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三重主题
2021-09-24哪吒
哪吒
一、展现旧传统的崩溃
《子夜》开篇就通过吴老太爷及其家人进城在衣食住行、习俗风尚方面所受的刺激,多角度地展现了在现代生活与文化观念的冲击下,传统的伦理思想与行为准则的崩溃。
吴老太爷及其儿子阿萱、女儿蕙芳长期住在乡下,是传统、守旧群体的代表,特别是吴老太爷,“虔奉《太上感应篇》,二十余年如一日”,传统是他唯一的精神需求。同时,他把阿萱和蕙芳放在自己身边作为“金童玉女”,试图让他们成为传统的后继者。进城之际,吴老太爷试图通过《太上感应篇》以及阿萱和蕙芳,将传统携入上海这座现代都市,但他的这一意图几乎在刚进城时就被打破。当吴老太爷到达上海时,进入他视野的不再是乡村的宁静,而是现代都市的喧嚣:“各色各样车辆的海,冲开了红红绿绿的耀着肉光的男人女人的海……机械的骚音,汽车的臭屁,和女人身上的香气,霓虹电管的赤光——一切梦魇似的都市的精怪,毫无怜悯地压到吴老太爷朽弱的心灵上,直到他只有目眩,只有耳鸣,只有头晕!”所有这些都与乡村生活、与传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强烈刺激和压迫了吴老太爷的神经,并直接导致了他的死亡。吴老太爷的死象征了现代都市对传统的拒绝与阻隔。
不仅如此,旧传统的崩溃在进城之后的阿萱身上还进一步得到了体现。首先是阿萱,进城途中就被现代的都市生活强烈吸引,他坐在吴老太爷的身边却“张大了嘴巴,出神地贪看那位半裸体的妖艳少妇”。阿萱对这一画面的关注有双重意义:一是透过异性的身体形象,反映了现代都市里性开放观念的产生,这是区别于传统乡村的显著方面;二是表现了传统伦理对人的情感和性本能的压抑,而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直接“击溃”传统,迅速唤醒了它们。在现代都市灯红酒绿的强烈刺激之下,刚进城的淳朴少年阿萱迅速被世俗化,即将在物欲横流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小说中,阿萱第二次出场时,就已经跟着吴少奶奶等人一起打麻将,“牌声从大餐间传来,夹着阿萱的笑”。这一描写很有意义:一是表明阿萱已通过家庭的途径开始融入都市;二是他以融入世俗,而非以吴荪甫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环境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都市生活;这两点都象征了现代都市文明对旧传统的吞噬。
二、展现个体在动荡时代的动荡命运
《子夜》以现代都市上海为中心,通过战争把乡村与都市、上海与整个中国联系在一起;通过中外文化交流、都市时尚以及商业竞争,把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通过“现代都市女产业工人”这一形象群,把上流社会与底层人民联系在一起,深刻表现了时代巨变中个体的无常命运。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吴荪甫。时代的动荡使他把家乡造成“模范镇”的理想破灭,国内外同行竞争、工人罢工、投机生意等因素使他难以维持工厂的运转,于是,他很快就告别了人生的巅峰状态,从风光得势的大老板走向破产,“什么都完了”。吴荪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典型的民族资本家,他的失败昭示了以他为代表的社会中坚群体的悲剧命运,如小说中赵伯韬最后也无法运转产业、周仲伟也完全破产等等。
自然,社会的剧变不会只發生在都市,乡村同样也会受到波及。吴荪甫的舅父曾沧海是个五十多岁的老乡绅,“在本地是有名的‘土皇帝”,但时代的动荡不断地改变着他的“运气”——“第一幅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在双桥镇上飘扬的时候……曾沧海的‘统治地位却从此动摇了……双桥镇上的‘新贵们不但和他比肩而南面共治,甚至还时时排挤他呢”,最终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地主死在乱枪扫射中。
《子夜》深刻表现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无论乡村还是都市,时代动荡对个人命运的整体改变,而这些变化都具有悲剧性,意味着生存于时的每一个体都将承受时代巨变中的“阵痛”。
三、展现社会秩序的转变
《子夜》以宏大的艺术视野,通过农民革命起义、国内国际商业竞争、工人罢工、北方战事等重要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秩序的改变。
首先,是通过农民革命起义展现乡土世界的现代化转变。《子夜》开篇的几章表现了农民革命起义对乡村这个宁静世界的既定秩序的改变。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吴老太爷的进城及其死亡、地主曾沧海个人与家庭生活的急剧变化、冯云卿的进城及其堕落等等,都是这一改变的直接表现。不仅如此,乡村世界的动荡还直接影响了吴荪甫在家乡的产业,进而影响到他的整个事业与人生理想,并导致了他的破产。
其次,是通过工商业内国内、国际之间的竞争,展现社会经济秩序的现代化调整,这是本书最引人注意的内容之一。在小说中,吴荪甫是民族资本家的代表,而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的典型,其背后还有美国金融资本的支持。他们之间的恶性竞争,表明作为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经济秩序发生了变化,决定中国人生存状态和命运的已不再仅仅来自自身,而与世界秩序密切相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工业必然遭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和打压。
同时,书中也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子夜》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写工人阶级为了反抗剥削进行的数次罢工。譬如在第十四章中,因为吴荪甫要减工薪、延长工时,裕华丝厂的女工全部停工,她们高喊“我们要自己的工会”等口号,要求赶走屠维岳等人。在张阿新高喊“冲厂”后,女工们又直冲到吴荪甫的“新厂”。“不到一个钟头,闸北的大小丝厂总罢工下来了!全闸北形势紧张,马路旁加了双岗!”面对声势浩大的罢工活动,吴荪甫只好亲临工厂,但在出厂时无数女工拥上来,将他的汽车包围得一动也不能动。这是一个象征性的时刻,代表着资本家与压迫者的吴荪甫被工人阶级包围了,预示着社会变革的不可阻挡。
最后,战争与政治秩序的根本调整也得到了书写。小说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却通过诸多细节进行了侧面记录,譬如通过吴少奶奶的旧情人——军人雷鸣这个人物来表现战争的进程。在第二章中,雷鸣被召回军队,就反映了战事趋于紧张的局势。此外,《子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特别表现了战争与现代金融秩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同样是在第二章中,赵伯韬告知吴荪甫只要肯出钱,就可叫西北军退回,他们就可以在公债上投机大赚一把——由此便可见资本对于战争与政治秩序的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