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微量元素及血清酶变化情况分析
2021-09-25张玉芝谢石云
张玉芝,孙 影,谢石云
(单县中心医院血液科 山东 菏泽 274300)
白血病在临床中属于造血系统类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其发病机制主要因白血病细胞增殖不受控制、分化障碍,白血病细胞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造成细胞抑制,影响其他各器官功能[1-2]。若不能及时治疗患者则会很快发生死亡,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而急性白血病主要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系白血病,而慢性白血病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时有效的医治可降低患者死亡率。本文对白血病患者的微量元素和血清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白血病40 例为A 组,慢性白血病40 例为B 组,并随机抽取40 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其中A 组患者中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为19 ~79 岁,平均年龄为(49.27±20.98)岁;B 组患者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龄为20 ~80 岁,平均年龄为(48.35±21.10)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5名,女性15名,年龄为21 ~79 岁,平均年龄为(48.63±20.86)岁。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年龄18 ~80 岁;(2)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测均被确诊为急慢性白血病;(3)对照组所有人员经检测均为健康人群;(4)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肝肾等器官疾病;(2)精神障碍疾病;(3)调查期间失访人员或死亡人员。
1.2 方法
入院时,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静脉抽取5 mL 血液,并做离心处理,治疗后1 周,同样在空腹状态下抽取5 mL 血液做离心处理,治疗前后的血标准本均通过生化学对患者的血酮、血锌、血铬的含量进行检验,检验方式可通过速率法对羟丁酸脱氢酶(Hydroxybutyrate Dehydrogenase HBDH)、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tidase GT)、 血 清 碱 性 磷 酸 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的水平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微量元素:血锌、血酮以及血铬含量,并分析血液中的血清酶,如HBDH、GT、ALP、LDH。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血液中微量元素比较
治疗前,A、B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血锌、血酮、血铬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在A 组和B 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检测情况中,各项元素均得到显著改善,B 组的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A 组和B 组的血酮和血铬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锌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液中微量元素对比( ± s)
表1 三组血液中微量元素对比( ± s)
血铬含量/(μmpl•L-1)对照组 5.72±1.63 12.22±0.38 10.30±0.23 0.07±0.03 A 组治疗前 63.38±21.79 13.37±0.24 16.68±0.26 0.36±0.18治疗后 5.63±2.10 10.21±0.23 12.98±0.38 1.13±0.16 t 16.685 60.122 50.823 20.221 P<0.05 <0.05 <0.05 <0.05 B 组治疗前 13.61±4.65 10.97±0.13 12.56±0.64 0.78±0.29治疗后 2.58±0.97 11.27±0.71 10.95±0.20 0.95±0.20 t 14.686 2.629 15.186 3.052 P<0.05 <0.05 <0.05 <0.05 tA 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62.554 16.492 81.335 10.051 P<0.05 <0.05 <0.05 <0.05 tA 组(治疗后)与对照组 0.214 29.180 24.063 40.405 P>0.05 <0.05 <0.05 <0.05 tB 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10.140 19.684 21.018 15.123 P<0.05 <0.05 <0.05 <0.05 tB 组(治疗后)与对照组 10.470 7.461 194.014 27.207 P<0.05 <0.05 <0.05 <0.05组别 白细胞/(×109•L-1)血锌含量/(mmol•L-1)血酮含量/(μg•mL-1)
2.2 患者血清酶情况比较
治疗前,A 组和B 组患者血液血清酶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酶得到明显改善,但血清酶的含量依然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二组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血清酶情况对比( ± s)
表2 二组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血清酶情况对比( ± s)
乳酸脱氢酶/(IU•L-1)对照组 105.46±18.21 25.79±4.88 47.82±1.53 148.71±2.79 A 组治疗前 412.41±25.13 79.31±12.79 130.88±7.99 577.68±31.49治疗后 156.31±11.71 61.21±9.20 71.31±5.99 251.64±13.31 t 58.422 7.266 37.728 60.316 P<0.05 <0.05 <0.05 <0.05 B 组治疗前 216.41±23.45 35.97±7.23 71.38±6.28 251.42±10.69治疗后 163.31±29.79 40.91±5.95 60.59±2.75 183.41±6.55 t 8.858 3.337 9.954 34.309 P<0.05 <0.05 <0.05 <0.05 tA 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62.554 24.727 64.574 85.820 P<0.05 <0.05 <0.05 <0.05 tA 组(治疗后)与对照组 14.869 21.511 24.030 33.530 P<0.05 <0.05 <0.05 <0.05 tB 组(治疗前)与对照组 23.659 5.931 23.053 58.770 P<0.05 <0.05 <0.05 <0.05 tB 组(治疗后)与对照组 10.304 12.427 25.664 30.436 P<0.05 <0.05 <0.05 <0.05组别 α-羟基丁酸脱氢酶/(U•L-1)谷氨酰转肽酶/(U•L-1)碱性磷酸酶/(μ•dL-1)
3.讨论
白血病是临床中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的疾病,其患病原因跟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毒因素、化学因素、放射因素、遗传因素等,其类型主要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2 种[3-4]。急性白血病的细胞分化处于早期,其原始或幼稚细胞发生病变,病情发展较快,且较为突然,通常无治疗情况下,患者自发现病情到生命结束仅几个月的时间,而慢性白血病的病情发展缓慢,病情呈隐匿性,细胞多为成熟阶段细胞[5]。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贫血或出血,患者可有乏力、头晕、胸闷及组织器官出血等症状。
通过本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白细胞、血锌、血酮、血铬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一定差异性;治疗后,在A 组和B 组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检测情况中,各项元素均得到显著改善,B 组的白细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A 组和B 组的血酮和血铬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锌含量低于对照组;治疗前,A 组和B 组患者的血液血清酶含量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酶得到明显改善,但血清酶的含量依然高于对照组,以上P均<0.05。由此表明,对白血病患者的血清酶指标和微量元素水平进行检测,可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疗效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了解慢性白血病的病情发展。
综上所述,临床对急性、慢性白血病的血液进行微量元素和血清酶检测,可了解病情,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