系发生大逆转,重构以用户体验、用户参与为中心的逆向拉动商业模式也势在必行。面对这种转变,企业必须创新传统的商业管理模式,传统的科层组织进化为创客生态平台,创客、员工、用户融为一体,使用户、生产商、零售商全流程参与到根据用户需求组织生产经营的新经营逻辑中。每件产品都根据用户的需求或创意来组织设计、研发和生产,不仅消除了阻隔企业与用户交互的屏障、提高了客户关系亲密度和用户体验满意度,而且缩短了创意和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周期,重塑了全流程的资源整合模式,势必会加快各渠道上资金与资源的周转效率,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4.由“闭环模式”管理转变为商业生态系统内零边界“开放融合”。传统的营运资金管理是“闭环模式”管理,是以核心企业为价值实现中心,强调从产业链管理和渠道控制视角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中产业链与渠道的边界被打破,不再局限于产业链与渠道的单线价值提升,而是关注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内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是一种“开放、共享、协同”的经营理念。

在“开放共享”的经营理念下,营运资金管理不仅要打破传统的财务边界和企业边界,而且要打破产业链与渠道边界。企业应该以数字化、信息化为依托,打造产业、金融、互联网三维一体的商业生态平台,实现平台上全球资源与商业生态圈零边界融合、用户与企业零边界融合、创客与创新创意零边界融合,通过资源开放与分享,创意激发与融合,使金融创造价值,从而推动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高。

5.由单一链条的资金管理转变为产业生态圈内的系统化管理。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不再以提高单一项目营运效率为关注焦点,营运资金管理也不再是单方面、单一链条的管理,而是以共创共赢的产业生态圈内部资本协同效应、资源配置优化、需求创造升级、金融服务增值为目标重心。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借力于产融结合的资本优势,既需要从产业跨界升级转型、产业金融理念创新、用户需求体验升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创新、产融生态平台变革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又需要对需求链管理、创客文化管理、金融服务平台等进行整体系统优化。由此可见,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是对整个商业生态系统内的营运资金进行的系统化管理。

6.“共享经济”目标下全方位、立体化多赢。共享经济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各利益共同体在产业生态圈内通过并联模式充分整合资源,消除资源供需双方冗长的中介环节,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与优化配置,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协同创造、经济红利共同分享的共创共赢的良性循环。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以产业生态圈内全方位、立体化多赢为目标,真正实现“共享经济”。营运资金管理应激发用户体验价值,线上线下相结合、虚网实网相融合,打造产业生态圈,以大数据驱动产业、金融、互联网的深度整合,为产业生态圈创造价值。

(二)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目标定位。

1.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总体目标。也就是既要保证企业资金协调、高效运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又要发挥资本协同效应,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多赢。

2.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目标。可以从财务和非财务两大方面展开分析:

(1)财务目标。营运资金管理的财务维度目标可以借鉴“3E”理论,分别从营运资金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个方面来衡量。但是仅关注上述三个目标显然不够全面和系统,还应该从企业经营风险视角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优劣。企业的经营过程也是风险产生的过程,风险与收益相生相克,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创新和绩效提升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风险。因此,安全性是营运资金管理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内涵,也是营运资金持续、健康运转的前提和保障。①经济性:主要从资金成本、增值获利角度来评价。资金成本的高低取决于资金结构,增值获利水平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上。②效率性: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周转速度上,其中营运资金周转期是评价效率性的典型指标。③效果性:主要体现在保持企业持久稳定发展方面,其对企业价值增加的贡献程度是衡量效果性的重要方面。④安全性: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和债务清偿两个方面。营运资金来源的安全性是保证企业“供血充足”的前提,是企业增值获利的基础;营运资金债务清偿的安全性,是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

(2)非财务目标。在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优劣不能单纯以财务指标作为评价标准,应结合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评价指标,从而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地激励、引导营运资金安全、高效运转。本文探讨性地从商业模式、客户、创新三个维度来界定营运资金管理的非财务目标。

二、现行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及改进理念

(一)现有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不足。随着国内外理论界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研究和关注不断升温,绩效评价指标不断发展、完善,同时绩效评价指标对实务界的指导和推动意义也与日俱增,然而现有的绩效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1.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对营运资金的内涵界定有待提升。传统营运资金内涵(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作为理论前提,概念本身单纯关注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绩效,忽视了对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管理绩效,不注重长短期资金管理的整体协调,造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只关注短期绩效,而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和整体价值最大化的理念。

2.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只关注营运资金流动性。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应当全面化、多元化,不仅要关注营运资金的流动性和周转性,而且要特别强调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安全性。经济性主要从投入产出关系和创造增值效益两个层面来评价;效率性主要用营运资金周转的速度来评价;效果性主要从企业长远发展和持续增值角度来评价;安全性主要从资金来源和债务清偿两方面来评价。

3.现行绩效评价体系忽视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现行绩效评价体系过分强调财务维度的评价导向,弱化了非财务维度的评价导向。概念重构后的营运资金既涵盖流动资产,又涵盖非流动资产,而对这些资产的管理几乎涉及到企业所有部门、所有流程、所有渠道,因此对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评价应该从多维度进行。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以财务数据为重心,非财务维度评价指标以业绩动因为重心,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企业全面衡量营运资金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既要关注财务维度指标,又要关注非财务维度指标,只有进行两个维度指标的综合考评,企业才能全方位、立体化地评价资产的管理水平,才能全流程、多渠道地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二)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改进理念。产融结合背景下,企业要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应从财务和非财务两大方面入手。财务维度指标以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安全性四个视角为重心,每个视角下又可以细分出多个具体财务指标来分析。非财务指标则根据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指标。本文试从创客服务平台满意度、产业生态圈协同效应、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消费金融增值服务、客户关系亲密度、用户体验满意度、金融产品创新力、创客创新能力、业务模式创新水平9个指标展开探讨性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充分运用两大方面指标进行综合衡量,企业才能全面、系统地评价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才能使营运资金管理保持整体性和协调性。

产融结合模式赋予了营运资金管理更多的内涵和目标,通过营运资金管理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而且要创造出更多的企业价值,满足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营运资金管理内容的日益丰富决定了指标内容的多元化,也决定了要全面评价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应该建立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一)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相结合。产融结合背景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全面深度融合,是企业资源全方位、立体化的优化配置与协同共赢,因此其绩效评价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而应该构建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原理,结合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和模式创新,从财务、商业模式、客户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产融结合模式下营运资金管理的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持。

1.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财务指标评价。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维度的具体目标界定了财务维度绩效评价范围,在此基础上深化剖析绩效评价的具体内容和指标。

(1)营运资金管理的经济性评价主要体现在资金成本、增值获利两个方面。首先资金结构是资金成本的决定性因素,为了更全面地评价营运资金的结构,本文从来源和渠道两个角度展开评价。其中资金来源结构主要体现于通过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筹集营运资金的比重关系,资金渠道结构则分别从采购、生产、销售三个渠道进行评价。其次增值获利水平主要体现于营运资金在企业价值创造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对价值创造的贡献分别选择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获取和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回报作为评价要素,通过对价值创造绩效的评价可以把会计两种确认制度、两个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有机结合。

(2)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性主要体现在营运资金周转的速度,而营运资金周转期是评价效率性的典型指标。本文在借鉴已有营运资金周转期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针对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的概念,分别从购销周转期、现金周转期、渠道周转期、营业活动周转期、投资活动周转期五个角度进行评价,并对渠道周转期、营业活动周转期、投资活动周转期的计算公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以期更全面、科学地评价营运资金周转效率。

(3)营运资金管理的效果性主要通过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来体现,企业价值增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衡量因素,因此把营运资金与净资产比率作为评价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能够较好地体现营运资金引发的净资产的变化趋势,从而体现营运资金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所发挥的绩效。

(4)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和债务清偿两个方面。营运资金来源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营业活动(包括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收入能否补偿垫支的营运资金,选用营业收入倍数作为评价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营运资金债务清偿的安全性则主要通过其偿债能力来体现,在借鉴以往评价指标以及营运资金概念重构和重分类的基础上,选用速动比率、经营现金非营业负债比率和总资产非营业负债比率作为评价营运资金偿债能力的指标,其中速动比率是传统的评价指标,经营现金非营业负债比率和总资产非营业负债比率是基于产融结合背景下对营运资金概念重构和重分类而制定的评价指标,两个方面的指标相结合能够更为全面、系统地评价营运资金的偿债能力。

综上所述,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是一个多层级的评价体系。第一层级是评价范围,包含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安全性四个视角;第二层级是评价内容,包括营运资金来源结构、渠道结构、价值创造、购销周转期、现金周转期、渠道周转期、营业活动周转期、投资活动周转期、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资金来源安全性和债务清偿能力11个项目;第三层级是针对每项评价内容制定的20个具体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财务维度评价指标

指标计算公式:

注:各渠道占用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按存货(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在各渠道所占比例进行分摊。

2.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非财务指标评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需要从商业模式、客户、研发与创新等内外动因入手,不断优化改进商业模式、适应经济发展大环境;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不断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唯有如此,企业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发展力。在产融结合的大背景下,商业模式、客户、研发与创新这三个动因要素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只有对其进行准确、深入地解读,才能制定出既反映产融结合模式特点、又满足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需求的科学、系统的指标体系。

(1)商业模式维度。在产融结合背景下,商业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的“单打独斗”,也不仅仅是渠道和供应链上的实力比拼,而是合作平台和产业生态圈的整体博弈。产融结合模式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格局滋养了创客平台的萌生与发展。在创客平台上,创客、员工、用户融为一体,员工和用户转变为全流程体验的创客。企业与创客结为利益共同体,分享资源、融合创意,企业用自己的资源孕育创客和创意,创客用创意帮助企业破旧立新、持续发展;而创客平台的发展水平离不开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支持与推动,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作为资源接入口,吸引外部优质资源,为产业生态圈和用户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提供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使生态圈内的合作伙伴融合创意、共享资源,使金融服务创造价值。正是由于创客平台与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共同作用,产业生态圈协同效应才得以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必然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增值效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2)客户维度。产融结合背景下以用户体验、用户参与为中心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创新势在必行,用户角色转变为创客,以自己的创意参与和体验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用户体验满意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同时也是客户关系亲密度的直接体现;消费金融是经济新常态下被赋予新功能的金融生态圈,以创新的金融服务为桥梁,把上中下游的产业链打造为一个闭环生态系统。消费金融增值服务不仅使消费者获得了轻松、便捷的购物体验,而且通过金融服务平台增强了消费者的粘性,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实现了超前消费、超前体验。消费者粘性的增强和潜在需求的爆发,势必会促进产业链上游企业的产业升级转型和销售业绩提升,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营运资金管理绩效。

(3)创新维度。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协同共赢以理念创新为前提,创新的思路、创新的能力、创新的产品、创新的业务模式是推动企业产融结合战略实现的源动力。产融结合模式下,创客创新的能力、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水平尤为重要。创客创新的能力是创意的源泉,只有好的创意才能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参与度的产品;金融产品的创新是决定产融结合成败的关键,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方式、协同效应的优劣都是以金融产品为媒介和载体的,只有优质的金融产品才能促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融合与高效协同;业务模式的创新是企业产品或服务顺利、高效传递给客户的机制与流程保障,只有创新业务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更好地体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由此可见,增强创客的创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水平、保持业务模式的创新思维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绩效的有效途径。

综合以上分析,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非财务维度评价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九个指标,具体指标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非财务维度评价指标

(二)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各维度权重值的确定。本文采用对比求和评分法中的多比例评分法确定各维度权重值。对比求和评分法,是指把某个评价指标同其他评价指标逐个进行对比,根据其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目标的重要程度,按对比分值和一定限值评分,然后计算该指标同其他指标两两比较时的得分之和,最后用该指标得分总和除以各指标得分总和,求出该评价指标权重值的方法。多比例评分法中,运用 1∶9、2∶8、3∶7、4∶6、5∶5……10∶0等多种比例,拉开评分差距,提高比分弹性,使评分结果更客观。具体计算过程如表3所示。

表3 四个维度权重值计算表

(三)产融结合背景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计算赋值。具体步骤如下:(1)构建“四维”评价指标体系:从财务维度、商业模式维度、客户维度、创新维度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2)测评四个维度权重值:可采用对比求和评分法(见表3)。(3)测评每个维度中具体指标的重要性程度(用百分比表示):可采用专家打分法,取算术平均值或重数。(4)根据各维度权重值和各指标重要性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评价指标权重值=维度权重值×指标重要性。(5)根据表4评价指标等级得分标准,测评每个评价指标的等级得分:可采用专家打分法,取算术平均值或重数。(6)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维度评价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评价指标权重值×评价指标的等级得分,如表5所示。

表4 四个维度绩效评价指标等级得分标准

表5 四个维度绩效评价指标评分计算表

四、案例分析——H集团产融结合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一)H集团财务维度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根据H集团2019、2020年年报数据,计算绩效评价财务指标,如表6所示。根据表6,对H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如下:

表6 财务维度绩效评价指标计算表

1.经济性评价。第一,2020年,H集团营运资金总额中,非营业性负债比重由21.87%下降到18.15%,负债筹资成本降低,营运资金经济性提高。第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比由-87.34%上升至-69.26%,说明采购渠道节约的营运资金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然是在无偿占用上游供应商的资金,这主要是充分利用商业信用带来的营运资金节约。生产渠道营运资金比由-23.30%上升至-20.34%,说明生产渠道节约的营运资金有所下降,但下降比重不大,这主要是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带来的营运资金节约。营销渠道营运资金比由101.60%下降至80.71%%,说明营销渠道占用的营运资金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增加预收账款带来的营运资金节约。第三,营运资金利润率由7.03%下降至6.58%,营运资金创造利润的能力与上期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营运资金现金回报率由5.85%下降至3.19%,营运资金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如图1所示。

图1 经济性指标柱状图

2.效率性评价。第一,存货周转期由0.00022上升至0.00024、应收账款周转期由0.00064上升至0.00067、应付账款周转期由0.00064上升至0.00086、现金周转期由0.00022上升至0.00024。各周转期没有太大变化,与上期持平。第二,采购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由-0.00068下降至-0.00075;生产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由-0.00018下降至-0.00022;营销渠道营运资金周转期由-0.00080下降至-0.00022。各渠道周转期没有太大变化,与上期持平。第三,经营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由0.00091上升至0.00091;营业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由0.00078上升至0.00106;投资活动营运资金周转期由0.0127下降至0.0113。各项活动周转期没有太大变化,与上期持平。如图2所示。

图2 效率性指标柱状图

3.效果性评价。第一,营运资金增值效果由-17%下降至-39%,营运资金增值效果明显下降。第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增值率由18%下降至7.6%,说明营运资金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有所下降;营运资金净资产比率由82.06%上升至84.64%,说明营运资金主要来源于净资产的比重维持稳定。企业总体发展能力有所下降。如图3所示。

图3 效果性指标柱状图

4.安全性评价。营业收入倍数由0.99下降至0.76,营运资金来源安全性有所下降;速动比率由1.3上升至1.42、经营现金非营业负债比率由1.49下降至1.33、总资产非营业负债比率由13.96上升至14.19,债务清偿能力变化不大。如图4所示。

图4 安全性指标柱状图

(二)H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四维”指标综合评价。如表7所示。

表7 H集团营运资金四个维度绩效评价指标计算表

H集团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总结:H集团四维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得分为9.04,属于非常好的水平。这与H集团实施产融结合战略,采取一系列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发挥协同效应的举措(如创新财务公司智能化资金管理平台、引入“人人创客”模式、构建“共享经济”理念下产业金融生态圈、搭建产业金融服务平台、构建打破企业边界的营运资金管理生态平台)是息息相关的。H集团实践证明,产融结合是提升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助推器,是优化资本配置、发挥协同效应、启动资源杠杆的源动力。随着产融结合模式的不断创新、领域的不断拓宽、思路的不断延伸,产融结合必将释放出更强大的正能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的新引擎。

五、结语

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互融合、资源优化、创造协同效应已成为大势所趋,这是经济发展对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体现。产融结合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都会产生正能量,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家对财政、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而且有益于提高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运营效率、优化资本配置、发挥协同效应。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对营运资金运营效率的高低、管理绩效的优劣会产生深远影响,对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义非比寻常。

猜你喜欢

产融营运绩效评价
江阴市24家营运车辆企业被联合警示约谈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聚焦产融结合,打造能源金融创新新品牌
产融聚合应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大康牧业变身鹏欣系“产融”平台
动画短片的营运模式研究
缤纷多彩的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