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代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2021-09-24马晓宇

艺术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李斯景观设计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历了一场重大变革。秦王嬴政在丞相李斯的辅佐下完成了统一大业,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启了一个宏大而兴盛的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极具张力、个性鲜明、气势磅礴的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景观设计中,人们不断提高对环境营造的要求,而文化元素蕴含了深厚的美学与历史意蕴,承载了人们的审美和理想。将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之中,能够使设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实现民族化、个性化。因此,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创新运用是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提高景观设计水平、发展人居环境、增强环境艺术性的具体所在。本文结合上蔡秦相公园景观设计案例,对秦文化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探求提升景观设计文化内涵的途径。

关键词:秦代文化;李斯;景观设计;上蔡秦相公园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5-0-02

1 秦代文化元素特征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听取丞相李斯的建议,“先灭韩,以恐他国”,实行远交近攻,逐个击破吞并,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具有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嬴政,开国之初就开疆辟土,北逐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使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秦朝虽然短暂,但却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书同文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以秦篆为统一书写体。奉命制作标准字样——小篆[1]。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量制以合、升、斗、桶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等。货币规定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为了使政令畅通,交流便利,建议车轨统一,并修筑驰道。以京师咸阳为中心,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保证畅行无阻。秦代创造了诸多历史功绩,文化元素丰富多样,且古朴大气。无论是建筑、货币还是其他方面,都表现出了秦代文化元素鲜明的个性,严谨的造型手法以及宏大的气势。秦文化种类丰富、古朴大气、题材多样、手法严谨、个性鲜明、气势恢宏、推崇写实,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影响深远。

2 景观设计概况

景观设计是指风景与园林的规划设计,与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建筑、园林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对组成景观环境的地形、山石、植物、构筑物、环境设施等要素进行整体考虑和综合性设计[2],构成较为独立和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综合景物。主要包括公园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业区景观设计、商业区景观设计、城市景观广场设计、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等。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虽然拥有了更强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景观设计中,存在地域文化在景观上的体现不足,人们的文化體验较弱,文化主题在设计表达和功能设置上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的问题。部分地方还忽略了地域文化保护和建设等问题,尤其是文化公园,其作为地域文化在景观上的集中体现,对文化传承与输出、城镇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与地方发展命脉紧密相连。而对文化元素的运用能够将历史文化转化为可以直观的具体形象,进行地域化、人性化、互动性表现成为景观设计发展的一种趋势。

3 上蔡秦相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3.1 项目背景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部,北依漯河、南接汝南,东邻周口、西连遂平;区位优势明显,是驻马店城镇发展上的重要节点,发展潜力巨大;县域内道路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众多。依据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的要求,按照河南省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实现绿地“300米见绿、500米达园”的规划目标;充分发挥县城的地貌特征,突出上蔡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绿地为载体,传承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按照“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的规划思路,从整体生态格局出发,落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城市双修等建设理念,建设宜居县城。

李斯(前280—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出身于“闾巷布衣”之家。青年时曾为郡小吏,后向荀卿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西行事秦,官累至丞相。李斯辅佐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他反对仁政,主张法治,推行法家变革发展的思想路线,废封建,立郡县,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在建立和巩固国家政权上,功绩卓著,被后人誉为“千古一相”。李斯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还是当时举世无双的文学家、书法家。他随从秦始皇多次巡行全国,刻石颂功,其刻石书法“当为秦书之冠”,对后世影响很大[3]。他的文章“事略而意经”,特别是《谏逐客书》更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秦相公园为纪念秦朝丞相李斯而建,是一个具有代表性、主题性和纪念性的文化主题公园。

3.2 规划解读

该项目位于上蔡县中心城区,西临秦相大道,北邻蔡侯大道,毗邻蔡国故城遗址公园,在上蔡县绿地系统规划上,占据重要点位。县城内历史文化纪念公园、森林郊野公园、湿地公园众多,但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核心展示空间。因而,上蔡秦相公园旨在形成一个集文化展示、居民休憩于一体的多元空间,以展现和传承故城优秀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区、保护故城文化遗址、规划城市休闲空间为目的,展现当地文化遗产和地域特色,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该项目遵循生态性、因地制宜、经济性原则,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场地铺装等设计以透水混凝土为主,石材为辅,整体简约、精致、生态、环保,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现城市历史记忆,突出公园主题。

3.3 总体设计

该项目在功能分区上属于主题性游览公园,以突出城市文化名片为主,充分彰显上蔡当地特色文化;以减少干预,保护历史遗迹古城墙为原则,仅植入休闲游览功能;保留杨树林生态基底,梳理杂木,布置栈道,串联交通组织。

在流线设计方面,结合空间结构,以轴线为主,园路为辅;串联各主体节点,加强联系,突出整体。增强历史氛围,更加突出主轴线游览及观赏效果。

该项目对“竹木简牍”“秦相志”“双阙中天”“林道瓦座”“山河疆境”“驰道遗风”“书篆小驿”“一方碑林”8个景观主题进行深度挖掘打造。第一,“竹木简牍”主题。秦相大道与蔡侯大道交叉口的路口景观以竹简为设计元素,将游客引导至秦相公园主入口。该主题设计结合李斯的历史背景,提取竹简、秦篆等文化元素,以简牍为载体,刻有李斯名篇《谏逐客书》,并融入塑造公园导视形象,增强其识别性和引导性,突出上蔡的特色历史文化,寓教于乐。第二,“秦相志”主题。在整体景观设计中,以蔡侯大道与秦相大道交叉口为起点,以路口景观为引导,沿秦相大道打造的“秦相志”景观墙,上面用文字简述李斯的人生轨迹,以此突出公园主题,并形成公园礼仪中轴的前奏,渲染文化氛围和历史感,并在端头放置公园总导览图,体现了导示系统功能。第三,“双阙中天”主题。在公园主入口打造迎宾空间,放置对称的汉阙及景观灯柱,以开敞对称的布局营造整体氛围,配以正立面以小纂字体书写的《秦相公园》的景石,中正的中轴关系结合台地起伏,使整体空间既中正又不失变化,营造强烈的仪式感。设计上延续秦汉宫阙风格,在阙的侧立面借助小篆元素,文字以浮雕等形式展示李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上的成就。构筑、灯柱、景石的细节全部以秦汉风格元素为基底,以“李斯故事”及小篆字体体现其特有的文化氛围。例如,灯柱细节设计采用了秦式景观灯柱,融合了秦汉时期宫灯及甘蔗脊(屋脊)元素,在满足照明功能的同时丰富了景观效果,营造了历史文化氛围。该景观节点同时处于公园中轴的起点,双阙突出公园主题,定位了该项目风格,强化了中轴对称的空间结构,并增强了公园入口的仪式感,营造了开敞的空间氛围,展现出庄严肃穆的公园入口形象。第四,“林道瓦座”主题。该节点结合现状高差,融合了绞头脊、灰瓦、照壁等元素,承上启下,营造林荫休憩空间,解决了高差问题,增强了可达性,既营造了文化氛围,又丰富了景观体验。在瓦当坐凳的细节设计中,摄取秦时瓦当、钱币为设计元素,辅以矩形文化砖,并与树池、坐凳、地面铺装相结合,两侧列植林荫树,从而围合形成舒适又亲切的林下空间。与此同时,对休憩设施进行精细化处理,融入特色元素,增强视觉观赏性。第五,“山河疆境”主题。结合台地关系,以秦代疆域图为表现内容,以地面浮雕作为设计语言,树立李斯雕像,刻画表现其辅佐秦王一统六合的政治成就。御路踏跺细节融入秦文化元素,在石板上雕刻祥云、清莲等图案,寓意吉祥、平步青云,体现公园仪式感,营造厚重的文化氛围。阙式景观灯的设计以汉阙为原型,融入屋脊、瓦当、纹样等元素,营造集景观、照明、展示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小体量构筑物。万纹条凳以石墩、防腐木为基调,融入“卍”字纹元素浮雕,致敬李斯对中国大一统的历史影响,渲染公园纪念性氛围,增强景观视觉效果。与其他景观节点连贯形成中轴线上的景观高潮,并强化整体空间结构,形成集参与性、趣味性、寓教性和仪式性于一体的主题景观空间。第六,“驰道遗风”主题。该主题提取了秦驰道元素,结合笔直道路,列植林荫树,打造林荫绿廊,形成庄严肃穆的轴线空间,并通过中轴道路串联一系列节点,加强各节点联系,突出结构整体性,体现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性。第七,“书篆小驿”主题。该景观节点以文化游廊和小篆雕塑为主。文化游廊的设计采用芝麻灰花岗岩阳刻小篆,芝麻灰花岗岩烧面,樟子松防腐木挂落、青灰色的铜瓦、青石栏杆、重檐攒尖凉亭,再搭配绞头脊风雨廊综合构成,用竹挂的形式,展现李斯文学作品,体现李斯文学修养,渲然公园文化氛围,增强了空间节奏、功能性及市民参与性。小篆雕塑以李斯提倡书同文为故事原型,致敬其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以秦篆为表现形式,以印章为设计载体,以《仓颉篇》为题材,制作集参与性、文化性、景观性于一体的组合小品。小篆雕塑借用文化游廊营造开合有致的意境空间,既丰富了视觉感受,又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以秦代篆刻为代表的元素体现了历史文化的延续性,高低错落的形式冲淡了原本空间的庄严感,活跃了空间气氛,提高了游人的参与度。第八,“一方碑林”主题。该主题提取了方碑、秦篆等元素,以百家争鸣为题材,刻名家言论于石碑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碑林景观。碑林位于中轴序列的收束点,又重新强调了中轴礼仪,但位置的错落和高度的变化又相对弱化了肃穆的气氛。碑林、丛生银杏、列植背景树阵等形成围合空间,增强了公园的参与性、趣味性、文化性,刻画抒意小景,营造文化氛围,给人以亲切舒适的感受。与此同时,在公园的竖向设计方面,借用台地空间现状,营造多层级立体展示空间,并以汉阙、景观柱、主题雕塑以及绿植营造局部空间关系。八个主题景观节点采用不同的文化元素,形成合理的布局和开合有致的空间,较好地凸显了该项目的文化主题。

4 结语

目前,景观设计的发展已经成了我国现代城市建设以及未来乡村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部分。景观设计是地域文化表现的缩影,地域文化在不断发展变化,通过对上蔡秦相公园景观设计案例的分析研究,我们认识到景观设计应当充分结合地域特征和文化元素,并将文化元素与美学原则、功能需求等相结合,设计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景观场所。在建设现代城市以及发展未来乡村的同时,我們应该充分挖掘文化元素,传承和镌刻历史记忆,提升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实现地域文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为人.政治上站错队的李斯[J].名作欣赏,2016(04):116-124.

[2] 葛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4.

[3] 李才华.浅谈上蔡文化[J].大众文艺,2012(03):214-215.

作者简介:马晓宇(1986—),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李斯景观设计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探讨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的体现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李斯自食苦果
改年龄
儿时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