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的觉醒》:不关注现在,我们就无法到达将来

2021-09-24牟秋荣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庭班主任母亲

牟秋荣

她是一个成绩平平的姑娘,但并不是说她不努力、不上进。天知道,她真的已经尽力了,也许在老师和家长看来,这种尽力还不够,但她能做到的就是这个程度。她也想像电影里演的、小说里写的那样通过努力来完成人生的“逆袭”,但她真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会半途而废。

这个姑娘来找我的时候,我正在看一本名为《家庭的觉醒》的书。这本书着重讲述父母应如何打造一个充满生机与幸福感的家庭。书里说:“当我们永远只用‘好与‘坏两个标准来衡量孩子时,孩子们将会受到巨大的伤害。”

这个姑娘似乎就是一个受到伤害的人。

前段时间,在上课时,她忽然听到有手机震动的声音,以为是自己设定的闹钟响了。为了不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她赶紧悄悄把手机拿出来,准备把闹钟关掉。结果并不是她的手机在响,她正准备把手机收进去,忽然听到一个声音严厉地说道:“把手机交出来!”她被班主任发现了。班主任认为她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把她好一通训斥,最后说:“怪不得你成绩一直这么差,把你的家长叫来!”

她的母亲来到学校,听到班主任的讲诉之后,意料之中地和老师站到了同一战线,开始责备她为什么上课不认真学习。她不知道该怎么辩解,事实上她不擅长辩解。在老师那里她只敢低声地解释两句,但很快就被老师认为是在狡辩;而在母亲那里,她很容易说着说着就生气了,好像没有和母亲沟通的耐心。总之,最后大家都认为,她之所以学习成绩不好,都是因为上课玩手机。她因此心里特别委屈,甚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也不愿意再和父母进行任何实质意义上的交流。但这种状态又使她特别痛苦和压抑,所以才找到了我。

在我和小姑娘沟通的那段时间,她的母亲主动联系到我,说想跟我交流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是一次令我印象深刻的会面。整个过程,我基本没有插上话。她的母亲滔滔不绝地从孩子的出生开始讲述,一直讲到孩子上高中,讲如何给孩子进行阅读启蒙,讲孩子如何学习英语,讲带孩子去了多少地方旅游,讲孩子将来还要怎样怎样……其间,她都会给我分析为什么要带着孩子进行这些活动,有什么样的理论依据。最后她告诉我:“老师,我希望这个学期你重点关注一下她的文言文阅读,看能不能让她把《史记》中的经典篇目阅读一遍。”

这位母亲很年轻,看起来也很有氣质,但她的眉头却总是不自觉地皱着,以至于眉目之间留下了一点淡淡的纹路,给人一种很难取悦的感觉。虽然在谈话的过程中,她一直对我很客气。但我还是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以至于我连反驳她的话语的心思都没有,只想匆匆结束这场对话,好让自己透透气。她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这段时间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内心风暴,活得到底快不快乐。我忽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她的女儿看起来那么羞怯,那么消极,仿佛总是希望自己直接从众人眼中消失。

我在教学工作中也多次遇到类似的家长。他们常常眉头紧皱,目光中透着焦虑,隐隐还有一丝幽怨。因为他们一直在为这个家庭付出、筹划,却常常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家庭的其他成员还常常露出一种竭力忍受的神情,仿佛他们才是那个无理取闹的人。这些眼角眉梢的伤害,对人的青春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让他们即使外表还年轻,却很难活得漂亮。而他们的孩子也因此常常感觉透不过气来。

我并不是在批评这些父母。他们那么热忱,那么充满爱心,那么全心全意地想要让这个家庭越来越好。他们可能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籍,“精通”各种教育理论,也深知当代的教育资源是如何稀缺。所以,当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策划了,从胎教到启蒙教育,再到能力提升训练……他们始终陪伴着自己的孩子。并且,在这过程中,还要与伴侣的漫不经心做斗争,与家里长辈的落后观念做斗争,有时候甚至要大声争吵或者哭泣才能维持自己计划好的路线。刚开始,孩子看起来的确比同龄人优秀很多,会更多的儿歌,认识更多的汉字,有着更标准和流利的英语口语……但是慢慢的,孩子长大了,变得懒了、皮了,学会找理由了,甚至直接叛逆了……他们不知道孩子到底出了什么事,遇到了什么困难,只是越来越吃力地继续坚持自己的“计划”,直到在与孩子的交流中遭遇沉重的打击。

“她小时候那么乖,那么听话,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脾气这么怪。”小姑娘的母亲对我说。

我问她:“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她说:“至少先要把高考这一关过去吧。”

我说:“那高考以后呢?怎么走?”

她说:“高考以后,那就是她自己的人生了。我也管不了了。”

我说:“那如果高考以后,你发现她没有勇气跟旁人打招呼,不知道如何与陌生人聊天,总觉得别人都讨厌她,又或者老是忍不住去讨好那些羞辱她的人,在面试工作的时候表现得特别糟糕……你会怎么做?”

她坚定地摇头:“不会的,我的孩子怎么可能这样。只要考上好大学,工作自己就会来找她了。”

我在心里默默叹息,没有再追问什么。那些为了孩子的成长而疲惫不堪的父母,其实往往最后会以失败而告终,并永远难以明白失败的原因。正如《家庭的觉醒》中所说,当我们对孩子充满种种期望,想要孩子通过各种改造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时,我们的失败就已经开始了。“所有人心底深处的某个地方,总是渴望着被爱。”“正是这种对于被爱、被欣赏、被肯定的渴望得不到满足,促使我们成长在了一个不表达感情的家庭环境中。无论你正在经历什么感觉,你都不会表露出来。正是这种坚忍下制造的冷漠感,使孩子觉得他们无所归依。”

很多时候,父母们还没来得及打造一个幸福的小孩,就先让孩子失去了家庭的温馨与宁静。

所以,这本书告诉我们,父母与其告诉孩子应该如何才能在未来获得成功,不如问问孩子现在要怎么做才会开心。

对将来的焦虑让我们渐渐失去了感受他人心灵的能力,让我们在宏图伟业中迷失了孩子渐渐成长的身影。这些伤害会慢慢变成看得见的纹路,爬上我们的眼角眉梢,爬进我们的眼睛,藏在我们的眼神里。也许我们原本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一种让自己和身边人都能喘一口气的选择。

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关注身边人此刻的感受,人们便可以携手走向一个美好的将来。如果家长不能解决好当下自己面临的问题,而总想着评价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哪里做得不好;总是焦虑孩子现在不够优秀,将来该怎么办——那么,这个家庭所期望的那种将来,将永远都不会到来。

猜你喜欢

家庭班主任母亲
我的班主任①
家庭“煮”夫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恋练有词
给母亲的信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