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分析
2021-09-24李媛媛
李媛媛
对数学这门逻辑要求高的学科来说,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提高学生投入数学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必须把问题作为教学的突破口,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多角度研究和探索,从而梳理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要正确把握课程改革要求,将数学和生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贴近生活且具备极高指导价值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降低后续数学学科学习的难度。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
教育教学应该紧跟时代与社会发展潮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建设的需求,并在人才培养中从关注专业知识获得转变为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种转变和传统教学目标是有矛盾和冲突的,所以开展教育教学变革是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必然选择,新课程改革就是顺应时代所采取的改革行动。在新课改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做好课堂中引导与组织方面的工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学生自觉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因为小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要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非常困难,于是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恰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究。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结合,把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作为目标,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知识与能力。在问题情境教学实施中,教师会依托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启发,鼓励学生在数学教材和其他资料的辅助下,积极质疑和解答疑惑,增强思维辨别与批判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性学习行为与良好的自主思索习惯。大量的数学教育实践表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解答问题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感受知识应用的乐趣。对小学生来说,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辅助他们轻松解决抽象化的问题,始终把握住数学学习的方向,让学生学有所获。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原则
数学学习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同时数学学科又是非常灵活的,包含着大量创造性学习的机会,等待着学生自主挖掘和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调动积极情感,高水平解答问题。为确保问题情境教学开展的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原因,就是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掌握新知识,发现数学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该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考虑到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有所获。二是趣味性原则。对年龄小且不具备良好自我控制能力的小学生来说,想要让他们在问题情境中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提高学习效果,就要保证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是新奇、有趣的,能够充分吸引学生,契合学生的爱好,保持学生的热情。三是生活化原则。小学生知识面窄,获取资源的途径相对较少,而生活是学习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可以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激励学生运用数学思考方法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课程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广泛的方法,是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情境创设。这和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高度一致,因为从本质上分析数学学习和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的过程,所以在数学学习中,问题情境的设计非常重要。导入环节是数学教学的开端,也是影响学生整个课堂学习状态的环节,于是在导入部分,教师要恰当运用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新课学习,带给学生积极的学习刺激,保证新课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在导入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抢15的游戏中,两个人轮流数数,从一开始一直到15,每次可以说出1~2个整数,谁最先抢到15就能获胜。在多次游戏活动后,学生发现每次都是教师获胜,这让学生产生了很强的问题意识,想要一探究竟。在经过了这样的探索之后,学生意识到谁先说数谁就输,由此指导学生认清策略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解决问题时要讲究策略,把握内在规律。等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解题时用到的策略,始终保持探究热情:甲、乙、丙到书店买书,他们都买了童话书,已知甲总共购买4本,用去24元,乙总共购买6本,用去多少元?丙带了48元钱,总共能购买多少本?通过讨论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正确把握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二)利用实践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对数学学习来说,实践操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也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方法的重要途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把数学实践操作作为问题情境设计的着力点,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案的同时提高实操能力,保持思维的灵动性,增进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实操平台,激励学生联系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归纳学习方法,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时,为指导学生掌握图形的特征,帮助学生在对比和分析中找准图形的不同点,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动手制作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制作、观察和对比中发现图形的异同点,顺利掌握知识点。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如图1),让学生说说两条路中哪一条更近,原因是什么。利用这样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对周长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与探索。
(三)融入生活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密集,逻辑性强,如果运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很容易讓学生反感死记硬背而彻底失去学习兴趣,更无法把握数学学习的意义,给之后的数学学习带来不良影响。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体验中感知数学学习的价值,也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索效果。对此,教师要善于在问题情境中融入生活要素,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再困难。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提出以下问题:小亮协助妈妈铺地毯,已知地毯的长度是13.4米,地板的长度是13米,地毯多出0.4米。学生听完会觉得很困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0.4米,会对小数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认真听讲,掌握和小数相关的知识。
新课程改革提高了对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要求,强调在数学学科实践中应该引入先进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让学生获得深刻和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情境教学法就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数学教学模式,其中的问题情境教学更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体验。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问题引领下投入数学探究活动,并在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数学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蒙颂梅,钟宝华.论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2019(3).
[2]代存宪.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问题的反思[J].成功,2020(9).
[3]管珏琪,苏小兵,郭毅,祝智庭.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