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化与回归:校园足球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2021-09-24梁志成

体育师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回归校园足球异化

摘 要:以2017-2019年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120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战略管理学、教育学角度研究:现阶段校园足球存在的异化和弊端,提出校园足球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目标和全方位的覆盖内容,实现“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的目标。

关键词:校园足球;课程体系;异化;回归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4.022

2014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发展校园足球是成就中国足球梦想、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普及程度、教学改革、竞赛体系和条件保障四大维度是校园足球未来的发展方向[1]。校园足球课程与学校体育不可分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他们都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为在学生体育锻炼中增强体质、享受乐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产生积极意义[2]。近年来,校园足球工作的制度體系基本搭建完善、校园三级联赛体系也给青少年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在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引领下,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校园足球课程的构建产生了异化,学生的获益远远没有到达预设程度。本文拟从战略管理学、教育学角度研究现阶段校园足球课程的异化和弊端,提出校园足球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目标和全方位的覆盖内容。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指标体系》(下面简称指标体系)作为依据,以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地区2017—2019年,共120所(每个地区30 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作为调查对象。样本学校覆盖了各区域学校办学性质、示范学校级别、传统体育项目等因素,具有全面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应用中国知网以校园足球、利益相关、异化和回归、课程为关键词检索,收集600余条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类。“利益相关者”是指“可以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受该目标影响的任何群体或个人”[3]。课程体系是“指依据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划,研制课程方案、实现课程目标、达成课程规划的系统化、持续优化过程和状态”[4] 。

1.2.2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从繁杂的异化和回归关系中全盘考研,揭示其相关关系,以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课程体系的特征,提出课程的维度,以求重构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体系。

2 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异化

2.1 “足球育人”与“育足球人”目标矛盾

校园足球开展目的是实现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5]。锦标主义、奥运争光计划的惯性思维,致使教育领域的校园足球运动也被很多人异化为“育足球人”。学校体育旨在促进个人成长和激发个人潜能;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主张意义学习;认为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人性素养[6]。校园足球运动是学校体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标指向是“足球育人”,首要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最终受益者也应是学生。

2.2 博弈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功利主义本能反应是将校园足球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校长、学生及家长构筑成了一张多重利益博弈网。张兴泉(2020)认为“制度环境会对校园足球利益主体在政策执行效果上产生影响,宏观制度环境的滞后会造成政策执行的偏差”[7]。各种利益群体,把“应试”摆在工作的最重要的位置,升学率、考上名校是他们的利益追求所在。教育部各项文件出台、足球纳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重点高校招收足球特长生,让足球技能成为学生升学的敲门砖,使足球特长学生有了后续发展的通道。但现阶段,足球特长学生群体占整体学生数较少,更多的学生只会把校园足球作为一种被动的“通关考核”方式,不会轻易走足球特长之路。学校在足球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升学及校园足球“锦标”的两难抉择,学校既要保证高升学率的同时还要面对校园足球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考核,给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2.3 课程缺失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指标体系》中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等四大维度,给基层校园足球工作者提供了细化具体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5年来,广东省进行了5次全省范围内标准化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和复核工作。但在校园足球教学、文化建设等实际工作过程中,产生了异化现象,学生并非最大化的获益者,甚至利益受到了损害(见图1)。广东省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在快速增长,但有些校园足球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状况并没有因《体系》的实施而得到提高。经分析总结出以下特点:1)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对标准执行过程有较大差异;2)对标准认知及工作重要性排名依次为:训练与竞赛、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表明学校校园足球的竞技惯性思维依旧,而足球的教育教学功能比较欠缺;3)每周一节足球课、班级联系、营造校园足球文化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全面铺开。大部分学校对《体系》完全或者基本执行(见表1),但在校园足球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学校中只有40%的学校开设每周一节足球课,46.67%的学校实现班级联赛常态化,55.83%开展过校园足球文化的活动(见表2)。

4 校园足球的回归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目的、课程与教学观、师生观等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9],其主要特点在于强调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激发个人潜能的功能,人本主义对校园足球摒弃异化、回归教育的本性,重构中小学校园足球课程体系提供了一种思考。

4.1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校园足球不仅能夯实学生体育技能、提升运动本领,还能通过足球教学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塑造,培养健全的人格。但是,以“三基”为理论基础,围绕运动技术内容中心论、竞技技术本体论、体育成绩达标论实行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异化体育教学目的,违背终身健康、身心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以及教育的初心。

4.2 确定: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首要考虑的要素,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即课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王婉纯认为校园足球课程目标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9]。校园足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发展。校园足球课在目标设定上既要肯定定性和定量考核的杠杆作用,也就是突显运动技能和考核分数的重要性,更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将校园足球课程目标分为技能、体能和体育行为三维度,通过掌握足球技术和知识,结合速度、协调、灵敏等体能要素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通过提高练习难度、游戏等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育人功能。

4.3 选择:全方位覆盖的课程内容

4.3.1 足球课程制度化《标准体系》中每周开展一节足球课必修课,并且纳入正常教学课表而非课外体育活动,所以学校在教学总体计划、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中应该把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作为制度纳入教学文件中。

4.3.2 足球活动全环节的规范化运动允许在规则内合理地冲撞,足球活动相比其他运动项目发生运动伤害事故频率更高,风险性较大,对风险管理要求更加严格。学校对场地设施的潜在危险要有一定的预判、开学之初要对场地设施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做到定期维护。规范并认真执行足球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评估足球教育教学全环节的风险,并做好处置预案。在足球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足球运动项目本身的特征出发,注重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关注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水平,及时发现和制止足球场上的风险。4.3.3 足球大课间活动参与全员化保证学生每天参与锻炼一小时,足球大课间活动是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延伸。课间操增加足球的元素,将内容、体能和足球技能相融合,通过适宜的运动强度,发展体能素质。将掌握足球技能和提高运动能力相结合,养成健康行为、培育体育精神相结合。足球大课间活动内外有机结合,按有特色、讲实效、常态化的思路,设计和实施足球大课间活动,以灵活的组织方式,达到全员参与。

4.3.4 足球社团活动课程多样化校园足球活动社团化,学生能在足球课和大课间以及比赛外,继续以不同身份或角色参与校园足球,通过踢足球、写足球、说足球、唱足球等方式强化校园足球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实现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可开设:足球小记者(摄影、报道、征文、手抄报)、学生足球裁判、足球啦啦操、足球记者、足球现场讲解员、海报与队徽设计、足球网页、足球英语沙龙等课程。

4.3.5 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良性化按学期或年度计划,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级联赛、嘉年华、足球节,校园足球运动会等校园足球竞赛活动,设置若干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参与的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如我是足球杂技王(球性练习)、最棒护球王(运球能力)、踢球我最准(远)、头球我最棒等,以所有参加人员总分计算团体总分。将考核与竞赛相结合、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趣味与竞技相结合,学生运用足球课所学知识在竞赛活动中取得成绩,为集体付出努力为集体争光,促使足球课和竞赛活动形成良性循环。组织竞赛活动应将竞赛活动主权利还给全体师生,做到人人参与。建议在开展竞赛活动时敢于创新,如由体育教师告知开展足球班级赛,教师仅在课堂指导各班级队球队训练,提出班级全员参与,穿着统一服装参赛的要求,其他事宜由学生自行组织。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准备活动,有些准备担任裁判工作,有些在模拟赛事评述,有些准备赛事采访,有些同学排练啦啦操,有些同学讨论比赛战术安排,有些同学制作加油板。学校每学年(期)形成稳定的竞赛体系,学生参与足球竞赛组织工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常規足球赛的开展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足球知识和技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3.6 课余训练梯队化小学三年级以上组建男女校队,课余训练梯队化,合理组织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每周开设3至4次足球训练课,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训练的机会,以提高足球技战术能力。教师因材施教,合理分组、设定一定难度目标,培养学生团体意识,通过集体的努力达到目标,体现足球全面育人和育全面人的作用。积极参加区域内足球比赛和校际联赛,学生通过观看比赛和亲身参与正规足球比赛的双重体验对足球有重新的认识。

4.3.7 教学评价课程评价按技能、体能和体育行为三个维度,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结合进行。其中技能和体能考核以具体指标对应分数或等级,体育行为(心理和社会适应)设计能反映学生达成目标的维度,从技能、体能、体育行为三方面进行足球专项技术考核,自我评价(50%)、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20%),总分100分。客观的课程评价体系能反映校园足球课程实施的效果,为改进课程提供有效的信息。面对校园足球“足球育人”与“育足球人”的两难困境、校园足球课程体系构建的缺失、校园足球功利主义之上的现实利益追求,亟需通过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目标、选择全方位覆盖的课程内容来推进校园足球回归教育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介绍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五年发展情况和2020年工作部署[EB/OL].[2019-12-21]. http://www.moe.gov.cn/fbh/live/2019/51635/twwd/201912/t20191220_412889.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EB/OL].[2019-09-10].http://www.  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3]Freeman, R.E. (1984). Strategic Management: AStakeholder Approach[M]. Boston: Pitman.P46.

[4] 杨骞.课程化-问题探析与解决方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08):3-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网. 陈至立:统一思想 努力开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局面[OB/OL].[2007-05-25]. http://www.gov.cn/ldhd/2007-05/25/content_626408.htm.

[6] 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21-07-18

作者简介:梁志成(1970-),男,广东广州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管理与教学

猜你喜欢

回归校园足球异化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的探析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
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