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理性反思与重建

2021-09-24邱家栋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体育课考核体系

张 杰,邱家栋

体育学习评价对体育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导向作用,不仅是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升学习能力的导航仪和风向标。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存在“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重课内评价,轻课外评价;重技能评价,轻素质评价;评价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等问题,这与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压抑学生情感,以至于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局面。本着“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在“学分银行”理念的引领下,转变重学科、轻育人,重结果、轻过程的教育观念,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纳入体育课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多元化、过程化的体育课学习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实现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飞跃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法

以“学分银行、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育学习评价”为检索词,以2008-2018年为检索年限,通过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共收集相关文献173篇,经过分类与筛选,符合本研究需要的文献有30篇;以“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为检索词,通过超星期刊进行检索,共检索文章44篇,符合本研究的文章有10篇;以“体育学业成绩评价”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1篇文章,符合本研究需要的主要有3篇,通过对以上文章的研读,初步归纳出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1.2 德尔菲法

通过网络发送调查表的形式征求30位体育专家、学者意见。专家学者就各级指标的科学性、重要性、层次性、可获取、可量化等方面对所有指标评分。前两轮评分标准一致,在1-10之间,得分越高,表示该项指标越重要、可行性越强、有效性越好。第三轮咨询主要是把入选的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的应用要求设计成表格,请专家填写,便于计算各项指标权重。

1.3 层次分析法

根据德尔菲法的研究结果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请30位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比较,进而确定具体评价指标的权重。

1.4 综合分析法

深入学习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系列教育教学指导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指示和系列讲话精神,基本可以明确两点:其一,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健康和育人”;其二,基本指导思想是坚持教学相长,更加注重“学”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二条中第42款中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提到“完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水平”等[4]。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视,但同时也表明我国学校体育课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这一片面的教育模式,严重地阻碍学习者个性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天性。应试教育之错归根到底在于其评价形式上,过于重视智育,实行一考定终生的考核评价制度,迫使学生、家长和社会不得不按照其给定的标准行事。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学习评价模式亦深受影响。

刘文佳[5]等在《解析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郑杰政[6]在《“积分制”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研究》和肖力[8]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改革的理论探索——“团队考核”模式的构建》等研究中发现,我国高校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课内锻炼评价,轻课外锻炼评价;重运动技能评价,轻身体素质评价;考核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个体差异,无法测评体育课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进步程度,容易扼杀哪些体育基础弱、态度认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的积极性[5-8]。

卢萍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研究》中建议,公共体育课程考核内容除了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以及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对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合作等方面,提高其合作交往能力。学校需要改进单纯通过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体育课程学习,应该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增加学生学习的进步幅度评价,建立学生自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关注学生的进步与退步情况以此调整自己的教学[9]。

王淑英在《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提到,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可以从情感态度、技术技能、体质健康、知识认知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情感态度包括:运动参与、学习兴趣、团结合作、情绪调节;技术技能:技术动作质量和熟练程度;体质健康: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形态;体育知识认知:人体科学、体育基本理论、心理学、社会学和美学[10]。

王娟在《中外大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比》一文中研究发现,国外高校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较为多元化,学生的运动技能有时并不是主要考核内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表现才是考核的重要指标[7]。

总结:评价内容不够全面,主要包括专项运动技能、平时表现和理论,部分学校将身体素质、体质健康测试等也纳入考核内容;评价模式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重视学习结果评价,忽视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方式单调,多采用“一考定终生”的期末考核,过于重视量化考核,忽视其他形式的考核方式。评价重心依然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从整体上调控着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进程。

2.2 体育学习评价的概念界定

学业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业评价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用做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也可以设计为总结性评价,为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绩区分优劣、鉴定等级[11]。按照学业评价的定义,我们可以把体育学业评价的概念表述为:依据体育教育和教学目标,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资料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对如何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探索的过程[12]。

2.3 “学分银行”制度概述

“学分银行”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14],也就是用学分作为度量学习成果的单位,就好比在银行存款,不管是人民币、美元或者英镑都是以货币作为度量单位来进行的。学分银行制度下,学生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或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时,其学习成果都可以赋予一定的分值,构建一种流通性的工具,以“学分”为单位进行储存或者是兑换,这样不同的学习成果之间就可以进行等价交换。本研究就是在这种理念的启发下,通过给学生不同的体育学习成果赋分,然后储存起来,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兑换成体育学习成绩。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体育学习成绩,充分挖掘学生的体育天赋,尊重学生不同的体育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4 公共体育学习评价体系重建的必要性

2.4.1落实全面育人指导思想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2]。而传统的体育课学业成绩评定无法明确地体现出考核的目的,往往忽略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导致学生形成的体育观、体育能力、运动兴趣、主动参与习惯、体质状况、健康水平等与体育教育最初目标形成巨大差距[13]。

2.4.2 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需要

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高低是评价体育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所以,有必要够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体育课学业成绩评价体系。

2.4.3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发展体育工作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狠抓落实,不断开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加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体育强国。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2.4.4 落实“强化体育课”的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十二条明确提出要“强化体育课”。体育课是否得到强化,最终还要落实到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是否养成,体育运动技能是否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是否提升,体育的育人功能是得到否充分发挥?构建科学的、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十分必要。

2.4.5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长期以来,中国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一代人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挥。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体育课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构建新的、多元化、过程化的体育课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2.5 体育学习评价体系的重建思路

2.5.1 将身体素质纳入学习评价体系

运动生理学认为,身体素质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身体素质的发展,对增强人的体质和健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09年颁布《全民健身条例》明确提出要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第二条也指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将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2.5.2 将团结协作意识纳入学习评价体系

体育课学习评价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表述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其中,团结协作能力和意识是社会适应良好的重要体现。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与人共同生活,被看作是学会生存的关键。引导大学生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和理解,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将交往、合作以及情意作为评价内容,说明了体育功能的多元性。体育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手段,更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基本功能。因此,将团结协作意识纳入课程学业成绩评价体系是必要的。

2.5.3 将体育课堂表现纳入学习评价体系

本研究中的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考勤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积极性、主动性及进步幅度等方面的内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的第21条规定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同时要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

2.5.4 将学生在“第二课堂”的表现纳入学习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它紧贴教材但又不受制于教材。从表现形式上,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本研究中的“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体育社团或学校运动队、参与体育竞赛组织工作、担任体育竞赛裁判工作、参加校内各类体育比赛及运动会、代表学校外出参加体育比赛、校园健康跑等方面的内容。

2.5.5 将《标准》测试成绩纳入学习评价体系

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有利于推进落实《标准》测试工作,检验学校体育教学成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2.6 多元化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一览表

表1 高职院校多元化体育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含权重)

3 结论与建议

3.1 体育学习评价应该包括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课内评价包括身体素质及进步幅度、专项技能及进步幅度、课堂表现、体育健康理论;课外评价包括参与校内外各类体育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工作、担任校内外各类体育竞赛裁判工作,参加体育类社团和学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情况,参加校内外各类体育比赛,校园健康跑情况,体质健康测试等。

3.2 要以全面育人为导向,采用多元多主体的评价形式,特别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方面的改变,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猜你喜欢

体育课考核体系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体育课上的“意外”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讨厌的理由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