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鑫:最爱那一抹母婴的颜色
2021-09-24刘雪姣曹晓晨
刘雪姣 曹晓晨
李瑞鑫(1928年12月~2021年6月),男,河南人,1948年11月参加工作,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市卫生局办事员、北京妇产医院总务科长、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曾荣获北京市从事卫生事业基本建设工作三十年表彰证书、全国卫生系统卫生计财岗位工作三十年荣誉证书,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李瑞鑫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致力于培养卫生人才,专注于医院后勤管理,为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2021年3月底,记者前往李瑞鑫家采访,耄耋之年的李瑞鑫精神矍铄,提起往事来如数家珍。2021年6月6日,李瑞鑫在睡梦中安然离世,这位93岁的老党员走完了他无悔奉献的一生。
尽心竭力为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妇幼卫生事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951年,李瑞鑫进入卫生系统工作,被分配到刚成立的北京市医士学校。
为贯彻“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学校制定了初步的教学大纲,确立了具体的教学培养方式。“当时,我们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开设了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也设立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临床课程,还开展了各学科的教学实验。”李瑞鑫回忆道。
1951年9月,学校第一期班招了40名学生,李瑞鑫成了这个班的班主任。“可不要小看这一个班。解放初期,医务人员非常紧缺,这些学生寄托着我们的希望,将来要担起重要的责任呀。”李瑞鑫说。
1952年,学校的招生规模增加了一倍。1953年,学校招收了一批来自西藏的学生,同时还有一批来自越南、朝鲜的留学生。在这几年中,李瑞鑫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学生身上:怕学生不认识来学校的路,他亲自到保定去接;怕藏族学生吃不惯学校的饭菜,他拿着粮票去民委拉青稞……
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劳神操心,但学生们的表现让李瑞鑫很欣慰:来自西藏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成为当地的卫生骨干;留学生回国后立即投入救治一线;北京的学生有不少考入高等医学院校接受本科、研究生教育,成为术有专攻、颇有建树的专家教授……
后勤岗位的“大总管”
1958年,李瑞鑫被调往北京妇产医院,负责医院的后勤工作。“后勤工作特别重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以医疗服务为中心。”李瑞鑫说。
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离不开水、电、气等基本保障。冬季供暖后,室内温度达到20度,但李瑞鑫觉得,在产房、手术室、婴儿室等场所,这个温度是不够的。他加班加点,带领职工建成了双路供电和双路供暖。为了保证用水充足,他在楼顶上建了一个蓄水池,又在院里打了一口井,此后,医院再也不怕停水停电了。手术室的护士长称赞说:“你是真心实意为我们临床着想的人。”
建院初期,医院有两台内燃回火管式蒸汽锅炉,三台火燃式供暖锅炉,全部是烧煤锅炉。每天早上缓火时,烟囱里冒出滚滚黑烟,不仅污染环境,还浪费了大量能源。为改变这种情况,1962年,李瑞鑫和同事们一起研究,重新设计了烟道,还将锅炉炉条提高了35厘米,大大提升了锅炉的燃烧效率,再配合摸索出的“旺火清炉,定时上水”的方法,每月的耗煤量由原先的120噸减少为80吨。
1973年,李瑞鑫又和后勤职工一起想办法让锅炉用煤二次燃烧,不但更加节煤节气,锅炉房里再也看不到黑烟了。这次工作的创新成果吸引了很多家医院前来参观学习,他还受邀在东城区消烟除尘大会上介绍锅炉改装的经验,得到北京市消烟除尘办公室的表扬。
在北京妇产医院工作了30多年,李瑞鑫从没离开过后勤工作岗位。1959年,李瑞鑫受邀到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群英会。在会上,北京妇产医院院长林巧稚给他戴上了大红花。这一幕,成为李瑞鑫一生的骄傲。
“我把全部激情和智慧都献给了妇产医院”
离休后,李瑞鑫仍然十分关心妇产医院的发展。在筹建妇产医院新院区以及老院区的装修改造中,他积极出谋划策,并建议老院区的主体颜色保留建院时期的淡粉色。“粉色是属于母婴的颜色,温馨、明快,象征着妇幼卫生事业蓬勃的生机与希望。”最终,这条建议被采纳。
2020年,医院完成党支部换届改选,92岁高龄的李瑞鑫当选离休联合党支部书记。他经常回到医院,与青年员工分享自己几十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他还非常关注职工们的日常生活,医护人员的夜班饭做得好不好,准备得怎么样,他一直放在心上。“营养科一定要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夜班人员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李瑞鑫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参与了北京妇产医院的建设,看到了中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他深情地说:“我对妇产医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着特殊的感情。这里是我为实现革命理想扎根最久、用心最专、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地方,我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都献给了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