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21-09-24陈晓珊吴铭洵江妙范嘉明郭晓纯陈然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23期
关键词:信息交互认可度在线教育

陈晓珊 吴铭洵 江妙 范嘉明 郭晓纯 陈然

摘要:在2020年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展线上教学。为了促进在线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信息交互视角切入,基于广州十所高校本科生的727份问卷数据,运用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学生与内容、教师和学生三者交互强度与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假设,进一步结合不同交互类型下的具体行为提出建议,促进信息技术通过学生主体在高等教育中发挥更佳作用,为社会各界开发更好的在线教育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在线教育;信息交互;大学生;认可度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23-0150-02

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线下教学,在落实停课不停教的目标下,各高校纷纷开展线上教学。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未来发展方向为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初步显现,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愈发凸显。基于此,本文以广州为调查地点,从大学生与学习资源、教师、学生三种信息交互视角切入,探讨并验证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及影响因素,以地方實践动态性的实证研究丰富在线教育相关理论,促进在线教育产品开发完备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1 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国内外相关研究

在线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则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国内外有关大学生在线教育的研究成果集中于特征、发展、效果、用户使用意愿等方面。陈昊[1]认为构建在线教学平台和虚拟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在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Yuen A H K等[2]发现在线教育中启动活动、促进互动和持续讨论的设计对激发学生兴趣、参与和动机有重要作用。

较少学者从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视角进行研究,而是以类似概念如使用意愿、满意度、接受度等进行阐述。基于实证研究,有学者得出社会使用性、社会影响和三类交互均正向影响大学生在线教育满意度[3];还发现平台软硬件、使用便利性是大学生对在线教育接受度的最主要因素[4]。

学者们基于多种理论和模型探讨在线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使用感受和体验,多以单个在线教育平台如MOOC为基础展开,或集中从单一大学生视角对在线教育进行分析,而从大学生与多主体交互、大学生使用意愿及满意度的互相融合等视角有待进一步探索。

2 信息交互视角下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理论框架

陈丽[5]基于学习过程会话模型[6]提出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包含操作交互、信息交互、概念交互三个层面。其中信息交互具体分为内容交互(学生利用学习资源自学)、师生交互(学生与教师对学习内容、方法和态度等方面的交流)和生生交互(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形式的对话交流)。

在线教育模式下,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教师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支助服务,进而学生拥有对学习更多的知情权、决策权和控制权[7]。为达成学生独立学习目标,需要满足对该种学习模式认可的基本前提,才能促进有效教学交互行为的产生,即探究三种层面交互共同作用下的认可度情况显得尤为关键。研究基于信息交互视角提出以下假设:

H1: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与内容交互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H2: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与师生交互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H3: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与生生交互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3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及实证分析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通过对广州十所高校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765份,其中有效问卷727份,有效回收率为95%。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为:性别比例方面,男性占30.9%、女性占69.1%;年级比例方面,大一至大四/大五分别占19.7%、41.7%、30.1%、8.5%;院校和专业比例均衡分布各类。

研究对象的认可度情况为:不同层次院校大学生均对在线教育表示“比较认可”;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及分化程度从双一流院校、非双一流公办院校到民办院校递减。

3.2 信息交互强度与认可度的相关性

将各二级维度得分汇总作为不同交互类型强度,进一步对三种交互强度与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三个研究假设均成立,且相关性由强至弱依次为内容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并以性别、院校、专业、年级等作为控制变量,采取偏相关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3.3 不同交互类型下具体行为与认可度的相关性

在内容交互方面,学生通过在线教育模式下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并进行体系构建;在师生交互方面,教师制定的考核制度越合理、向学生反馈的内容越针对有效,学生对在线教育模式的认可度越高;在生生交互方面,学生通过线上形式能够有效提高讨论质量,进而提升在线教育认可度。

3.4 不同人口学变量的认可度均值差异

3.4.1 性别

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得:T=2.597,P=0.010<0.05,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的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为男性的认可度高于女性;进一步将三种交互强度作为检验变量,仅有内容交互的均值差异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

3.4.2 院校、专业、年级

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得:仅有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在线教育认可度的均值间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华南理工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之间,且三种交互均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3.5 因子分析与假设检验

3.5.1 因子分析

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值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得KMO=0.949>0.9,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X2=10144.735,P<0.001已达到显著水平,问卷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将问卷指标体系导入SPSS 26.0,根据公因子方差剔除不符合标准的指标,而后采用正交旋转法计算出最终的因子负荷矩阵,结果显示从20个题项中抽取出3个公共因子,与基于文献分析所提取的指标体系基本吻合。

猜你喜欢

信息交互认可度在线教育
关于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认可度和支持度的调查研究
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如何补齐当前爱国主义舆论引导中的短板
提高机械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基于云追溯明晰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市场化认定
基于邮件系统的虚拟网络社会管理的研究
眼科医院手术信息交互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