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踝针疗法联合药物镇痛在食管癌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2021-09-25龚兰娟通讯作者周林荣叶春燕关雪红

医药前沿 2021年21期
关键词:腕踝针阿片类食管癌

李 翠,龚兰娟(通讯作者),刘 静,周林荣,叶春燕,关雪红

(高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 广东 高州 525200)

术后疼痛可对机体造成各种不良影响,有效的镇痛措施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康复[1]。目前外科术后镇痛手段主要为药物镇痛[2],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不但容易产生剂量依赖,而且恶心、呕吐、尿潴留、肢体乏力、胃肠功能恢复迟缓等不良反应不利于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腕踝针疗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特殊针刺治疗方法,其作用广泛,对于临床各种痛症治疗具有明显优势,治疗有效率达96.2%[3]。本研究探讨腕踝针联合药物镇痛在食管癌快速康复模式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在我院胸外科行微创三切口食管切除术食管癌根治术的76 例患者,其中5 月31 日前手术的36 例为对照组,术后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静脉注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镇痛;6 月1 日后手术的40 例为观察组,术后予腕踝针+PCIA+静脉注射NSAIDs 镇痛。纳入标准:患者均行微创Mckeown 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较好沟通能力;患者愿意配合治疗。排除标准:有晕针史者、有镇痛药物或其他精神药物依赖者及沟通表达障碍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s)

项目 例数 性别(男/女)/例 年龄/岁 体重/kg观察组 40 21/19 64.48±7.490 53.33±7.736对照组 36 19/17 64.31±6.023 51.36±6.539 χ2[t] 0.001 [0.109] [1.202]P 0.981 0.913 0.233

表1(续)

1.2 方法

1.2.1 围术期疼痛管理 术前,责任护士通过口头、书面、影视、墙报及电子信息等途径实施多元化疼痛知识宣教,告知术后镇痛方案、镇痛药物注意事项、术后疼痛管理目标等,并确保患者掌握疼痛数字分级法疼痛评分(NRS)评估量表的使用。术中,麻醉医师进行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并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预防性镇痛,手术结束时常规留置PCIA:芬太尼15 ~30 μg/kg(或舒芬太尼2 ~3 μg/kg)+地佐辛0.5 ~0.8 mg/kg+托烷司琼10 mg/阿扎司琼10 ~20 mg(加或不加右美托咪定200 ~300 μg),共150 ~200 mL,根据患者体重设定泵速1.5 ~2.0 mL/h、单次追加剂量0.5 ~2.0 mL/次、锁定时间15 ~20 min。术后72 h 内,遵医嘱予氟比洛芬酯50 ~100 mg/Q12 h 静脉滴注,动态评估并记录疼痛程度。

1.2.2 对照组 当患者NRS ≥4 分时,按压镇痛泵PC 按钮1 次,若15 ~20 min 后疼痛不缓解,继续单次追加剂量,记录疼痛NRS 评分变化。PCIA 使用过程患者出现明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时,暂停PCIA,遵医嘱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后PCIA 根据原泵速减半,持续运行。手术结束72 h 后撤PCIA,记录剩余药液量[1,3,6]。

1.2.3 观察组 当患者疼痛NRS ≥4 分时,由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中医专科护理小组成员实施腕踝针治疗:根据腕踝针与中医传统经络理论[4],选取患侧上1 区,定位针刺点后,行皮肤消毒;根据标准[5-6],予直径0.25 mm、长25 mm 无菌针灸毫针与皮肤成15 ~30°角,沿真皮下浅表刺入至针身外露约2 mm,医用胶带固定针柄,留针30 min 后拔除。若针刺5 ~10 min 后疼痛缓解不明显,则按压PC 按钮1 次,记录疼痛NRS 评分变化。PCIA 使用过程患者有头晕、头痛、恶心等不适时,夹闭管路停止PCIA 但保留PCIA 装置,若患者疼痛NRS ≥4 时予腕踝针治疗疼痛缓解不明显,则开启PCIA并单次追加剂量,30 min 后重新夹闭。手术结束72 h 后撤PCIA,记录剩余药液量[3,7]。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静息状态疼痛NRS 评分及NRS ≥4 发生频次;中度以上疼痛缓解时间:即患者疼痛NRS ≥4 时给予干预措施后NRS 评分下降至3 分以下所需时间;PCIA 实际用量:即麻醉师注入泵内药液总量-结束PCIA 时泵内剩余药液量;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疼痛NRS 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静息状态疼痛NR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疼痛NRS 评分( ± 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不同时间段静息状态疼痛NRS 评分( ± s,分)

组别 例数 术后6 h 术后12 h 术后24 h观察组 40 2.05±0.597 3.13±0.648 3.25±0.494对照组 36 2.00±0.676 3.03±0.506 3.31±0.577 t 0.342 0.723 0.452 P 0.733 0.472 0.652组别 例数 术后48 h 术后72 h观察组 40 1.98±0.620 1.80±0.464对照组 36 1.92±0.554 1.81±0.525 t 0.431 0.049 P 0.668 0.961

2.2 两组患者术后活动时疼痛情况及PCIA 实际用量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疼痛NRS ≥4 发生频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以上疼痛缓解时间及PCIA 实际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活动时疼痛情况及PCIA 实际用量比较( ± 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 d 内活动时疼痛情况及PCIA 实际用量比较( ± s)

PCIA 实际用量/mL观察组 40 4.20±1.363 2.45±1.934 93.13±19.437对照组 36 3.83±1.342 8.56±3.290 162.92±16.317 t 1.180 9.980 16.850 P 0.242 0.000 0.000组别 例数 NRS ≥4 发生频次/次中度以上疼痛缓解所需时间/mi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疼痛是影响食管癌术后康复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效的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食管癌术后镇痛最常用的手段为PCIA,研究显示[7],以阿片类药物为主的PCIA 镇痛效果确切且持续时间长,但存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本研究以多模式镇痛为基础,两组患者术后均采取PCIA 镇痛,结果均有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证实了上述观点。为确保镇痛持续有效,并减轻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Jian 等[8]提倡多模式镇痛方案,尽可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多模式镇痛包括不同机制镇痛药物的联合使用,及全身性药物镇痛与局部药物镇痛或其他非药物干预等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White 等[9]认为,临床医生和护士应重视非药物镇痛治疗。

美国疼痛协会(american pain society, APS)术后疼痛管理指南[10]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专家共识[11]推荐的非药物镇痛治疗包括冷疗、热疗、电刺激、超声、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和认知行为、想象疗法等心理学治疗。其中的针灸治疗在胸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疗效已得到肯定[12]。

综上所述,腕踝针应用于食管癌多模式镇痛管理中,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确切,联合药物镇痛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食管癌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腕踝针阿片类食管癌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加味增液承气汤治疗阿片类镇痛药所致肠燥津亏型便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