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视角下的高校体育课程研究

2021-09-24高文倩王敏敏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课程

高文倩,贾 峰,王敏敏

1 前言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绝大部分都是有强度、有难度、有对抗的,正是这些特性才使我们在体育中获得身心锻炼,享受到体育的乐趣。但因此体育也同样存在着潜在风险,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高校体育课程风险主要是学生面临的人身伤害。近年来,户外运动、水上项目等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丰富学生体育内容的同时,也使体育课程面临着更多的风险。

由此,“风险管理”的概念逐渐进入我们的视线。风险管理就是以最小的代价降低纯粹风险的一系列程序[1]。有学者认为“高校体育活动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2]本文即以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降低校园体育风险为目的,研究分析高校体育课程各风险源中的因素,从防范与治理的角度为现有课程管理提出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风险视角下的高校体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网络数据库、书籍等查阅期刊论文、学位论文、重要学术会议报告等文献资料,以了解“风险管理”“体育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采用提纲式提问,对相关专家、体育教学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部分教师进行访谈,确定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及必要性并了解目前高校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2.2.3 调查法

依据前期理论研究、专家意见和实际体育教学经验,编制《高校体育课程风险调查》学生卷和教师卷并在预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发放对象为同济大学在校学生和体育部教师,共发放学生问卷1235份、教师问卷28份,其中有效学生问卷为1211份(有效率98.06%),教师问卷28份(有效率100%)。

2.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以了解研究问题的实际状况并获得数据支撑。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学生发生伤害的总体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80.02%的学生在体育课中受过伤,主要是以扭伤、擦伤等为主的轻微伤,曾有7.6%的学生发生过骨折,2.89%的学生发生过昏厥,另有学生出现过气胸、中暑等情况。说明体育课中发生伤害的现象较为普遍。

3.2 高校体育课程风险因素的识别

学校的教育活动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为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行为向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的传递,此外教学过程也一定是在相关教学环境中发生的,由此风险源包括了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三方面,且体育课程相比其他学科更注重师生的互动和学生的实践,课程的风险存在于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分析,教师要完成好教学工作,其自身教学能力和工作作风是核心内容,由此风险因素必定涉及这两方面;学生是学习者,从体育知识学习的特点分析,其风险因素涉及知识储备、身体状况、课堂行为、心理认知;教学环境方面的风险主要涉及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场地设施、器材等硬件环境与管理。

3.3 高校体育课程风险因素评估与分析

3.3.1 学生方面风险

3.3.1.1 安全知识储备

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正确的运动常识有助于运动者提高运动效率,提升运动安全性,从而获得良好运动体验。从调查来看,有16.35%的学生表示无任何体育运动知识或常识。学生获取的运动常识内容集中在运动安全事项(75.39%),其 次 为 运 动 训 练(34.52%)和 营 养 知 识(24.61%)。发生运动损伤后,自己能处理的最多的是擦伤(67.8%),其余能处理扭伤和拉伤等常见损伤的学生一半未到,分别为47.89%和29.89%。这些运动常识的主要获取途径为教师的传授(90.83%)以及网络媒体(68.46%)。由此可看出,体育课堂仍是体育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教师不应仅仅满足于指导学生完成身体练习,还应通过课堂这个输出途径将更多体育相关知识传授于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此外,网络媒体作为当下获取知识不可或缺的手段和途径,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避免鱼龙混杂的现象,将相关体育知识有效地整合、提炼并呈现给学生。

3.3.1.2 身体状态

从调查可知,认为自身身体状况良好的学生为65.24%;定期体检的学生占比为39.89%;不存在睡眠问题的学生仅为32.37%;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经常在课前处于过饱或过饥的状态。强度与负荷是评价体育课程锻炼有效性的指标之一,在完成过程中体力消耗是必然的。那么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是否良好成为他们在课堂中能否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一定速度、时间或密度练习的前提。例如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因过饱或过饥而出现的昏厥或呕吐现象,在水中教学时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导致窒息死亡的悲剧。此外,有4.46%的学生表示不会将自身特殊身体状况告知教师。由此,学生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等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个人健康状况可能导致学生自身和教师同时面临无法预知的安全隐患。

3.3.1.3 课堂行为

从学生行为规范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教师要求进行学练,但仍有7.6%的学生表示在上体育课时会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学生对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重要性的认知度较高(97.85%),但在自主锻炼时明显低于这个数据并且准备活动(74.65%)好于放松练习(63.5%)。有40.54%的学生在课堂中曾因动作不合理出现过错误动作或危险动作。从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的纪律规范做得较好,但课堂练习仍是教师不可掉以轻心的部分,学生往往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错误或危险动作,从而容易导致受伤等意外情况发生。其中学生在发生伤害时的原因选择中最多的是“自身身体素质差或运动经验不足”,占32.04%,依次还有“准备活动不充分”、“操作不规范”等(见图1)。教师认为学生发生伤害最多的原因也是“自身身体素质差或运动经验不足”,占69.23%,其次还有“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见图2)。从以上情况来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对抵抗伤害风险十分重要,而这两者又都是建立在一定运动基础之上的。因此,一个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怕受伤不是不运动或少运动的理由,正如风雨过后见彩虹,正确的方法下常练常新,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才是关键,教师应主动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实质。

图1 学生受伤原因(学生)

图2 学生受伤原因(教师)

3.3.1.4 心理意识

分别有88.77%和88.1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运动中会自觉采取安全保护措施以防止自己受伤和防止他人受伤。有82.66%的学生能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危险性。无论是自我保护还是保护他人以及对危险的判断,都是个人在社会中保存生命个体的基本能力,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基本成熟,因此表现出较好的特质。无论如何,教师在课堂中相关问题的教育仍是非常关键的,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项目可采取主动“跌跤”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增强化险为夷、随机应变的能力,比如赛艇课程采取的主动落水自救、游泳课进行的踩水练习等。

有13.54%的学生明确表示经常会不顾及身体能力和素质强行完成动作;26.26%的学生在运动时常感到紧张、焦虑;11.97%的学生表示在运动时太松懈。前两项基本出现在对自身要求高,希望获得教师或同学认可的学生身上,而第三项则走到了前两项的反面。在体育技术动作学习和练习过程中,超出身体能力范围,过度紧张或松懈,都会造成动作变形,从而发生错误或危险,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及时提醒与纠正,特别是真正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3.3.2 教师方面风险

3.3.2.1 风险认知

有92.31%的教师认为体育运动与体育风险存在必然联系,由此可看出教师的体育风险意识较高。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大家的高风险意识,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涉及风险、安全等问题上的表现和行为都是较为理想的。

3.3.2.2 教学能力

从调查数据来看,所有教师在备课时都考虑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课堂前后安排充足且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和放松练习(92.31%);组织教学时注重个体差异、考虑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并做到及时调整、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发现并制止学生具有危险性的行为、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身体异常的学生。教学能力是教师达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体现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特殊能力则是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学科背景的特有能力,如体育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教法与纠正、课堂组织与管理等。可以说被调查教师应对体育运动风险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应教学能力都是非常理想的,教师在本职工作中体现了良好的专业能力。

3.3.2.3 工作作风

除教学能力以外,工作作风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另一重要方面,很大程度也是教师工作态度的体现,表现出对工作各方面的心理倾向。一个有教学能力而工作作风差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教师在这方面的情况较好,表现为:教师课前能主动检查教学场地和器材;教学前或教学中注重向学生讲解安全事项;对学生采取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或安全提示;注重课堂纪律的管理;绝大部分教师(96.16%)会在组建新教学班时主动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并告知有特异体质或疾病的同学不宜参加体育活动;76.92%的教师表示基本全面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作风良好的教师,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程度高,可以提高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这一点对于防范课程风险是很重要的。

3.3.3 教学环境风险

这里的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生上体育课时所处的场地与设施等,由于项目特点不同,对场地设施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网球课不仅要求场地平整,对于场地宽度、方向、网柱与挡网之间的距离等都有一定要求,宽度过窄很容易使学生在接球时撞向边网受伤。从调查情况来看,65.38%的教师认为现有教学场地和器材符合教学安全要求;46.16%的教师认为场地设施器材在使用中出现损坏能得到及时维修。其中对场地人员密度、外界干扰以及地板高低不平,太滑太硬等成为最集中的问题,特别是有61.54%的教师反映有外来人员经常在教学中进入场地影响或干扰正常教学。本研究认为,这些问题中有些是学校本身存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例如人均体育活动面积不足或场地建设不专业等,有些可能就是管理问题。对于客观因素,我们可以通过资源配置、适度改造、合理安排时间等手段来解决。而管理问题,需要管理者从意识上加以提高,从手段或制度上加以完善,特别要对管理加以细化,为安全教学提供一定保障。

近年来,运动猝死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发生心脏骤停后的黄金救护时间只有4分钟,心肺复苏(CPR)尤为重要,除了常规救助,还需要AED除颤仪的使用。目前调查显示仅34.62%的教师参加过急救培训;69.23%的教师不知道AED的位置;仅15.38%的教师会使用AED;学校在游泳馆有AED设备外,其他地方未见。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危险等突发事件的概率要比其他人高,因此急救方式的培训和救护器材的配置在校园中应引起重视。

3.4 高校体育课程风险应对

3.4.1 学生方面

第一,从风险回避的角度应对,应避免特异体质或疾病学生进行不适宜的体育运动。第二,从风险转移的角度应对,可建议学生除基本医疗保险外购买补充商业医疗险等。第三,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应对,可加强体育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组织体检;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督促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经验。

3.4.2 教师方面

教师方面主要从风险控制角度加以应对。首先,在现有条件下有必要加强团队建设,同时做好职后教育,定期进行相关培训,特别可增加相关急救培训等。其次,从工作责任心,教学常规与管理方面密切关注教师工作作风及教师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4.3 教学环境方面

第一,从风险转移的角度应对,可进行相关保险的购买,例如校方责任险、体育财产险等。第二,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应对,管理者应对体育风险有足够认识;要完善制度建设,如场馆管理、检查维护制度等;对现有场馆设施进行必要改造以符合体育课程要求;选择配置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体育器材设施;在体育场地内适当添置AED设备。

4 结论

4.1 高校体育课程的风险源来自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三方面,且存在于教学全过程。

4.2 高校教师的风险意识、应对体育课程风险所需的教学能力、工作作风方面的情况较好。可从团队建设、职后教育培训、课堂常规与管理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4.3 应关注学生生活方式问题、自身身体素质差或运动经验不足问题、运动时不良心理状态问题等风险因素。可通过及时发现、正确指导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风险回避时应避免特异体质或疾病学生参加不适宜体育运动;建议购买保险进行风险转移。

4.4 教学环境方面的风险在于场地设施等硬件条件和管理制度问题。可以购买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从制度建设、场馆改造、设备添置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