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的总指挥
——吴兆麟
2021-09-24商豫
商 豫
吴兆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元勋之一,时任武昌起义新军的临时总指挥。年轻时,他在革命战线上奋勇努力;解甲归田后,投身公益,造福于民;晚年,屡拒日伪的任用,用自身的操守证明了一个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人所具有的胆识、胸襟和正直。
吴兆麟出生于1882年,字畏三,鄂城(今鄂州市)人。他出身农家,16岁入武昌工程营当兵,由于勤奋好学,次年就考取随营将校讲习所。1905年,吴兆麟参加“日知会”,任该会干事及工程营代表。1906年在工程专门学校毕业后,以第一名考入湖北参谋学堂。曾编著《战术实施》《参谋旅行》等兵书,被印发各军参阅。1909年,他以最优等生毕业于参谋学堂,仍回工程八营任左队队官。
楚望台起义,被推为总指挥
吴兆麟肖像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总督瑞澄由于得到革命党人准备起义的风声,便到新军中凶残的捕杀革命党人,没收了士兵的子弹,严密监视军营,并扬言已查获军内革命党人的名单,要按名拿办。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人人自危,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决定当晚起义,起义首先在工程八营发生了。
晚上7 时,工程八营的革命士兵聚集到军械总库楚望台。此时,起义的士兵只有300多人,而支持清廷的部队仍有约2000人,其余大部分新军都在观望。义军随时有遭到清军无情镇压或溃散的可能。这个时候,起义军中还没有一个总指挥,大家经过一番议论,决定推举吴兆麟为总指挥。
原来,在起义前,上级派吴兆麟和另外几个军官去守楚望台。楚望台被起义军占领后,另外几个军官都逃跑了,只有吴兆麟没有跑。起义军看到他后,知道他是前日知会会员,思想进步,有军事才能,并且还是当时起义军中军阶最高(连长)的一个,就推举他当临时总司令。
但吴兆麟并没有立即接受总指挥权。因为当时的形势严峻,起义军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他说:“既举义旗,对于军事须严守纪律。绝对服从命令,方能胜算,不然惟有同归于尽而已。大家既要举我做总指挥,是否能服从我的命令?”大家表示一定服从。这样,他才担起临时总指挥的责任,并令各队到楚望台西南凹地集合,重整队伍。
反映武昌起义的画作
吴兆麟随即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立即进攻楚望台北面的三十标和西门的宪兵营,楚望台是全省弹药总库,为必争之地,要解除清军对楚望台的威胁;二是号召炮兵响应起义,炮兵在战斗中是很重要的,其中的革命同志也有很多,要积极争取;三是派兵将城内电线一律割断,以防止清军督署调兵镇压;四是派人到各营去联络后,以扩大起义规模。由于他在这危急中沉着冷静,指挥措置得当,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各营响应起义的队伍逐渐汇集到楚望台,约有二千多人,各营代表们仍公举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吴兆麟发表了阵前演说,然后他以占领督署及武昌城为目的进行了战略部署。兵分三路,开始了对督署的进攻。
起义军对督署发起攻击后,瑞澄非常害怕,决定逃跑,他不敢从大门跑出,叫差役将后门墙打了个洞,仓皇钻洞而逃。其他督署官员也随之而逃,躲到一条兵船上。
当时,由于天黑又下起小雨,炮兵很难发挥作用,再加上守卫督署的清军配备有很强的火力,第一批进攻督署的革命军没能得手。吴兆麟在楚望台得知消息后大急,说:“我们今夜不击溃敌人,天明我们就会被敌人击溃。因此我们只能进不能退。”随后,他令方兴等人守住楚望台,自己从预备队挑选了百名勇敢的士兵,亲自赶往督署督战。他让士兵买了一些易燃物品投入督署后院并引燃,同时又命令炮兵向着火点附近开炮。顿时,火光冲天,各队伍忽然看到督署火起,士气大振,呼喊着向督署冲来,而督署内的守卫队见后院火起,则惊慌失措,马上派人到兵船去请示应对方略,但是瑞澄的兵船早已开走,督署内的差役闻讯纷纷跳墙逃命,但部分守卫部队仍然负隅顽抗,战至清晨5时,革命军最终攻克了清督署。
武昌起义胜利后,坚辞大都督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日中午,起义军在咨议局召集联席会议,商讨组织军政府,谁来当革命政府的首脑呢?当时,有威望的孙中山远在国外,黄兴也隐伏在广州。起义军领导人吴兆麟等人议论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而吴兆麟又过于自谦,认为自己的资历太浅(相当连级),难于服众,建议找一位有威望、能压住阵脚的“大人物”来担当这一重任。找来找去,找到了当时任新军第21混成协(相当旅级)的协统黎元洪。
黎元洪平时在新军中能关心士兵生活,同士兵共甘苦,士兵们对他深有好感。但是他原先并不想参加起义,甚至他反对革命,还亲手杀过两个革命党人。当他听到起义军攻下总督署后,怕起义军找他算帐,便跑到一个亲信家躲了起来。起义军查到了他的下落,便把庭院包围了起来。而黎元洪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吓得急忙藏到内室里。当起义士兵把他从内室里揪出来时,他已是大汗淋漓,浑身颤抖,狼狈不堪。
黎元洪,后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
黎元洪被押到起义军的指挥部,自认为必死无疑。但没料到的是,吴兆麟却列队相迎。就这样,黎元洪便稀里糊涂的当上了革命军的大都督(鄂军)。
吴兆麟为什么让黎元洪当都督?他认为,不管黎元洪愿不愿,他的招牌就是战斗力。这个时候,起义军也仅仅2000人左右,清军随时准备反击,形势十分危急。黎元洪的上任可以让那些清军的军官们看到,原来他们也可以革命。
军政府成立后,吴兆麟任谋略处谋略、第一协统领,参谋部部长。10月中下旬,满清派兵南下,企图扑灭辛亥革命。吴兆麟主持军参谋部,与革命军诸将领一起,指挥了汉口保卫战,并取得了两次胜利。
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纪念群雕
10月28日,黄兴来到湖北,当天被举为民军总司令。他一上任,就积极主张反攻。吴兆麟反对这样做。他认为,革命军大部分都是新兵,军事训练水平很差,一些旅团长原来只是班长、士兵,还有一些是意志并不坚定的原军官。而他们的对手则是训练有素、编制完整的清军。他的意见是依靠海军的支援、隔江固守,但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在以后的战斗中,革命军伤亡惨重,不到一个月,汉口、汉阳就相继失陷,武昌也处于危急中。
黄兴辞去了总司令的职务,黎元洪等人退到葛店。此时吴兆麟再次被推出,收拾这个烂摊子。吴兆麟派人带着他写的信前往葛店,请黎元洪回武昌,以稳定军心,但黎元洪不肯回来。此时,英国使节盘恩来与吴兆麟接洽。说英领事联合各国领事在民军和清军之间进行调停战,清军方面已表示停战三天,他来到这里是想知道民军的意见。吴兆麟听说停火三天,非常高兴。因为当时人心动摇、形势混乱,能停战三天,对民军重振旗鼓十分有利,于是他表示同意停战。
盘恩要求见黎元洪,并说只有在停战协定上盖上都督印才有效。吴兆麟说,因为都督府起火,黎都督已搬到韩家祠办公,不在此地,现在没法见他。但都督的印我可立即派人到军务局去取。其实,都督印已被黎元洪带走,葛店距这里九十里,派人去取已经来不及了。吴兆麟忙派人找刻字工人照样刻了一个都督印,一小时后,印章便送来交给了盘恩。就这样,南北停战达成了协议,武昌形势转危为安。
位于湖北省鄂州市的吴兆麟将军纪念馆
在近三个月的南北对峙中,吴兆麟作为湖北革命战时总司令(实为参谋总长),恪尽职守,为保卫武昌,迫使清帝退位,建立共和,立下了大功。
辞官为民办福利,宁死不做伪汉奸
1912年1月1日,民国正式成立。1月9日,吴兆麟任北伐第一军总司令;1月13日,吴兆麟任鄂军参谋总长;后调北京。1912年9月北京政府授吴兆麟陆军上将,勋二位,又颁授大绶嘉禾章,文虎章,一度任北京将军府将军。
后来,由于他对袁世凯和孙中山都不满,便逐渐退出政界,转为从事社会福利工作。1922年,他督修樊口大堤,建民信、民生二闸,开辟月河,筑王唐黄堤等水利工程,风餐露宿,不辞劳苦,三年时间,使工程告竣,变水害为水利。
1938年,日军攻占武汉后,吴兆麟没能转移走。日本情报机关知道他是一个很有声望的人物,便逼迫他出任伪军总司令。吴兆麟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人,宁死不做汉奸,拒绝出任各种伪职。日本人很气愤,将他软禁起来。吴兆麟面对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心情悲愤难抑,哮喘病加剧,于1942年10月17日含恨去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