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子柔道运动员平衡能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以广州体育学院柔道专项学生为例

2021-09-24张文峰郝爱臻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柔道稳定性运动员

张文峰,陈 幸,孙 健,郝爱臻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家、学者和教练员对竞技体育运动的认识也在不断得到深化,在柔道属于对抗格斗类项目,运动员在运用技术动作时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这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动态平衡能力,平衡能力的水平是决定其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当前关于柔道平衡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对广州体育学院的20名男子柔道专项班学生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表现的有关指标数据进行研究,对比与分析柔道运动员平衡能力对其运动表现的影响,为广州体育学院男子柔道专项学生增强平衡能力,提高运动表现提供参考与建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0名广州体育学院武术学院2018级柔道专项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运动等级为二级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柔道运动”“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平衡能力训练”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下载了近10年来的学术性文献和资料等,将其中21篇文献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支撑。

2.2.2 专家访谈法

本文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电话等方式对相关的柔道教师或教练员进行访谈和咨询,了解柔道运动员平衡能力训练的要求及特征(见表1)。

表1 访谈记录表

2.2.3 实验法

选取广州体育学院的20名男子柔道运动员,将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阶段,实验组运动员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则采用了传统力量训练,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进行测试和对比。

2.2.3.1 实验对象

以广州体育学院的20名男子柔道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见表2)。参与本次实验的两组运动员在年龄、身高、体重和训练年限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两组柔道运动员并没有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可以排除运动员个体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对实验的影响。

表2 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M±SD)

2.2.3.2 实验时间

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11月15日,实验时间共8周。

2.2.3.3 实验地点

广州体育学院柔道训练馆和力量训练房。

2.2.3.4 实验测试指标

在进行实验干预前,分别对两组男子柔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进行测试,其中平衡能力的测试采用动静态平衡测试训练系统对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进行测试;核心稳定性的测试指标包括俯桥、悬垂举腿、夹球收腹跳和跪姿推拉滚轴4项指标;运动表现包括30s投入、1min背负投、1min大外刈和1min内股4项指标,并且对相关的指标进行记录。

2.2.3.5 实验仪器和器材

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器材主要包括:动静态平衡测试训练系统,杠铃片,实心球,哑铃,瑜伽垫,平衡垫,笔记本等。

2.2.3.6 训练方法

两组运动员训练时间安排为每周3次,每次2个小时,具体的训练手段、训练负荷、训练组数、训练次数和间歇时间见表3、表4。

表3 实验组柔道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

表4 对照组柔道运动员的传统力量训练方法

2.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实验将两组男子柔道运动员的相关指标数据录入Excel 2016,运用求平均值、求标准差等公式对数据进行统计。

2.2.5 逻辑分析法

以相关的文献资料作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验研究得出的相关数据,对所有数据之间的逻辑性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尝试性对柔道运动员平衡能力和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对比分析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两组柔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指标进行测试,动态站立稳定性测试方法为:运动员双脚站立在测试平台上,以最佳的姿势保持站立,双手叉腰,身体不能接触其他的东西,目光保持水平,注视正前方屏幕,通过屏幕中光标的位置对身体重心进行相应的调整。将仪器的测试级别设为八级,每次测试20秒,进行三次测试,每次测试的间隔时间为10秒;最终的测试结果以总体稳定指数、前后稳定指数和左右稳定指数三项指标来反映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稳定指数越高,说明工作台的偏移角度越大,也就说明运动员的平衡能力越差。两组柔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测试指标如下所示。

3.1.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两组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并且将两组运动员的总体、前后和左右稳定指数3项平衡能力相关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的P值均大于0.05,两组运动员在实验前的动态站立测试成绩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见表5)。

表5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动态站立稳定性测试结果

3.1.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对运动员进行8周的实验干预,再次对两组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相关指标进行测试,将3组平衡能力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小于0.05(见表6),说明两组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组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要强于对照组学生。因此可以说,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有着较强的提高效果,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表6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动态站立稳定性测试结果

3.2 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对比分析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分别对两组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指标进行测试,快核心稳定性力量包括俯桥、悬垂举腿、夹球收腹跳和跪姿推拉滚轴4项指标,结果如下所示。

3.2.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对比分析

如表7所示,在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的俯桥、悬垂举腿、夹球收腹跳和跪姿推拉滚轴4项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且将这4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的P值分别为0.081、0.103、0.254和0.168,均大于0.05,表明两组运动员在核心稳定性指标方面没有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对于实验的结果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表7 实验前两组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对比

3.2.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对比分析

如表8所示,在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柔道运动员的俯桥、悬垂举腿、夹球收腹跳和跪姿推拉滚轴4项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将这4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的P值分别为0.010、0.079、0.120和0.195,表明两组运动员在俯桥和夹球收腹跳2项指标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他2项指标方面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柔道运动员的俯桥和夹球收腹跳成绩,而对于运动员的悬垂举腿和跪姿推拉滚轴2项指标的提高效果与传统力量训练没有明显区别。

表8 实验后两组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对比

3.3 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对比分析

实验前后,针对两组男子柔道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进行测试,测试指标包括30s投入、1min背负投、1min大外刈和1min内股,将两组运动员各项指标进行求平均值和标准差,具体的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3.3.1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对比分析

在实验开始之前,对两组柔道运动员的运动表现相关数据进行测试,并且对4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0.05,表明运动员在实验前的运动表现指标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9)。

表9 实验前两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对比

3.3.2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对比分析

在实验后,再次对两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并且对4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值<0.05,表明两组运动员在这4项运动表现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0),对这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在30s投入、背负投、大外刈和内股技术方面,实验组的成绩相对更为突出,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提高柔道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即运动员的技术运用能力。

表10 实验后两组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对比

3.4 分析与讨论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柔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核心稳定性和运动表现等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在大多数指标方面的提高效果好于对照组运动员,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平衡能力和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具体的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3.4.1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平衡能力主要包括静态和动态平衡两个方面,前者指的是人体在静止状态下能够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后者则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被外力干扰之后可以自行调整并且保持运动姿势。本文对于柔道运动员平衡能力的研究在于其动态平衡能力,运动员在运动状态下对于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需要其具备较强的身体平衡能力,而平衡能力也是柔道运动员运动素质的重要体现。结合表5、表6的数据显示: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实验组运动员的动态平衡能力相关的指标都有了相对明显的减小,而且与对照组运动员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柔道运动员动态平衡能力的提高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而对照组运动员的平衡能力则没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本次实验中采用的训练方案对于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有着较好的效果。

3.4.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结合表7、表8的数据,核心稳定性训练在提高柔道运动员俯桥和夹球收腹跳方面有着较好的效果,而悬垂举腿和跪姿推拉滚轴并没有较大的优势。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本次采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中,主要是针对柔道运动员的核心肌群和深层小肌肉群进行训练,进而提高运动员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因此在长期的训练中,可以很好地激发运动员的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以及灵敏性素质,对于柔道运动员来说,则表现为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调整在运动过程中的姿态和完成柔道技术动作,而类似于悬垂举腿、跪姿推拉滚轴等指标对于运动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并未得到明显的提高。

3.4.3 平衡能力对柔道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

从表9、表10能够看出,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在4项柔道基本技术成绩方面的差异,实验组运动员的背负投、内股技、30s投入和大外刈强于实验组运动员,说明实验组运动员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之后,其平衡能力的提高对于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也有着促进的作用。在柔道比赛中,柔道运动员的投技、寝技和连络技等技术的运用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平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运动过程中的身体进行控制,提高技术运用的稳定性。在本次对柔道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案中,能够提高运动员核心肌群的力量,进而提高运动员对于自身重心和在运动状态下对身体的调整能力,因此运动员在也能用背负投、大外刈等技术时,可以更好地在不稳定状态下更好地调整姿势和控制身体重心,从而更好地维持运动员的身体平衡,提高了柔道技术的完成质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在进行干预训练之前,两组柔道运动员的站立稳定性、核心稳定性、运动表现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4.1.2 动态站立稳定性进行测试中,总体稳定指数和左右稳定指数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实验组运动员的动态站立稳定性要强于对照组运动员。

4.1.3 身体稳定性测试中,俯桥和夹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柔道运动员的俯桥和夹球收腹跳成绩。

4.1.4 运动表现测试中,30s投入、背负投、大外刈和内股技术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说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显著提高柔道运动员的技术运用能力。

4.2 建议

4.2.1 在未来的训练中,要合理安排核心稳定性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两者相互结合,并根据训练效果及时进行调整,更好地为柔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提供指导与帮助。

4.2.2 由于运动员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的运动员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既能够保证训练质量的同时也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

4.2.3 本研究大多是以徒手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未来可使训练手段与方法多样化,如使用瑞士球、TRX悬吊、波速球等训练方法。

猜你喜欢

柔道稳定性运动员
结构设计稳定性保障策略研究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抬升角对食蚜蝇飞行动稳定性的影响
弱电网条件下V2G充电桩的并网稳定性分析与改进
英97岁老翁要晋升柔道十段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谁说体育的力量不足以感化这个世界?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现在好多了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